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咨询吉林艺术学院新校区建设事宜,吉林省教育厅对此回复称,接上级通知,学院暂缓新校区建设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吉林艺术学院暂缓新校区建设

吉林艺术学院筹备已久的新校区建设项目,再一次按下了暂停键。

谋划多年,一波三折

成立于1946年的吉林艺术学院,前身是东北大学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目前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也是我国六大艺术学院之一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仅为12.4万平米,约合186亩,发展空间早已饱和,难以满足未来发展所需。 为了挣脱办学空间的桎梏,早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开始了新校区的谋划,过程却一波三折。

2015年,吉林艺术学院便曾在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透露, 为了有效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办学空间不足问题,拟在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新校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2015年,吉林艺术学院拟建设新校区

几年过后,进展却几乎为零。在《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吉林艺术学院苦涩地写道:虽然近年来学校积极主动协调各方,争取尽早建设新校区,拓展办学空间,但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使校区拓展工作迟迟未能落实,从而也制约了教学行政用房和体育场所扩建工作的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新校区建设受阻

2020年9月,吉林艺术学院签约长春国际影都,再次将新校区建设提上了日程。2021年3月,吉林省发展改革委批复原则同意吉林艺术学院易地建设新校区项目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易地建设新校区项目获批复

据多家媒体2021年4月报道,吉林艺术学院此次计划为整体搬迁,同时整合学校影视资源成立长春电影学院,为影都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拟整体搬迁至长春国际影都区域

然而,天不遂人愿,学院的新校区建设再一次经历了延期。

2022年11月,吉林省教育厅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回复网友时透露,吉林艺术学院原计划于2026年9月进行搬迁工作但因新冠疫情原因新校园建设工作受到影响,目前学院正在易地建设新校区项目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征集阶段,积极推进新校区一期建设及老校区收储置换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新校区建设搬迁受到影响

多个新校区,延期、终止

如火如荼的新校区建设浪潮,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全国不少高校都曾遇到过不同的阻力,新校区延期、终止建设等情形时有发生

在吉林,长春大学的新校区搬迁同样经历了多次延期。 长春大学的新址在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学校于2016年签署了《长春大学新校区项目建设协议书》,项目总占地面积115万平方米。长春大学原计划于2023年9月进行搬迁工作,但因新冠疫情,导致新校园建设工作受到影响,搬迁时间延期。

2023年9月,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询问长春大学新校区建设进展,吉林省教育厅对此表示:“学校预计明年(2024年)搬迁新校区。”本月初,吉林省教育厅在回复网友提问时的说法却再次发生了变化:长春大学新校区2024年不会搬到中韩示范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长春大学新校区搬迁延期

异地校区的紧急叫停,也令多所高校的新校区建设进退维谷。

今年1月,青岛蓝谷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杜乐江答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建设情况”时称,青岛市委市政府正在征求意见,拟解除与即墨区签订的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的协议。这项始于2016年的异地校区合作项目,终究踩下了刹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筹设中的新大学校区建设同样可能面临搁浅的风险。2023年末,广东韶关市教育局决定,停止建设总投资6亿多元,占地面积约524亩的韶关健康职业学院,将该校正在施工的23栋建筑已完成21栋封顶的校区划转给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今年3月,广西自治区教育厅在回复网友咨询时透露,广西民族职业学院(筹设)仅明确选址南宁教育园区,由于资金筹措等原因,新校区项目前期审批工作未完成,不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广西民族职业学院(筹设)新校区,暂不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新校区,建设唯艰

对于高校来说,建设新校区并非易事。

资金是首要的问题。在世纪之交的大扩招中,许多高校为了拓建校区,纷纷举债进行,全国高校欠债一度达到2000多亿。

地方政府投入不足等多重因素下,部分高校在几年之后陷入了还贷危机。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某985高校面临着庞大的贷款,其一年的学费收入,只够归还银行的贷款利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2007年,高校陷入还贷危机

而在2020年,山东财经大学规划置换明水校区、建设圣井主校区之际,校长王邵军也曾坦言:“考虑了建设资金问题,在已有熟地上建设,拆迁补偿都需要每亩150万以上成本,土地建设就需40、50个亿,如不置换两个老校区,沉重的贷款会把学校拖垮。”

其次,公办高校的建筑用地往往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层层审核。建设规划新校舍,严格的土地管理和审批制度也常常是高校面临的一道难关。

2015年2月,华中师范大学与鄂州市签约共建“梁子湖校区”,湖北省人民政府对此给予大力支持,专商函教育部,明确将华中师范大学梁子湖校区的建设项目纳入湖北省校地合作共建的重点项目。多年来,该校区却一直因为生态红线问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直到如今,梁子湖校区能否继续推进,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华中师范大学梁子湖校区多年未有进展

除此以外,高校的用地规模有明确的标准。 2018年 , 教育部等三部门印 发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 ,其中 明确普通高校的校园规划建设,应以各类学校的校舍建筑总面积和相应的容积率为依据,测算核定建设 用地,其 中, 一般院 校容积率0.5,体育院校0.45,艺术院校0.6。

2021年8月,教育部在答复《关于严控高校新校园建设用地规模的提案》时明确表态 :长期以来,教育部坚持鼓励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审慎建设新校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教育部:鼓励高校审慎建设新校区

在钱、地、政策等多重条件的约束下,高校的新校区建设,往往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还需要新校区吗?

尽管关卡重重,众多高校仍热衷于建设新校区的根源或许在于:地不够用了

由于宿舍不够住,北大、清华、南大、北师大、北理工等多所高校,都已先后表明,不再为非全或全日制专硕等部分学生提供宿舍

此外,自习室、图书馆座位靠抢,仪器要预约排队,实验楼靠校外租赁……捉襟见肘的办学空间,已经影响了学校教学科研、师生学习生活等多方发展。建设新校区,成为高校改善办学条件的不二之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六人间的研究生宿舍

另一个现实却是:出生人口正在逐渐下降。2023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继2022年首次跌破千万大关之后,再次创下新低。而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两年来,我国幼儿园数量共减少2.04万所,其中2023年减少1.48万所,连续三年在园幼儿数量出现下降。

如今幼儿园正在经历的首轮关停潮,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最终会在15年后蔓延至大学,届时或将有170多所高校面临倒闭危机

扑面而来的寒气中,人们不禁担忧:当下的办学空间不足,和未来人口下降的矛盾,该如何解决?

对此,清华大学教育战略决策与国家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传毅撰文表示:“当前,我国大学生生均住宿面积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十几年后,可根据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重新修订生均住宿面积标准,提高住宿条件,宿舍资源供需仍然能保持相对平衡。”

为了缓解宿舍资源的紧张,有关“高校宿舍社会化”的呼声也渐渐响起。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大学不提供住宿服务,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大势所趋。他建议,学校应与外界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住宿资源。例如,地方政府可以把学生校外租房纳入人才廉租房政策给予适当优惠、进行补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2019年,复旦大学洽谈校外社会化房源,为学生设立爱久公寓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关键还是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如果建设了校园,招聘了教师,但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不合格,也就是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程的加快,高校的建设发展仍有诸多难题悬而未决:不断扩张的新校区,未来会闲置吗?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地方高校未来能否有自我造血能力,来支付现在的基建投入?

或许,一切答案,只能留给时间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