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金句: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成电与成都相互成就,相得益彰。

走进大学,意味着独立生活的开始,你们要尽快转变角色,做好人生新的规划;要广泛地开展学习和尝试,找到兴趣所在;要广泛阅读、勤于实践,努力拓展跨学科视野,通过参加通识课程、跨专业选修课程、学科竞赛等,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2日,电子科技大学举行2024级本科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5041名本科生和56名留学生成为成电新成员。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胡俊以“教育强国,奋斗正当时”为主题,向新生们讲了开学第一课,与大家分享“成电是一所怎样的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文如下: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学校的荣幸。同学们一路披荆斩棘、奋勇拼搏、高考圆梦。大家报考志愿时,结合兴趣选择了专业,有的达成所愿,也有的心存遗憾。如果说“因为热爱,所以选择”是发自内心的追求,那么“因为选择,所以热爱”也会成为历久弥坚的信念。你们都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也是成电的新生力量。你们的到来,为即将走过68载光辉历程的电子科大增添了青春活力、注入了蓬勃动力。

在33年前,同在座的各位同学一样,我在满怀期待中离开家乡,来到了这所学校,在这里本硕博求学9年后留校工作至今。今天,我以大学长的身份与大家分享“成电是一所怎样的大学”。

成电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下,1956年9月,汇聚国内3所知名高校——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无线电领域的顶尖人才和丰富资源,组建了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从此“成电”“成电人”成为我们共同的符号标识和精神家园。

在春潮涌动的改革岁月,学校革故鼎新,锐意发展,先后进入国家“211”“985”工程行列。在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学校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奋进号角。作为“中国民族电子工业的摇篮”“国内电子类高校的排头兵”“电子信息领域的黄埔军校”,成电生于国家急需、长于为国奉献,从“党叫干啥就干啥,扛起背包就出发”的坚毅果决,到“国家有号召,成电有行动”的铿锵誓言。“为党分忧、为国担责”始终是成电与生俱来的政治底色和红色基因。

成电也是一所具有硬核实力的大学。“益,古大都会也。有江山之雄,有文物之盛。”如今,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成电与成都相互成就,相得益彰。在电子信息领域,学校在国内高校综合优势突出。在ESI学科排名中,学校1个学科进入全球1‱、4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16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在US News世界学科排名中,学校电气与电子工程位列世界第6位、计算机科学位列世界第16位。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学校通信工程位列世界第3位、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位列世界第11位。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学校进入全球前150位。学校拥有360余位,国内电子信息领域规模最大、结构优良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也是人民日报评选的全国九大最美银杏观赏地之一,拥有“最美银杏大学”的美誉。

成电更是一所具有使命担当的大学。从办学之初国家西南大后方无线电人才培养基地,到现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中“双一流”A类高校,学校秉承“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校训,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上,敢于大担当、争做大贡献、实现大作为。一批批科技成果配套服务30余项国家重大工程型号任务,使国家拥有了更多“千里眼”“穿云箭”“隐身衣”和“杀手锏”等国之重器。学校也是唯一连续两次荣获十年一次“高新工程突出贡献奖”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聚焦一干多支,在成渝、粤港澳、长三角、新疆、海南等布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服务国家区域战略。我们还与100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了联合科研平台和育人平台。这些都将为同学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

同学们,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以量子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着时代的巨大变迁。你们既面对无比复杂的挑战,也拥有无限可能的机遇;你们既分享学校的全部骄傲与荣光,也必将肩负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责任与使命。在此,我代表学校提三点期望,与同学们共勉。

第一,希望大家根植学以报国的爱国品格。选择一所大学,就是选择了一种精神传承,同学们要树立国家为先、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和远大志向,把个人理想主动融入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把所学所获奉献给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

第二,希望大家磨砺追求卓越的创新品格。走进大学,意味着独立生活的开始,你们要尽快转变角色,做好人生新的规划;要广泛地开展学习和尝试,找到兴趣所在;要广泛阅读、勤于实践,努力拓展跨学科视野,通过参加通识课程、跨专业选修课程、学科竞赛等,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新是一种自觉。2023年度“成电杰出学生”、现保送至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直博的张赛涛同学,初到英才学院,研究型、挑战型的学习模式让他不知所措,面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现实落差,他没有放弃,选择了撸起袖子加油干,认清目标、找准差距、迎难而上,组织宿舍同学一起讨论学习方法,虚心向师长请教。最终,张赛涛和所在的603寝室全员保送至北大、上海交大东南大学等名校继续深造,他个人还收获了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等10余项荣誉。

创新更是敢为人先。1987级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领域专家吴剑旗学长,就是一位勇于创新的典范,他不走寻常路,坚定选择了反隐身米波雷达技术研究,二十年磨一剑,铸就国防利器。他说“照着国外的研究路线发展,风险肯定会小很多。但如果我们的思路和国外一样,就没有机会赶在他们前面,必须要创新,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超越。”

第三,希望大家涵养团结奉献的进取品格。团结奉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发展进步的重要品格。非常高兴的是,这样一种宝贵的品格在我们“00后”青年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巴黎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每一次登场、每一次突破、每一枚奖牌背后都彰显着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击败美国队夺冠,首次夺得这个项目的金牌,打破了美国队在该项目长达40年、连续10届奥运会的霸主地位。赛后,潘展乐发文称:“一个人的泳池,可以游得很快;一群人的泳池,可以游得更快。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是强大的中国队。”

今年7月13日,我校机器人队经过六天的激烈比拼夺得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三连冠,这也是我们第7次获得国内冠军,是获得国内选拔赛冠军次数最多的高校,人送外号“西南大魔王”。但荣耀的背后,是32名本科生组成的团队相互协作,不分昼夜的设计、装配和调试的结果,是队员们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汇聚个人智慧和力量的结果。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学校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多这样的机会和平台。大家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竞技比赛、公益服务、体育锻炼等方式培养团结奉献的精神品格。

苍穹不负少年意,岁月不枉赶路人。同学们,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最美好、最有无限可能的时代,学校也是你们成就梦想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希望大家将个人发展主动融入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书写新一代成电人强国建设,挺膺担当的精彩画卷。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魏捷仪 图片 电子科大提供 责任编辑 曾书睿 编辑 王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