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文)最早知道邵逸夫,是因为那个每部电影片头都要出现的SB两个字,我们惊讶于这样的表达,傻B出品,必属佳片,心道年头真是变了,香港早期是SB的风光,现在这词专用来骂人了。那时候看的是功夫片,专业的影迷,盼着每部电影上的雪流成河、冷光剑影,一个女人吱吱地笑,英雄们面无表情。然后一手提着裤子一手与小兄弟们比试新学来的“独臂刀法”,SB的影响如此,直接导致我对我童年的回顾变成了SB二字。

邵逸夫的电影传奇。

他创造了成为神的标准典范。

我们常说一个人走下神坛,可从未妄言过一个人变成了神,那是要被人鄙夷和唾弃的,但对于邵逸夫这个词我们不这么想,从最初的天一电影公司,到30年代新加坡成立的邵氏电影公司,再到50年代的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邵逸夫已经从一个只在洋学堂念私塾的小孩变成了影坛大亨,他的每部剧本必读,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的境界已经让我们这些凡人侧目,人能做到如此,是要被排斥的。

他改写了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是贫乏的,说的是以前。1932年邵逸夫捣鼓出了一部《白金龙》,那是香港甚至中国第一部有声片,这部电影让香港被关注起来。直到1959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香港电影年产量开始从之前的最高13部到达50多部,一跃成为“东方好莱坞”,邵逸夫以其垄断的姿态向世人宣布,他就是香港电影业的那个老大,香港电影在他的带领下必将所向披靡。事实也确实如此。

他给人民提供了声色享受。

摸不着,能看着也算解了个馋,功夫片、风月片、黄梅调,血光、乳房、美女们的浅笑吟唱,一切让这个世界美好起来,让天还是蓝的,被窝还是暖的,那些被遗忘的正义还是存在的。明星制的实行让无所事事的学生和广大无聊的劳动群众开始有了事做了,追星,明知道自己的梯子爬不到那些星星上去,还是乐此不疲。

邵逸夫的霸道电影政策。

他忽略了电影的价值。

清水湾影视基地的设立让香港电影腾飞起来,几千家影院也给香港经济提供了巨大帮助,但“七日鲜”的做法给电影本质以致命打击,我们受不了早上是清纯的林黛玉,中午变成邋遢的叫花子,晚上又变成风情万种的陈圆圆,更受不了人们吃饭、大便、洗澡、打架、黑社会谈判都在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中,简单而低劣,香港很多导演继承了这一传统。

他忽略了人才的价值。

六叔培养过不少人,不少明星,不少导演,但从未懂得珍惜。霸权主义的思想看上去是人人平等,实际上就他一人享受了应有的待遇,邹文怀等人的离开、李小龙等人的弃用,直接导致了其没落,还好,他又捣鼓出了TVB,从影坛老大转为电视老大。

总之,邵逸夫是香港电影业的英雄,谈不上开天辟地,也也有那么个意思,说不上无坚不摧,但也横行霸道过,论不了盖世英雄,但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一言蔽之,他就是一拓荒者,霸道了一些,但值得我们去尊敬。

网易娱乐专稿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