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北上消费,成了一个现象级热潮。

每逢假期,乌泱乌泱的香港人挤占深圳各大口岸,光是排队通关可能就要花费好几小时。

深圳海关数据显示,深港口岸2023年全年通关旅客1.64亿人次,其中约70%为香港居民。

今年复活节长假,约400多万人次的港人经不同口岸进入内地。

除了特种兵式旅游、买爆深圳外,还有大批人是奔着医疗来的。

北上就医、看牙成为了港人的新消费常态。

不过,这里有个很吊诡的事。

了解香港的都知道,香港医疗水平仅次欧美,癌症患者生存率更是遥遥领先全球。

最重要的是,香港公立医院免费。

不少内地人办理香港身份,一部分原因就是被它高水平又低廉的医疗资源所吸引,另一个私心就是未来让孩子去当香港医生。

香港医生被称作月球人或星球人,一球就是一百万,一星期赚一百万,一个月一百万,在香港很常见。

毫不夸张地说,去香港当医生,绝对是普通中产育儿的天花板!

但为何现在港人纷纷北上就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看病,全靠等

因为好资源就意味着十分稀缺,太稀缺就难抢到,而急病又无法等,所以挤爆内地,尤其是深圳。

香港医疗实行的是公立和私立双轨制,两者之间只有医疗成本的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私营医院需支付高额费用,挂号费一两千港元,住院每天4000港币起。

生个病随随便便几千上万元就没了,一般人难以承担,所以纷纷投奔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性价比高,但等起来要人命啊。

普通门诊号抢起来丝毫不亚于内地春运抢车票,就算提前蹲点抢,手速网速跟不上,基本上没戏。

而且香港实行严格的分级诊疗,根据病情紧急程度来诊疗,流程繁琐。

先挂普通门诊,再转到专科门诊,来来回回挂到对应科的号折腾好几个星期都是常态。

如果要进一步做检查,排队以年月为单位。

香港医管局公布的最新专科门诊新症轮候时间中,儿科一般都要排11星期,眼科最长180星期,普通手术也都是靠年计算。

果真,要不是快死了,确实没人会理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香港看病挂号那么难?

为什么香港看个病会这么难、这么慢呢?

一个跟香港医疗服务有关。

这也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

香港公立医院收入的95%都来自政府补贴,它不靠病人费用来营收,有费用也只是象征性的。

比如,普通门诊号50港元,急症180港元;专科药费每种才15港元。

即使要住院,费用也是低到离谱,急诊每天才120港元,还包括餐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衣食无忧的状态下,医生们服务态度拉满,诊疗过程仔细耐心,同个病人花费30-60分钟很常见。

即使是有权有势的人,生病了同样按照程序办事。

香港就医,看重效果,不讲究效率

所以,香港医疗有顶尖的水平,背后是病人以月为单位的等待获得。

另一个原因是医生太少。

医生人手严重短缺,已困扰香港多年。

香港每千人中仅2.1名医生,远不及新加坡(2.7)、日本(2.7)、韩国(2.6)等发达经济体的水平。

香港现在约有15300多名注册医生,其中专科医生大约7500多名。

专科医生中大概45%是在公立医院,负责约90%的病人,剩余约55%的专科医生属于私人执业,只服务全港10%的病人,差距极其悬殊。

而且公立医院专科非常细分,高度专业化导致很多科室极其容易出现医护荒,比如急症科、儿科、老人科等始终处于不足状态。

而且公立医院的离职率还在不断上升,过去几年公立医院共流失了1200多名全职医生,医生年流失率为8.1%,护士则达1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立医院的医生会流向哪里呢?

一部分走往高处,在私营医院工作或者直接开办私人诊所获取更高薪水。

公立医院医生有一套固定的晋升制度,收入靠熬!

医学毕业生经过一年带薪实习成为驻院医生,薪资从6到13万港元不等,算上各项补贴,年收入八九十万港元。

如果熬到30来岁成为高级医生,薪资翻倍到12-15万港币,一旦晋升到顾问医生级别,月薪就有可能20万!

这是公立医院的收入,算是比较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去到私立医院或自己开诊所,年收入没有上限,轻轻松松上百万都不是梦。

尤其是技术高超的医生,一两个小时的手术就能达到十几万。

所以很多私立医院开高薪挖走了很多公立医院医生;一些技术好的医生干脆出来单干,薪酬高又不那么累。

还有一部分医生则是选择移民,减轻压力。

别看香港医生收入那么高,压力也大啊。

不少医生扛不住超时高压工作,移民到英联邦国家,虽然工资可能比不上香港,但工作轻松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两手抓解决医荒

面对医护荒,港府也在积极想办法解决。

两个很明显手段就是引入人才和大力培养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入海内外人才

去年香港把用于优才、专才等计划中的「人才清单」由原本的13项,扩大至51项,涵盖9个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疗服务就是全新加入的,包括13项:

· 医生、牙医、牙齿卫生员、护士、助产士

· 药剂师、放射师、中医师

· 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医务化验师

· 视光师、放射技师、脊医

香港卫生署署长还根据《医生注册条例》公布了第四批获得特别注册委员会承认的医学资格名单。

内地新增的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这5所大学的7个医学学位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香港《医生注册条例》)

这就意味着,拥有医学资格的内地人可通过特别注册途径在香港公营医疗机构(即医院管理局、卫生署、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担任医生工作。

在服务一定年期、取得获承认专科资格及通过评核后获得正式注册在港执业。

截止今年3月底,已有138名非本地培训医生成功在香港医管局工作,年底预计会增加至200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力培养人才

香港医生收入可观,社会地位也高,所以香港每年超过一半的状元会报考医学专业

2012年至2021年这10年间,共产出87名状元,其中近50人选择医学相关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8位状元中有6个报读医科;

2023年的4名状元中,除开一位学生去了剑桥大学,其余三位均留港,全部选的是医学。

但香港医学院录取名额少,每年只培养两三百人,能入读的都是万里挑一学霸们。

为了入读医学院,不少家庭在很早之前就倾尽所有去规划,结果大部分都以失败收场。

内地生如果没有香港身份,就读香港医学院基本上没戏,因为热门都是优先考虑本地生的。

今年香港大学就已经官宣牙医不招内地生!

大家可能很好奇,既然医生这么稀缺,为何学校不增加录取名额,多培养点预备人才?

一个是为了保证质量,另外一个原因则是香港医学院实在是少得可怜,真正的供应源就仅仅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这2所。

不过,医护荒加剧之后,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也在不断增加医科生的名额。

香港大学称未来四五年会逐步将医科生名额增加至400个,招聘海内外医学院教授保证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也会相应增加临床设施及宿位。

今年年底香港大学医学院将会申请约10亿港元款项兴建临床培训设施中心。

第一期设施将于2025年落成,可提供448个宿位,第二期预计2027年落成,会再提供252个宿位。

还有一个好消息是,香港科技大学将成立医学院,即香港本地第三个医学院。

预计在第一阶段每年会招收50名医学生,等到各项配套设施和师资完善后,未来每年培育2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身份是未来的杀手锏

香港的医疗体系正处于危机中,但这也正是大多数中产家庭的机会所在。

如果家长是医生,拿到香港身份后,以后就能在香港执业,收入比内地高出好几十倍。

最最最重要的是,家长拿到身份后,孩子成为港籍生后报考医学专业的机会就会增大。

即使无法就读竞争激烈的医学专业,进入香港八大任意一所知名院校的概率都比内地211或者985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