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蒋介石经过多番思虑之后,在川渝、海南岛、台湾岛中间做出了最终选择,决定跨越台湾海峡转战台湾,以期日后反攻大陆。

自国军失去解放战场的主动权之后,蒋氏王朝该何去何从便成了国民党内部的一大难题。

考虑到抗战时期的成功经验,大多数国民党高层都建议撤向川渝地区,固守西南一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关键时刻却有一位党内人士却力排众议,指点蒋介石撤往台湾,那么这位高人究竟是谁?

而就在老蒋下定决心撤往台湾的同一时间,毛主席也收到一封神秘信件,来信人力荐解放军先夺台湾,以断蒋介石后路,这个人又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指点老蒋迁台

1949年三大战役落幕后,国民党日后何去何从,成了令蒋介石头疼无比的难题。

眼看解放潮流席卷全国,国民党军只能不断退守。

可最终要退到哪里去,谁也说不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国民党有三个方向可选。

一是以蜀地为中心的大西南。

这里军事上易守难攻,北面有秦岭阻隔,东侧有长江三峡天堑,南部有横断山脉掩护,整片区域地形凶险、屏障繁多。

最关键的是,抗战时期武汉、上海、南京等地沦陷敌手后,国民党就曾将中枢机构全部迁移至重庆、成都,并在最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因此当危难再次来临,国民党人想当然的想到了沿袭老方法,往西南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撤退的第二个方向,是远在“天涯海角”的海南岛。

这里远离大陆、地处偏远,即便解放军不远万里攻来,也会因为缺乏渡海舰艇无法越过琼州海峡。

短时间内,固守海南岛不成问题。

但相较海南,显然还是资源更加富庶、面积更加广阔的西南更吸引人,海南甚至不如第三个撤退方向——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撤台湾与退守西南,是国民党内部两大主流意见。

站在蒋介石的个人角度,他同样认为前往台湾岛更加合适。

只不过党内倾向西南人士众多,他也不好一意孤行。

关键时刻,是幕僚张其昀帮助老蒋下定决心,做出了东撤台湾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其昀与老蒋是同乡,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教育家,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代表。

在来到蒋介石麾下效力之前,张其昀先后在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任教。

抗战时期,张其昀曾远赴哈佛大学讲学,归国后成为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并在1947年被选为“国大”代表,这是他走入国民党机关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蒋介石幕僚陈布雷引荐,张其昀与同乡蒋介石结识。

陈布雷自杀身亡后,张其昀顶替了蒋介石身边的这块空缺,并很快成为老蒋的心腹幕僚。

只要是张其昀的建议,蒋介石基本上没有表示过反对,东撤台湾问题同样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为地理学家的张其昀,是东撤台湾方案的坚定拥护者。

张其昀认为,长江、横断山脉、秦岭都无法阻止解放军的攻势,只有海阔浪高的台湾海峡,才能迟缓没有海空力量的解放军。

另外,台湾作为日后反攻大陆的基地,有其他地区无法媲美的许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