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走读还是住校的问题,不同的父母有着不一样的想法。

很多父母因为心疼孩子在学校吃不好,睡不好,直接给孩子办了走读,选择陪读或者让孩子自己一个人住。

陪读的话,相对好了些,因为有父母的监督和约束,孩子还不至于太放飞,除了费父母没有太大问题。

但怕就怕,父母压根管不住孩子,约束也无效,这样走读是弊大于利的。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一个孩子喜欢住在集体宿舍,都愿意回到独立的空间里,想干嘛就干嘛,不用被纪律和规则所约束。

但从习惯和晚自习后的自律性来说,对走读的孩子与家长是双重考验,首要就是对于电子产品的考验。

走读的孩子,再自律的孩子必然要抠会手机,放松下心情,这原本也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抠着抠着就怕一个不自律,直接到了很晚,导致影响了第二天的上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家孩子初中三年都是走读,经历了各种鸡飞狗跳,累得我差点吐血。而且当时我还是以全职陪读的身份,不用通勤上班,时间也自由,都有点吃不消。

到了高中,第一周住校孩子就跟我说:妈妈,我在学校睡不好,我也想走读。

听到娃要走读的想法,我立马打消了他这样的念头,首先我还要照顾弟弟,没时间也没条件去管他,另外我深知走读之后的各种幺蛾子,必定会十分棘手。

对于不太自律又有点贪玩的孩子,走读无疑是加速孩子摆烂,注定走读会让孩子的时间管理和睡眠大打折扣。

当然,走读也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在学习压力下得到有效释放,让孩子获得很多自由和平静,也比集体宿舍更放松,睡眠质量相对好一点。

但这也是理想状态,作为家长不能忽略另一个因素,那就是孩子即便走读也未必会睡得很早,也不会因为更安静的环境而好好学习。

很多家长认为走读就是为了让孩子睡得好一点,方便在家里更好的学习。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听过大部分走读的孩子跟父母关系更加紧张,大部分孩子因为走读玩手机,睡得更晚的大有人在。

与其父母在孩子走读后各种围追堵截,还不如一开始就让孩子住校,除非你家孩子足够自律,足够自觉,亲子关系足够和谐,经得起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我家娃在高一是很排斥住校的,尤其是高一下学期在宿舍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相处后,对宿舍更加厌烦,甚觉压抑。

对宿舍的不喜欢是事实,但我不断引导孩子,从不愉快的集体生活中能找到自洽,能换一种角度和眼光看问题,也是人际关系和与自我相处的另一种成长。

也就是说,宿舍会有很多问题,比如吵闹或人际关系或气氛不好,但小集体也是一个小社会,遇到问题也不能一味地逃避。

试想下,孩子总要长大,总要独立,总要面对着集体生活,不可能一直独善其身,与世隔绝。

当孩子在集体生活中遇到问题,最好的处理不是父母为孩子隔绝到一种安全区间,而是要引导和疏导孩子去直面问题,去转念,去解决问题。

帮助孩子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尽快适应与人相处,与自己相处中的安静与平和。

我觉得父母在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时,援助与支持是必要的,但授孩以鱼不如授孩以渔。

在我家孩子高一遇到想走读时,我先去了解住校带给孩子的痛苦和不适应,然后一直关注着孩子的情绪,不断帮他疏导的释放负情绪,教会他跟集体相处,教会他转念,教会他自我正反馈。

即便在今年高二开学初,孩子还是提过一句:想走读。

不过他也告诉我,只是提一提,并没有强烈的愿望非要走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很快觉察出他的情绪变化,于是让他做正念复盘,觉察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源于哪里?最后他经过一周的正念觉察和思考,发现自己是因为孤独才想要走读。

而他自己主动跟同学交流,积极去参与运动和活动时,对走读的事再也没有提起过。前天还跟我说:妈妈,我觉得住校挺好的,也很舒服。

高中生想走读的孩子特别多,但是父母也要权衡一下自家条件,是否能有效陪读?孩子是否很自律?亲子关系是否和谐?

不满足条件的走读,真还不如住校。没有孩子喜欢住校,但在父母及时疏导和引导下,孩子也会慢慢觉得住校生活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