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之于当下中国,意义非凡。需要身体力行地探索和实践。

辩论之于当下中国公益事业,意义非凡。需要抽离道德自洽和美丽标签,聚焦问题,细分领域,抽丝剥茧,直至找到核心与本原。

辩论的意义不在胜败之分,而在思辨之美;不在口舌之争,而在灵魂觉醒、智慧开启。

在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中,我们得以窥见世界的多元,探红尘万里,悟真理深邃。

首届华夏公益辩论赛,正是为了公益常识的社会化普及、为了公益事业现实操作的公众传播,助力公益组织更专业更严谨地服务于中国公益,应运而生。

2023年12月26日,由华夏时报社主办的2023(第三届)华夏公益论坛在北京隆重启幕。为中国公益事业发展更务实、助力更全面、价值更有效而集思广益,共建共创共发展,此次论坛特别设置创新环节——首届华夏公益辩论赛,辩题为:用商业手段运营公益组织,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正方辩论队由刘权、陈嘉颖、石文君组成,反方辩论队由徐本亮、张莹、蔡蕤洁组成,经过半小时的“唇枪舌剑”,现场观众和评委实时投票,最终支持“用商业手段运营公益组织弊大于利”的反方辩论队获胜,反方辩手蔡蕤洁获得“华夏益辩KING”。

首届华夏公益辩论赛的成功举办,不仅吸引了诸多业界和跨界公益人的关注,更为2024华夏公益辩论赛季度赛的持续推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隔半年后的初夏,华夏公益邀请首届华夏公益辩论赛的6位辩手再回首,真情讲述自己初尝公益辩论“螃蟹”之特别滋味,以及其间的启发与收获。听听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吧!

2023首届华夏公益辩论赛正方辩队:陈嘉颖、石文君、刘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思考到论辩,站出来表达,就是影响和改变世界的开始》

正方一辩陈嘉颖:益嘉能量场创始人

去年年底,华夏时报社在年度华夏公益论坛中组织了首届公益辩论赛,在“新时代公益的持守与创新”这个大命题下的“用商业手段运营公益组织,利大还是弊大?”,无论是时代命题还是辩论主题,都有着绝对充分的驱动力和义不容辞的使命感,让完全没有辩论经验的我,犹豫了一天就报名了,并有幸作为正方一辩参赛。

怎样才是商业和公益的最有效结合呢?这是我从十年前就开始落地探索的课题和领域。在核心理念上经历了:从“每个人都可以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做公益的“人人公益”,到“公益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社会问题的解决会产生经济效益,用商业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将是非常高效的解决方案的‘公益让商业更美好,商业让公益更高效’”。

有五年时间,在我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国内的一家头部影视经纪公司里,跟众多的演员、编剧甚至导演一起,充分探索和落地“以娱乐营销的方式传播公益理念”,而且那是迄今为止,行业内唯一将公益部设为常设业务部门的公司。从2019年退出原有的这个创业项目之后,我将探索的重点深推在“个体社会价值开发”这个全新的概念和领域上。

每个独立个体,无论是个人、组织或机构,都有其可以开发的社会价值,开发与否、充分与否,甚至是否能意识,且能否进入到深度思考的层面,都关系着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而单个个体的价值体现方式及开发程度,跟社会的稳定、有序和发展密不可分,且相辅相成,那是关于所有人的福祉的事情。

价值,在经济学的语境和逻辑里,需要获得变现,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实现持续变现。怎样有效持续变现?必然且只能是商业手段。

用商业思维和手段将公益效能最大化,把欠缺和低效的部分抵消之后所能最大程度地呈现效率、效益和效果。我们首先可以让公益的内涵和定义具有广延性,不妨试试重新定义公益,正如我在2018年混沌创新院《好好思考》主题分享会上提出的:关于让这个世界多一些美好的那一切,是我理解的“公益”,不为个体利益为诉求的、关乎所有人更美好的生命体验。

让商业思维和手段推动和参与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义利并举,这是我过去、现在,及未来,都会继续探索和践行的领域,终生的志业。

正如华夏公益辩论赛总顾问唐昊老师讲到的,正反双方都有充分的理据去支持各自的观点,重要不在谁输谁赢,而是通过辩论,看到不一样的视角,听到不一样的观点,引发持续的更深入的思考。

公益创新结合商业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是我们这一代的刻不容缓、义不容辞。辩论这个形式是新意和意义的叠加。从关注到思考,到论辩,从而推动更多人从传统公益的道德高地走出去,更积极、更务实、更勇敢、更接地气地,为了所有人更美好的生命体验,去投入和行动。站出来表达,就是影响和改变世界的开始。来,跟我们一起吧!

华夏益点评:陈嘉颖的“益嘉能量场”,因其有心,有爱,有思,一定会推陈出新,嘉言善行,脱颖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益辩论赛——启智增识的全新旅程》

正方二辩石文君:《华夏时报》公益新闻部记者;“君君看公益”节目主理人

作为一位刚刚入行的公益记者,我对于公益领域好奇与陌生并存,在准备第一次公益辩论赛的过程中,我的内心很紧张,越临近比赛日期越紧张。此前我从未参加过辩论赛,我和我的队友们都是辩论赛新手,为了能在赛场发挥得更好,我们每周都讨论到很晚。在赛前培训的过程中我发现:辩论赛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容易,辩论赛技巧和知识储备都很重要,甚至还需要考虑赛场着装风格是否统一——因为团队的整体印象也很重要。

备赛过程是我成长最迅速的一个阶段,我不仅主动大量学习和吸收公益领域相关知识,也开始尝试搭建自己的逻辑体系,这对后续采访、报道都有很大帮助,语言表达方面也更顺畅。

华夏首届公益辩论赛,我作为正方二辩站上了辩论赛的舞台,支持“用商业手段运营公益组织,利大于弊”这一观点。虽然最终反方获得胜利,但对我来说,参加这次比赛的经历、体验等方面的综合感受非常美好,也收获满满。总体而言,启智的同时又获取了不少公益知识,让我对商业和公益的理解逐渐加深,也对此有了最为基本的认知,即:公益和商业关系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实现合作共赢。商业与公益的有机融合,无疑会激发更多公益创新模式,营造良好的公益生态,但也需要注意保持公益初心,做好透明度监督。

华夏益点评:石文君——小荷才露尖尖角,人小“鬼”大,假以时日,必定修炼成一位优秀的公益媒体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益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正方三辩刘权:中国狮子联会沈阳代表处2023-2024年度主任

能够受邀参加 2023(第三届)华夏公益论坛的公益辩论赛,于我而言,着实是一次意义极其非凡的经历。

最初得知要参与这场以“公益与商业”为主题的辩论赛时,我内心瞬间涌起了既兴奋又紧张的复杂情绪。在紧锣密鼓的准备阶段,深入钻研“运用商业手段运营公益组织,利大于弊”这一辩题,犹如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全新领域的大门,让我对公益和商业的关系萌生出崭新且极为深刻的认知,我仿佛看到了公益事业所蕴含的无尽可能性。

在培训过程中,我与队友们不断地磨合,一次次思维的激烈碰撞,促使我们逐步找到了最佳的辩论策略。这个过程,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专业辩论能力,更让我深切地领悟到团队协作的至关重要性。而当真正踏上赛场的那一刻,那种紧张与激动相互交织的奇妙感觉,至今仍清晰地在我脑海中浮现。尽管最终我们惜败,但这丝毫没有削减我对此次经历的万分珍视。

回顾我的职业轨迹,我长期从事着与社会服务紧密相关的工作,因而也深切知晓公益事业所面临的诸多严峻挑战和棘手困境。通过这次辩论赛,我愈发坚定地认为,商业手段能够为公益组织注入全新的活力与机遇。合理运用商业思维和模式,将有力提升公益的效率和影响力,从而让更多亟须帮助的人能够从中受益。公益不应仅仅是纯粹的奉献和付出,它同样需要创新与发展。商业手段可以为公益开拓出更具可持续性的发展路径,吸引更多的资源和关注。这不仅是我在这次辩论赛中所秉持的观点,更是我对未来公益事业发展的殷切期待。

我满心期待未来能拥有更多这样的交流和探讨平台,让来自不同领域的人们都能够为公益事业出谋划策、贡献力量。我也必将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持续积极地探索公益与商业更好结合的有效方式,全力以赴为公益事业的不断进步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携带着这份赤诚的初心和坚定的信念,坦然迎接未来的每一次挑战与机遇。

通过这次经历,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自己在知识储备方面的显著扩充,对于公益与商业的关系拥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知,这无疑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思想内涵。在表达层面,我变得愈发自信和流畅,能够更为精准地阐述自身观点。而团队协作则让我深刻懂得了相互支持与配合的关键重要性,学会了悉心倾听他人意见并有效整合资源。这些收获并不仅仅局限于此次辩论赛,它们必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深知自己尚有许多需要改进和进步的地方,我将以此次经历为良好契机,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成长,让自己在未来的公益之路上走得更为长远、更为稳健。同时,我也更为坚定地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携手共进,公益事业必定能够蓬勃兴旺地发展,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温暖与希望。

一次特别的经历,感恩这个舞台,让我拥有了与优秀的公益人同行交流的契机。辩论赛当之无愧地成为华夏公益论坛的最大亮点,足以引发大家的强烈共鸣和深入思考。

华夏益点评:刘权在公益辩论赛舞台上的沉稳、睿智和爆发力,无不令人难忘和赞叹。“刘”得青山,权变锋出。

2023首届华夏公益辩论赛反方辩队:徐本亮、张莹、蔡蕤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益辩论助推有效公益》

反方一辩徐本亮:上海卓越公益事业评估中心理事长

我和《华夏时报》公益新闻部主任文梅老师是多年益友。去年10月,她跟我联系,说《华夏时报》准备发起“首届华夏公益辩论赛”,希望通过“辩论赛”这种形式普及和传播公益常识,助力公益事业“更接地气”、更有成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新。便应邀参加了这次辩论赛,成为一位辩手。尽管今年我已经75岁了,从事公益也28年有余,但我从来不愿错过每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参加公益辩论赛于我而言,不仅可以满足专业提升的需求,还可借此机会传播一些公益知识,加入其中很有意义,也非常幸运。

首届华夏公益辩论赛主题是“用商业手段做公益,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选择的是反方:“弊大于利”。缘何做此选择?实际工作中我接触了一些社会组织,由于缺乏资金和资源,他们中的不少人误以为好像利用商业手段就能够解决资金问题。有的甚至把筹资当成了组织目标,最终偏离了本身使命。我觉得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公益和社会组织到底为何存在的原点。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非营利组织是为使命而存在,为成果而存在”。解决资金和资源只是一个手段,最终还是要有效解决社会问题。

参与公益辩论赛对我来讲是头一回,我是个“辩论新兵”。我和队友张莹律师、蔡蕤洁律师三人分别组成了反方一、二、三辩。为了保证首次辩论赛的质量,总顾问唐昊老师在线上多次对我们进行了专业指导和细节建议,提出了具体要求。

根据各自的优势,我们三人做了分工,对如何参加辩论和应对措施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并多次利用业余时间在线上研究辩论的具体细节。团队气氛非常融洽,每个人根据自身角色,认真地完成了辩论文字稿,辩论赛开赛的前一天晚上,我们队全员集结在北京进行了赛前演练。

我在团队里担任反方一辩,我认为一辩还是非常重要的——要一开始就能够清楚阐明本方观点,要阐释为什么用商业手段做公益弊大于利。根据管理大师德鲁克思想,结合中国公益实际,我提出了三个观点:

第一,对什么是商业手段应该有明确界定。如果把商业手段仅仅理解为赚钱和盈利,这是错误的。因为社会组织是为使命、为成果而存在的。如果片面追求商业利益或追求资金,有可能使社会组织偏离正确方向,把手段当目的,最后导致缺乏公信力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这些年在公益界已经出现了不少这种情况。片面提出用所谓“商业手段去做公益”,可能会引起误导,对社会组织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第二,社会组织和商业组织存在目的和衡量标准不同。社会组织是为使命存在,为成果存在。商业组织虽然也是为满足需求而存在,但它要追求利润。衡量商业企业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利润。社会组织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存在,绩效的衡量标准是能否有效解决社会问题,能否给服务对象带来收益和改变。所以,不能简单用商业手段做公益。

第三,商业手段可以促使社会组织提高效率,但它并不能够提高社会组织的绩效。须知,社会组织的成果是服务对象的改变和受益,是社会问题得到解决。但现实是当下很多社会组织的痛点是没有成果,没有绩效。主张用商业手段做公益,容易掩盖矛盾,不利于社会组织提升解决社会问题,做出实际成果的能力。

为了在有限的辩论时间里充分阐明论点和论据,我们团队的三位辩手付出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我事先也专门花了四五个小时进行反复演练,做到胸有成竹。

在大家齐心协力和共同努力下,我们三人的赛场发挥都很出彩——或引经据典,或据理力争,用充分的事实论证我们的观点,经过大众和评委共同投票,最终获得了这次辩论赛的胜利。

在我看来,胜负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辩论赛传播正确的公益理念和公益常识,让更多人能够自觉运用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去做有效的公益,这才是这次辩论赛最大意义和价值所在。

非常感谢《华夏时报》给我们这样一个“吃螃蟹”的机会,更是难得的学习、交流和分享的机会。非常期待《华夏时报》开创的公益辩论赛能持续下去,不断扩大影响力,使之成为传播和普及公益常识、助推我国慈善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优质公益品牌活动。

华夏益点评:徐本亮——德鲁克思想的追随者、传播者。75岁勇登首届华夏公益辩论赛,认真备赛,大气应赛,漂亮完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本就公益心,“亮”师又益友。完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辨易得,初心难得》

反方二辩张莹:北京浩天(西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陕西省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副会长

我参加了第一届华夏公益辩论赛,主题是“用商业手段运营公益机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话题本身就非常有趣,也是我们上课的时候,多次争论的话题。

我在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学习国际慈善项目管理,是EMP16期班的学员,是一个跨界选手,我本身是一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同时又兼任一个公益机构的副会长,在从事律师工作时,我经常会考虑如何以企业的方式去运营我们的公益机构,以最大化地提升它的筹款和运营效率,但是当我在公益机构履职时,又会深刻地感受到公益机构自身的特殊性和它的使命感,这些都是与商业机构完全不同的机制。所以当这个辩论命题一提出,我就非常感兴趣。

虽然在法庭上身经百战,无数次与对方律师刀光剑影、唇枪舌剑,但是我还是首次登上公益话题的辩论赛。虽然前期多次思考过公益组织商业化的运营之路,但是此次接到辩题,我还是做了一个更倾向于内心的选择:用商业手段运营公益机构,弊大于利。因为是辩论赛,我们只能从自己辩方的观点去总结和寻找论据。在辩论赛的前一天晚上,我和我的队友——徐本亮老师、蔡蕤洁律师见面了。简单地在晚餐桌上讨论了一下第二天辩论赛我们的队伍纪律和发言顺序,之后我们就各自回酒店准备了。

辩论赛是华夏公益论坛的一个部分,由于辩题非常吸引人,活动形式也非常吸引人,所以我们一亮相,就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越是在辩,越是在思考,而且不仅仅是我们这些辩手在思考,参加公益论坛的那么多企业、公益机构也在跟着我们一起思考。我们说着我们的观点,想要全方位地展示我们论点的正确性,对方辩友也在与我们辩论的过程中,将他们的判断和观点展示出来。每一个我们两方所提出的观点和问题,可能都是公益机构和企业在运营中都在反复斟酌、不断取舍的命题,而这一场辩论赛一次性全方位地把所有问题都抛出来,让参会人员共同思考,这应该也是公益史上首次如此大规模的公开对话。

虽然辩论赛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我在台前的思考、赛场上的思考,以及赛后的思考,却从来没有停止。这一场辩论赛,它是一个引子,也是一个起点,商业机构也罢,公益组织也好,从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来讲,都不能够尽善尽美。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正是全球敏感、社会问题多发的时刻。每一个社会问题,都在考验着商业机构和公益组织,有的时候,也许商业公益并不对立,而我们这些从业者最需要的,可能是如何在链接二者、各取优势时,能够找到一种一直保持初心的方法。因为,无论何事,初心最为难得。

华夏益点评:张莹,律政俏佳人,今朝益相逢。张皇幽眇,“莹”车嘉穗。明天必定更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思辨中追寻公益的真谛》

反方三辩蔡蕤洁:年度“华夏益辩KING”;北京炜衡(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四川省优秀检察官、四川省、成都市检察系统十佳公诉人

华夏公益辩论赛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段智慧与启迪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公益与商业的平衡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的课题。

辩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和对话的方式,引导人们深入思考和自我反省。这种辩论方式强调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旨在通过对话揭示真理。通过辩论,我们可以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增强逻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辩论赛给了我一次全面提升的机会。在准备和参与辩论的过程中,我不断挑战自己的观点和逻辑,学习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这种思维训练不仅提高了我的辩论能力,也使我在职业中更具批判性和创造性。

在辩论过程中,“公益与商业”的主题引发了我深刻的思考。辩论赛中,我们讨论了商业手段在公益中的应用及其潜在的问题。商业手段在提高效率、扩大影响力方面确实有其优势,但其在公益领域的运用并非全无弊端。

通过辩论赛,我学会了如何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如何在复杂的现实中追寻真理。辩论不仅是对知识的积累,更是对思维的训练。在准备辩题、搜集资料、撰写辩词的过程中,我不断挑战自己的认知,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观点。这种思辨能力的提升,不仅让我在辩论场上更加自信,也让我在职业生涯中更加游刃有余。

公益与商业的结合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商业手段在公益中的应用,既有可能带来创新和效率的提升,也有可能带来形式主义和内卷的风险。通过辩论赛,我认识到,公益组织在借鉴商业手段时,必须保持警惕,时刻反思和评估其带来的影响。

参与华夏公益辩论赛,不仅让我在辩论技巧上有所提升,更让我在思想上有了深刻的变化。我学会了如何在辩论中追寻真理,如何在实践中保持初心,如何在复杂的现实中坚持自己的信念。这段经历,将激励我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继续追寻公益的真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华夏公益辩论赛,我深刻体会到公益与商业的微妙平衡。公益需要借鉴商业的效率和管理,但更重要的是保持其纯粹和初心。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既高效又充满温情的公益世界。

华夏益点评:蔡蕤洁——律界精英,智辩如锋。蕤蕤生华,洁身累行。当之无愧的“华夏益辩KING”!

网友说“辩论”

【岚星 Nielson】:价值观的世界是多元的,科学的世界处处可见“理论的丛林”。其实人类就像那些摸象的盲人——看到整个大象全貌的只有上帝。不同的科学派系、不同的价值观平日里相安无事,但在辩题描述的地方,他们却发生了碰撞——而正是这从两个不同角度的分析所产生的碰撞,让我们对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记忆。

辩手的职责,就是用精当的语言,向观众展示这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的严整论述所得出的对立观点。所以,高水平的辩论应该让所有人感受到:两个对立的观点,背后其实都有着以我们今天的知识无法全然反驳的“道理”。理性、批判和宽容,这就是辩论赛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东西。

【盛欣】:不辨是非,为下;辨是非,只为一时之输赢,为中;辨是非,从观点的对立至启迪整个社会之进步,为上。

【盛夏的果实】:看了首届华夏公益辩论赛,虽不完美,但足够真实;虽不激烈,但胜在尝试。当下的中国公益,太需要这样一场场敢于拿出真心和思考、能摆在台面上大大方方又不失涵养的“吵架”(辩论)了!期待下一场,下下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