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笆上有个帖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完之后,一方面对家长的豁达心有佩服,另一方面在想,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在自己身上会怎样,只要一想就浑身冰冷。

看来,尽管四十有五,我还没度过人生的很多关卡。现在有种说法,如果你人生磨难多,那说明你是天选之人,就是来经受磨难的,我可喜欢这种说法了:)难怪大家实在没办法就去上香,当然后来会发现,上香也解决不了问题。

今年因为集团校政策第一年,很多变化都让人措手不及。不知道是哪个学校先开始加戏的,突然没头没尾地搞出个零模,我们学校应该是仓促应战的,距离一模只有两周,这两天在考零模。

初三本就经常考试,但是大考毕竟影响机会和信心,所以我是表面淡定如牛,内心慌若老狗,这几天疯狂工作转移注意力,一天站在电脑前高度专注工作十来个小时,感觉腿都在肿,好像我难受一点就能减轻孩子的痛苦一样。

这世界上最无助的就是,你眼睁睁看着自己最在乎的人挣扎在痛苦之中,却无能为力,什么都做不了。所以觉得那些动不动就说给孩子兜底的人,可能没有真正做过爹妈,没有体会过那种无助时刻。

如果你想兜底,你能兜的那部分可能是最不重要的,而重要的那些,比如成长成就自信情感等等,是烧香也不见得有用的部分,必须得孩子自己通过一步步经历慢慢去成长,去克服。

我们再爱孩子,这个事情也替不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早早放手是对的,越早放手越好,假如能够放得下的话。不管是学习也好,工作也好,都是经历才能成长。就比如刷题,你得通过刷题这个过程,慢慢地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们鸡娃的意义,其实只是让你知道有这样的规律,最好遵从规律做事,然后,早一点开始,让孩子有一个从容一点的适应过程。

站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看,我感觉很多孩子可能到初中结束都未必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思路。而能多少有一点对这个认知的孩子,他们的初中生活进行的也就顺利一些,能够升到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中。

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作用机理呢?可能跟成长发育的阶段有关,也可能跟悟性有关。我感觉我儿子还一直没有找到对他来说一个有效的方法,再加上性格中有比较懒的一部分,不愿意深入整理和思考,所以一直停留在一个低水平、浅层次的努力层面上,而且即便这个层面的努力其实也不够,所以成绩可能就是原地徘徊打转,或者说没有显著提升。

我最近在整理一篇别人的演讲,里面谈到一个人在工作中,他的天花板其实取决于他的悟性是怎样的。

这个悟性包含了好几个方面,比如说,你在事情与事情之间建立连接的能力,还有系统思维能力就是把事情和事情建立连接,把事情和人建立连结这种综合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能迅速发现新事物或者陌生事物内在的规律。

其实这个是很有道理的,可能小孩儿和小孩儿之间学习效果学习效率的不同,90%以上跟这个人的悟性有关,包括他的自律,包括他有没有学习方法,都是需要具有发现内部联系的能力的。

但是悟性这个东西,它肯定和发育阶段有关,但是在相同阶段里,悟性高低其实是一种天赋,没有什么办法去培养,或者说可以去培养,但是不好衡量效果。

说到这就会颇感失望,这几年我常常对人事物感到失望。这应该属于心力不足,我现在对2月份和《向上》主编薛老师做的关于心力的那次直播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所以,不管孩子学习还是在生活里的其他事情上,都不要太执着,因为有的时候有的人能力就是有限的,悟性就是天花板不高,执着只是无用。

孩子初二的日子很不好过,到了初三我算是找到了逃避方法。他们每天都在考试,孩子会受到成绩起伏的影响,大人不管多想豁达,在这种关键时刻,也会跟着起起落落,起伏不定。

尤其是现在马上要一模二模,然后又临近中考,都是孩子的关键节点,很难淡定。感谢艰苦卓绝的工作,让我用体力的消耗牵制大脑可能的胡思乱想。

如果人生难免要作一段陪读妈妈的话,我建议把这个时段用在小学低年级,这时候是孩子的习惯培养期,陪读的意义和价值更大。

到了初中以后,家长其实很多事情是做不了的,但你又时刻陪在他身边,他很痛苦,你也很痛苦。

所以我看到其他群里面有一些家长对初中孩子的事情了如指掌,这个还是挺感到羡慕的:

第一,这说明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关系亲子关系是非常好的。否则,孩子是不让你了解他那么多事情和他的心理状态的。

第二,也说明家长能力是很强的,对初中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掌握的特别全面,了解的特别多。

这本身是个好事儿,但是同时其实可能也是有问题的。因为到了高中,就是你去了解有经验的家长,或者是按照学习规律来说,高中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自学。

但是因为我们现在鸡娃的家长特别多,实际上,以前我们可能在小学的时候就逐渐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现在因为整个环境都很卷,家长陪读的特别多,本来应该初中阶段完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现在最多只是孩子形成自主学习的一个过渡阶段。

有大量的家庭还是在一人考全家学,尤其是妈妈们,对孩子的学习事无巨细地参与,可能对孩子成绩有帮助,至少会让他感觉不是在孤军奋战,但是负面的一点是,有可能是孩子在自主学习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孩子整个成长阶段,其实最快乐的就是在孩子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那些年,如果是低年级的家长,一定一定要珍惜这样的亲子陪伴时光,很多人可能在这个阶段觉得孩子小,还不用花那么多精力去陪伴具体的事情,我把精力用到多工作、多赚钱上,实际上到后面你会发现你错失了这样的美好时光。

另外,我们还会有一个误解,比如说孩子学习特别好,就不用大人操心。那种绝对头部的孩子,是不是家长的烦恼就会少很多?实际不然,现在来看,就是直升了的孩子,也不用高兴的太早。

作为初中家长,我们会把直升看做初中阶段的圆满结束,但是真的直升了的孩子,实际上是高中阶段的新的开始,而且是作为学校的“敢死队员”,扮演的是为校争光,勇闯头部985的角色。

既然是这样,学校对他们的训练和要求是极其严苛的,学习节奏是非常非常快的,所以我们看的是孩子高中可以多学一年半载,他们的实际经历是学习的节奏、学习的进度、学习的强度、学习的压力都要拉到极限。

也就是说,你刚刚进入到直升班型,高考的枷锁就已经套在脖子上了,对你的目标和要求就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才刚开始,有的孩子就已经掉队了。

其实不是掉队,是很多孩子在从初中刚刚进到高中的那一个阶段,会有一个很大的GAP需要去跨越,那个适应过程是非常痛苦的。

有的孩子可能确实比较厉害,很快就把这个阶段跨过去了,但是有的孩子可能慢一点,甚至有的孩子可能就是跨不过去的,最后就只能掉队,出现前面说的市重点开局上大专结束,当年多高兴后来就多伤心的情况。

所有,如果孩子进的是这种地方,好的种子自然会被拔擢,可喜可贺,一般的种子那可能就是分母、背景、淘汰,所以这个事情也是需要家长看开的。

因为,毕竟我们是旁观者,很难深入孩子内心去了解,当你做一件自己不擅长,而且又必须在这个领域做好的事情的时候,那种痛苦的程度。

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法帮你突破,你只能依靠自己的内在力量完成蜕变,那如果就是我刚才说的悟性也好或者能力也好,不够的话,其实他是很难跨越的。

所以说,最好的防止孩子躺平摆烂抑郁的办法,就是找到适合孩子的“阶层”,在这个合适的阶层里面,相对舒适又有一定的挑战和要求,按照自己的节奏,去维持自己的平衡和自信。这样的环境对个人成长更适合。

从这点来说,我们也不用过于羡慕那些直升的孩子,或者说我们也不要因为某次考试或者是中考没有考好就妄自菲薄。只要我们能够进到一个合适的环境里面,然后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力,就是胜利。

今日碎碎念,是自我开解,也是开解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