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疫情,一位感染新冠的45岁妈妈流调轨迹曝光后,全网都跟着心疼…

图片来源@江苏省卫健委7月23日通告

我统计了一下:在7月10号到20号的这11天里,她除了熬夜通宵工作,剩下的日常,就只有一件事。

送儿子上xx培训班,接儿子下课;

送儿子去xx舞蹈学校,接儿子下课;

送儿子去xx武道馆,接儿子下课……

11天17次接送,文、武、艺多科兼修,风雨无阻。

就在这份流调曝光的第二天傍晚,“双减”文件正式公布,校外学科培训彻底凉凉。But,千千万万个和这位妈妈一样的鸡娃家长,从此真的就解放了吗?

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抱歉,我们回不去了。

战斗惯了,就算前无去路后无退路,多半也不是原地待毙,而是把主战场从机构挪回家,撸起袖子自己干。

有一点是明确的:补习班时代终结之后,拼妈的时代正式到来了。
这个暑假,我和娃因为有一段长途探亲旅行,所以一节培训课也没安排,每天在外婆家,真的就只是我陪他各种胡吃海塞,他陪我各种忆往思来,再抽空写点学校布置的作业,这生活够惬意对不对?
亲子之间吧,这节奏一旦慢下来,各种瑕疵就容易被放大
生活上,起床迟迟不叠被,吃饭故意砸吧嘴,洗澡慢的像蜗牛一样还浪费水......这些从前赶着去培训班没时间关注的点,现在一个个浮出水面。
轮到学习,你教了5遍的生词他还不会写,你教了8遍的单词他还不会念;你没生气,他倒先撂挑子不想干。
如此密不透风的缠斗,一天下来早已被掏空,家长大概率处在一个负能量、一点就炸的状态,但理智却告诉你:批评教育不能一顿胖揍,学习辅导要耐心温柔。
孩子那边,和你呆一块时间长了,你多提醒一句他嫌你唠叨,你干巴巴的辅导他又嫌你没劲。
一个暑假下来,母子之间再情深,怕是也会沦为相看两厌。
撕下课外教培这块遮羞布,家长再也没有将孩子假手他人的借口,课余时光母子紧紧围坐在一起,生活与学习完全叠加,如何维持一个健康的亲子状态?
这不是一个伪命题。
我能想到的只有主动出击,自己先动起来,大量学习,如何正面管教,如何非暴力沟通,如何巧妙化解孩子的对立反抗。学的多了,发现光提升技能还不行,提升认知才是终极解决之道,要洞察人性,克服焦虑思维……
而多学点心理学武装自己,初衷是为了亲子之间的安稳和平,而不是接受他未来躺平。
就像国家号召咱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但更号召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放羊式教育绝不是“双减”政策的初心,科学鸡娃,利国利民。
只是从今以后,少了那些制造焦虑的话术,少了跟风,少了杂音也少了参考,如何立足孩子自身,规划一个合理的鸡娃路线,相当考验一个家庭的战略布局能力。

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很多中国家长骨子里的意识,不会因为几个政策就改变。

只不过之前是学校、校外、家庭三方因素共同推动孩子的教育。现在国家直接出手打破其中一个支点,变成了学校和家庭两方因素。学校里的老师肯定会更加辛苦,教学时间延长,提供课后托管服务,又要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少留作业;家长也更加辛苦课外班不能去,只能自己辅导,所以变成了家长素质和时间的比拼。

一句话总结:我们只能用无法量化的努力,去配合必须量化的考核。

没有政策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家长应该首先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学习的家庭总能找到学习资源,也一定能找到适应的方式,比如抱团互助式学习。

至于很多人宣传的1对1家教,如果它以前和你没关系,以后也未必有关系。不管是一对一还是攒小班课都会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师资。这次文件之后,敢出来接私活的老师估计不太会有了。

政策落地后,下一步家长应该注意的几个方向,我们捋一下,仅供各位不想躺平的各位参考:

1、可以考虑自己先学了。说实话,如果优质的教育资源重新回归公立、并且真正实现随机分配的话,唯一可以帮孩子提高一点的,就是亲爸亲妈了。

其实,市面上早就有不少优质且免费的线上资源了,只是隐藏较深,一般的伸手党根本不会留意。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https://www.eduyun.cn

一个完全免费的高质量精品学习网站。它提供的学习课程包括: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它的课程数量非常丰富,目前提供了多达2000多万个高质量课程,并且包括全国范围内的小学、初中、高中课程,每个课程的质量都是非常高。

  • 学堂在线:https://www.xuetangx.com

清华大学推出的、国内拥有最多精品课程的中文MOOC平台。涉足领域广、教学质量高、参与人数多。可选择付费/免费课程。

  • 中国大学MOOC:https://www.icourse163.org

与国内主流大学合作的在线课程网站,覆盖计算机、经济、心理、外语等各大领域。大多课程免费听。

  • 中国国家图书馆:http://www.nlc.cn/

国图基本上是国内最全的图书馆类的资源库了,数字化做的非常不错,大家即使没来北京,也可以获取中国最优质的图书资源,强烈推荐。

  • B站:www.bilibili.com

大名鼎鼎的B站,现在应该无人不知,有人开玩笑B站学知识真的不是假的。里面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包括各种科技、历史、商业相关的课程和up主解说。只要你会搜索,这里面的资源就像宝山一样取之不尽。

2、辅导孩子的方式需要变一变。《意见》的第15条提出: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面对家长们对于软件下架的担心,官方也给出了解决方案——

《意见》第12条提出: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答疑交流。

孩子的题目不会做,直接在线上问这些优秀教师吧,而且还是免费的,总比网上参差不齐、错误百出的答案要好得多。

3、素质教育绝对不是纸上谈兵,会逐步体现在选拔机制上的。因此,对阅读能力、逻辑能力、科学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培养不能掉以轻心。任何时代,有着广阔知识面和强大问题解决能力的孩子都很吃香。

而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从功利角度来说,也对中考利好。因为高中录取方式将有大变动。

《意见》的第18条提出:各地要积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

翻译成比较普通一点的话,就是说高中录取方式要改革,以前只看中考成绩,以后还得再加一个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是什么,由谁评价?这是每个家长都必须关注的事。全国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了综合素质评价,常见做法是把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同学测评和老师评价综合考虑。

这种评价方式,人缘很重要,所以想办法让孩子和其他同学以及老师处好关系吧。一方面竞争者就在身边,另一方面还要跟同学搞好关系,对孩子的情商着实是个不小的考验。

4、尊重教育规律,杜绝无效内卷。执着于眼前的一城一地没有意义,过度提前学只会造成恶性竞争。我们要培养的,是适合未来的、人格健全的、能够在社会立足的孩子,而不是刷题机器。

很多家长又要问了,不刷题怎么应付中考高考?

这类话术明显属于被洗脑、带了节奏,也没有钻研透彻官方政策的。《意见》的第18条提出: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这一条言简意赅:一切立足课本,中考题目的难度可能不会超出课本。

从今年北京中考的试卷来看,命题趋势的改变有三条:创新性较强的题目比重增加,考核对知识点理解的深度,减少死记硬背和套路题。

对学生来说,应对方式只有一种:杜绝单纯的死刷题,吃透课本知识,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的本质。

5、价值观层面,弘扬传统文化,强调文化自信,这是大环境下的发展趋势。梳理一下过去半年的政策不难发现:语文对英语在学科权重上的降维打击。语文考试的难度和比重,只会越来越高,而且比的不再是表面功夫,孩子的“内功”才是制胜的关键。

比如,对于文化常识的积累,不能满足于简单的默写古诗了,对古代官职、制度、服饰、器物和吃喝住行要有全面的了解,古代的名著经典不再束之高阁,而是要变成落在纸面上的题目。

总之,以前的拼妈大多拼的是硬实力——掏钱报班就完了;以后的拼妈拼的基本就是软实力——要具备统筹能力、策划能力、应对能力、学科辅导能力......
刀口向内的拼妈费妈模式,你准备好了吗?咱们一起加油吧!

作者:布衣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