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杨菲菲)12月13日,北京市教委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首都教育”发布消息称,市教委等16个部门日前发布了《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成理念先进、体系完备、质量优良、环境优越、保障有力的现代教育体系;形成教育事业发达、学习资源丰厚的学习之都;成为世界领先、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城市典范。

全面推进首都大中小幼绿色学校创建行动

社区教育是全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计划》提出,要将社区教育纳入全市教育统计监测和教育督导内容,推动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100个京韵特色社区教育示范项目,加强社区工作者、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培训能力提高,加快社区教育内涵式发展。

要发挥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根据《计划》,要实施乡村“头雁”培育计划,建设100所示范性农民田间学校,培育100个现代家庭农场主,打造50个“服务乡村振兴能人坊”。促进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利用职业院校办学资源,送教下乡、开设“田间课堂”,建设一批通识课程和“三农”特色课程,培养1500名大专以上层次的乡村治理人才和2000名新型职业农民,推进高素质农民的培育。

同时,要加强生态文明学校教育,全面推进首都大中小幼绿色学校创建行动,培育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

“立足生态校园与文化建设,推动绿色学校建设,鼓励大中小学生参与课内外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计划》提出,要建设100个特色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推进绿色家庭、生态社区、绿色企业建设与评选,推动生态文明等教育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讲好首都生态文明故事。

打造100门非遗、老字号技艺传承等特色、精品课程

记者注意到,《计划》对职业培训提出了诸多设想。

要根据高精尖产业结构、城市运行与发展、高品质民生的需求,促进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面向在校学生、在职职工等群体开展职业培训。

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持续整合资源,鼓励对不同群体开展针对性、适应性、专业精深的领域培训,强化提升各领域群体服务社会的学习力和职业贡献力,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创新工作过程导向、情景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

打造100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老字号技艺传承等特色、精品课程。推进“互联网+技能培训”建设,开设“企业学区”“社区学堂”“云课堂”,把培训送到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和市民家门口,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提升全体市民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此外,《计划》提出要依托互联网汇聚学习资源,培育100个老年学习示范校(点)或乐龄学习中心和1000个老年学习共同体。鼓励大学、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积极举办老年教育,拓展涉老、养老等社会服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