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报记者 朱睿颖

当地时间5月20日,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发布报告,指责几家欧洲汽车制造商从一家所谓涉嫌与中国新疆地区“强迫劳动”有关的企业采购零部件。

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罗恩·怀登点名宝马、大众、捷豹等汽车制造商,指责他们“把头埋在沙子里”、拒不承认其供应链中有任何“强迫劳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新华社)

外交部对此予以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在5月21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表示:“这种为一己之私肆意破坏国际经贸规则、严重扰乱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行径,是美国霸凌霸道的体现,是人类发展进程的倒退。中方对此予以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打击中国涉疆供应链方面,美国可谓是“锲而不舍”“手段频出”。

颠倒黑白,惯用手段

5月20日,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罗恩·怀登几家欧洲汽车制造商时表示,这些车厂使用了涉强迫劳动而被禁止的供应商所提供的零件,显然它们的监管是不够的,也未建立必要的制度去确保那些零件不被用于进口到美国的汽车里。

怀登点名多家车厂,指其从美国所谓《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实体名单上的中国供应商采购。他还批评一些汽车制造商在中国进行的审计不可靠,呼吁美国政府在上述实体名单中添加更多实体。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单边强制措施对人权负面影响问题特别报告员阿莱娜·杜晗一行刚刚结束对新疆的访问。

杜晗此行访问了乌鲁木齐、石河子、昌吉、和田等新疆多地,她发现滥施单边制裁才是阻碍新疆人权和民生发展的根源:“在访问期间,我收到了许多关于单边制裁不利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人民生活的社会经济后果的报告。”

杜晗在5月17日的记者会上明确表示,现在只要和新疆有任何关系都会被指称是与“强迫劳动”相关,而被指称的一方需要去举证,证明自己的清白,这完全是举证责任倒置。她还呼吁有关国家取消和暂停所有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而对中方实施的单方面制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上汽大众官网)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有来自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400个团组4300多名外国宾客到访新疆,其中既有政府官员、外交使节,也有宗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和普通民众,他们到访新疆多地,各有各的观察视角和叙述方式,但不约而同的一点发现是,他们在西方媒体上读到的涉疆可怕报道与实际所见所闻并不相符。

令人遗憾的真相则是,美国政府并不在意来自世界的看法,他们只想兑现自己的利益。

对欧舞剑,意在中国

今年2月,美国海关以“零部件涉嫌违反对华制裁”为由扣押了数千辆德国大众旗下品牌的车辆,其中包括约1000辆保时捷、数百辆宾利和几千辆奥迪,大众被迫紧急替换相关零部件。

近几年,美国多次对德国大众出手,德国政客也响应这一举动。2022年5月,德国政客盯上了大众新疆工厂。当时,德国联邦经济部(部长为绿党)以“强迫劳动”为由,拒绝了一家公司的四份申请,决定不为其在中国项目提供担保。有德媒援引消息称,被拒绝的公司就是大众。

2023年12月,德国大众汽车发表声明称,审计机构经委托进行独立审查后,没有发现大众新疆工厂存在任何“强迫劳动”的迹象或证据。

声明称,审计团队按照国际人权原则的管理体系标准,通过对大众新疆工厂197名员工的员工合同和工资支付进行现场采访和调查,评估了该工厂包括童工、强迫劳动、健康和安全在内的八个领域。最后,审计团队没有在大众新疆工厂发现所谓“强迫劳动”的迹象。

但遗憾的是,西方政客并不在意这些来自“中国西部”的声音。

2024年4月,美国劳工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次长西娅·李(Thea Lee)在出席国会听证会时扬言,出于“强迫劳动”的考虑,跨国公司无法负责任地在疆开展业务,因此应该离开新疆。

但这次扣押的根源是来自中国西部的零部件吗?答案是否定的。德国大众与上汽集团在新疆建有合资工厂、在中国设立了最新的测试跑道,美国真正的目的是迫使大众退出新疆、退出中国,转身投向美国怀抱。

美国看似对德国大众动手,但矛头直指中国。美国针对来自“中国西部”,也就是新疆地区生产的零部件,根据美国2021年出台的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所有在地理范围内中国新疆地区制造的产品都被认定是通过所谓“强迫劳动”生产的,除非有关方面能提出相反证据。

换句话说,所有来自新疆的产品或是含有新疆原材料的任何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都被美国政府予以有罪推定,被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且美国海关无需举证就可以扣押甚至是罚没产品。

与虎谋皮,欧盟要啥?

此前,美国拉扎德资产管理公司高管克里斯提·卡梅斯指出,在德国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德国供应商一方面要面临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的问题,同时,他们还需要在保住传统汽车市场份额的同时,对电动汽车进行投资,“两线作战”也导致他们的成本翻倍。

这一事件的发生,对欧洲本来就不景气的汽车工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美国在宣布将中国新能源车关税提高至4倍的同时,再提“强迫劳动”这一话题,打压中国汽车工业以及胁迫欧洲盟友站队跟中国“脱钩断链”的目的昭然若揭。

据法新社4月23日报道,欧洲议会当天批准了《关于禁止强迫劳动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立法决议》(简称《反强迫劳动法》),禁止在欧盟市场销售、进口和出口使用强迫劳动制造的商品。

欧盟官方公报中公布,欧盟成员国须在3年内开始实施。法案旨在从欧洲市场上根除强迫劳动,多家外媒报道认为,该法案虽未直接提及中国,但针对中国意味明显,将为中欧经贸关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中欧之间正常的贸易投资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上汽大众官网)

近来,欧盟正加紧实施针对中国的行动。欧盟中国商会披露,一家中企在波兰和荷兰的办公室4月23日上午突然遭到欧盟方面“未行通知突袭检查”。

另据彭博社报道,欧盟同日还宣布针对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准入和政府采购进行调查,这将是欧盟首次根据《国际采购协议》发起的调查。

此前的俄乌战争,除美国受益外,欧盟遭受重创,不仅失去了俄罗斯的廉价的天然气石油等能源,同时也失去了俄乌的粮食及重要的交通要道。

当美国在全世界鼓吹与中国“脱钩断链”时,自己却很诚实。2023年,美国与顶着各类制裁政策、“戴着镣铐舞蹈”的中国企业完成了6644.51亿美元的贸易额。

从单个国家来看,美国依旧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欧盟还是要擦亮眼睛,看清谁才是真正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