来源:中国教育报刊社

作者:黄军(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虽同住郑州龙门实验学校小学部这一公办小学的“划片区域”内,它是公办小学的学区房(并非学位房),但只因房屋是“二手房”,住在郑州市北区瀚宇天悦社区1-3期、瀚宇新城等社区数十户居民的孩子在报名时遭遇了与“一手房”业主的差别对待。(9月1日 大河报)

目前,城镇学校人满为患,学位紧张,因此,一些学校就变着花样,制订一些奇葩招生规定,限制入学人数。符合就近就便入学要求的家长给孩子报名时遭遇“一手房”与“二手房”差别对待,情绪激动情有可原,在笔者看来,这属于人为制造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是摸底工作不仔细。按照惯例,新学年开学前,教育主管部门会安排部署各学校开展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摸底排查工作,学校将排查信息反馈到主管部门,最后由主管部门确定划片招生政策。这项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如果不认真、不仔细,数据不准确,主管部门的招生决策就会出现偏差或失误,导致部分适龄儿童少年不能就近就便入学,甚至会加深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政府之间的矛盾。

二是规划布局欠妥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中小学、幼儿园是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学校布局上没有深入实际调研,规划安排欠妥当,就会造成部分适龄儿童少年不能就近就便入学,从而引起家长情绪激动,产生社会矛盾。

三是解决问题不及时。眼看开学在即,学生又招收不完,学校只好采取“同一片区域一手房能上二手房不能上”的措施限制招生人数。遭遇差别对待的家长把情况如实向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了反映,得到的答复是将在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60日内办结。距离开学时间仅有几天了,而答复解决的时间又那么长,家长的情绪怎么不激动呢?矛盾由此产生,也不足为奇了。

这种不深入调研、不及时解决问题,慢作为等现象,破坏了教育公平原则和教育生态环境,损伤了教育的公信力,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这种矛盾本身是可以解决的,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学校应立即着手调研,纠正不合理规定,重新制订合理的可行性分流方案,专人专班解决问题,真心诚意向家长致歉、解释,取得家长的谅解、认可与支持,尽快化解入学难矛盾。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上好学,是全社会的责任,在解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就便入学的问题上,社会各界需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杜绝或减少人为制造矛盾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