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匈牙利已成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投资的第一目的地,2023年中国再次成为匈牙利最大的外商投资国和在欧盟外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当中国领导人访问匈牙利之后,中匈势必将迎来更多合作契机。

这一背景下,《凤凰周刊》分别同两位匈牙利的中国问题学者——凡尼·贝克(Fanni Beck)和琳达·萨博(Linda Szabó)进行对话,探讨从经贸合作到基础设施建设,再到文化交流,匈牙利社会有哪些中国存在?中匈之间有哪些渊源?匈牙利又是否能成为中国在欧盟内的“帮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凡尼·贝克与琳达·萨博

凡尼·贝克为匈牙利中欧大学(CEU)社会学研究学者,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和中国移民问题。琳达·萨博为匈牙利智库Periféria政策与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长期研究中国在匈投资以及中国移民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9日,中国领导人访问布达佩斯,街头有很多人挥舞中国国旗和匈牙利国旗迎接。

“一带一路”倡议助推匈中关系走强

《凤凰周刊》:这些年来,匈牙利人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中国元素”?

凡尼·贝克:我认为在家用电子产品消费方面的改变非常值得一提。就匈牙利的消费能力而言,受到过去几年通胀率飙升的影响,匈牙利人的生活水平和工资水平都远落后于其他欧盟国家,消费者因此需要更加便宜的商品。对我们来说,合适的电子产品并非苹果,而是华为。

在欧盟其他一些国家,可能会将华为的设备视为一个安全隐患,并被高度政治化,在匈牙利则不存在类似情况。华为在匈牙利建立了整套5G系统,体现了匈牙利对中国企业的信任,匈牙利公众对此也没有意见,没有人会担忧华为对我们的国家主权构成任何威胁。在这方面,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的立场很接近,但塞尔维亚不属于欧盟国家,它更多被归类为巴尔干国家,而不是欧洲国家。

《凤凰周刊》:你如何评价当前的匈中关系?匈牙利人如何看待来自中国的经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匈塞铁路等大型项目?

琳达·萨博:从2010年到现在,匈中关系明显走强,这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很大关系。

我想指出,匈中关系合作态势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两国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是75年前,但其实两国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匈牙利出现了第一波中国移民潮。这些中国移民是以外贸商人的身份进入匈牙利的,他们从事廉价的低端制造业产品贸易,这对匈牙利的低收入群体而言是一件好事。尤其在匈牙利 20 世纪 90 年代政权更迭、国家不够稳定时,国民依然能买到廉价的衣服。

我本身研究的就是匈牙利的中国移民问题,及其与匈牙利城市转型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在2000年以前,匈牙利人主要是通过这些中国移民来了解中国和中国人。这部分移民人口也影响到中匈国家层面的政治关系和经贸关系。当年匈牙利人基于种族主义对这些中国移民的排斥态度还是比较强烈。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情况有所改变。2008年之后,我的研究中没再看到基于种族主义的排斥,匈牙利人已经更能接受中国人,也更加欢迎他们了。

现在,中国人不仅出现在首都布达佩斯,也出现在匈牙利的农村地区。当地人非常欣赏中国人的工作成果,以及作为商人的勤劳品质。总之,当地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很好,因此对中国的总体印象也比较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