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夫妻选择隐居深山,一晃就是27年,他们与世隔绝、不问世事。当初的富豪同学时隔多年再见面,却哭喊:“你要是缺钱我给你!”
王青松在深山生活多年,不仅没有了曾经文化人的气质,还穿的破旧无比。所有人看到他,都只会觉得这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不会觉得他是什么高材生。
这一天,王青松以前的一个同学唐师曾得知他的下落后,不远万里过来见王青松。
然而,在他们承包的山上,唐师曾跟他一打照面,却没有相逢的喜悦,而是哭了起来。他一边哭一边说:“你要是缺钱的话,多少我都会帮你!当初在北大,你一直是我的榜样……”
这位同学从北大出去后,在社会上打拼已久,赚了很多钱。但他依旧记得曾经在大学时候力压他们一众学生,聪慧又文雅的王青松。
当时在班里,只有王青松是从洛阳的机要局里考上去的,举手投足间都非常稳重。王青松的干部身份让同学们十分好奇,再加上王青松的性格很好,大家都喜欢和他打交道。唐师曾当时还说:“他看着就不像一般人,我睡觉翻身都小心翼翼地,生怕冒犯了他。”
王青松没有因为自己受欢迎就对学业懈怠,反倒更为专注。在大学毕业后,他又接着攻读研究生,最后还留在学校教书。
而且,王青松因为家乡在白马寺附近,自幼在白马寺练习武术,即便是长大离开家乡,也从来没有一天懈怠。这样的坚持让他赶上了80年代的养生风潮,在大学里开班授课,其养生课程颇受欢迎,所收的费用让王青松也赚了很多钱。
也就是这时,王青松和一起在北大教课的张梅看对了眼。才子佳人的爱情和婚姻,在北大可是一段佳话。
这样的王青松,让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心生向往,哪怕志向不同,也无法否认王青松的能力。因此,当得知王青松和张梅夫妻决定放弃在北大的一切成就时,大家都感到非常费解。
尤其是双方的父母,他们努力的阻止两人,试图打消他们的念头。可是,当时,王青松连续两年考博士,明明都是第一名,却没有一次被录取。张梅在北大也教书好些年,明明从未懈怠,学生成绩也很好,却次次评不上职称。
王青松夫妻对哲学、养生等方面研究很深,他们在遭受打击后,对自己所追求的一切都产生了怀疑,开始对人生展开了思考和审视。
他们想脱离社会这个纷杂的环境,渴望到一个无人的地方隐居,向内思考,追寻自己的本真。因此,在1994年,王青松搬到了岳父在山区的一所老房子里,租了几亩地。
但两人每天还要上班,坐车时间又长,地也没人管。因此,在适应了乡村生活、家人对此习以为常后,两人毅然决然地辞职,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城市。
两人刚开始还住在村子里,但村民的流言蜚语依旧让他们感到困扰,在继续探索深山后,他们发现了一处天然的隐居地,那是曾经的村子搬出后留下的痕迹。找到隐居地后,他们直接租下这两千多亩地,就此在这里定居。
在山上,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两人自己动手准备,从开荒到种地种菜、养鸡养鸭,日常起居需要的家具物品都是两人自己制作。在山上呆的越久,他们就对城市越反感,乃至不愿意在外面吃饭、不愿意在山上留下一点塑料物品。
什么都是自己做,上下山担东西都担了不知道多少担。常年的劳累也让王青松变得粗糙无比。再加上两人因为每天在山里不见人,衣服也都没怎么换过,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的。
因为过于封闭,这十几年来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偏僻的深山来说似乎没有任何影响,王青松和张梅也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这一家人真正过成了《桃花源记》里面与世隔绝的村民。
王青松的同学当时过来找他,想让王青松一起离开。然而直到他走的时候,王青松和张梅也没有松口。
王青松说:“在这里的生活很好,我们对物质生活没有多大追求,吃穿不愁就可以了。在这里,我们的精神得到了长久的宁静。”
他们留在山里,孩子也在山里出生、成长。不过,王青松夫妻毕竟是大学老师,没有因为避世而放松对孩子的教育,除了带孩子放牛玩乐,两人也亲自出马教了很多知识。
孩子渐渐长大后,对外界产生了很大的好奇。王青松夫妻看在眼里,对此感到愧疚。为了孩子,他联系上唐师曾,去他家拜访。
为了让孩子接触外界,他和张梅选择接轨现实,尽管这一步对他们来说异常艰难。不过,他们二人并不会因此放弃在山上的生活,因为这是他们最终追求的道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