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取消英语为主科的呼声很高。有人认为,应试教育制度下大多数人学会的都是“哑巴英语”,“回报率”极低,何不借此机会取消其主科地位;也有网友认为,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对外交流的工具,成为三大主科之一有其历史必然性。对此,专家表示,目前真正要改变的并不是英语的主科地位,而是英语的学习、培养、考核方式,要使课程设置更为合理,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笔者以为,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我国中小学有长期存在的必然价值。尤其是在对外交流方面,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交际语言,就像是我国全面推行的普通话,是被人广泛接受认可的沟通工具,不能因为某一方面的局限性而全盘否定其长期存在的价值。

要让英语口语更广泛地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现行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学习使用的范围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单词、句子、语法离开了课堂基本少有使用的机会,教学方式也是汉语加英语的中国式英语教学,加上在课堂上师生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很少,教学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英语知识离开了课堂就成为闲置品,没有使用的机会,仅有的使用机会就是在作业和考试中或者是上课回答问题时。如此一来,被人不重视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可见英语使用起来不够广泛,决定了我们的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学校可以探索在校园内每周设立英语生活交流日,倡导在这一天,校园内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创造英语学习环境,增加师生使用日常用语交流的机会,让师生在日常的交流中提高实用英语水平。

要让英语跳出应试化的固有教学模式。在中小学生中学英语就是为了升学考试得高分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学生们学英语将来走出社会参加工作后在工作中很少能用得上,所以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它没有用处,除非将来当了英语老师这门学科还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外,很少有人会再使用英语。从这个角度出发,英语教学评价大可不必用我们汉语学习那样的方式来做高标准的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化语言满足日常交流足矣,那种一味为了提高考试分数而反复去分项强化训练的应试化教学的确应该改变。学生只会考试,不会把它运用于生活实际,考得分数再高,也是无益的。

要让英语教学更切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多把尺子衡量才合理。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英语作为一门基础的语言学科应该注重其口语交际的实用性。到了高中,根据文理科的特点和学生将来的报考意愿适当优化学科知识,可以避免学生浪费有限的学习时间;而到了大学,根据其专业特点和主攻方向加大学习的难度,因人因专业选择学习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对于将来在择业就业中不需要使用英语的学生,则完全没有必要用一个标准来要求他们,可以让他们把精力放在与专业对口的知识学习上,少走一些弯路。

综上所述,改变英语学科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口语交际的功能,让它更贴近生活的实际,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指导教学实践,将知识结合实际运用应该成为现行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应纠结于是否取消其主科地位。

作者:朱春耕(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