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专稿,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网易娱乐专访高群书导演。

网易娱乐3月24日讯(文/胡蓉 视频/张海林)3月24日,网易娱乐与高群书导演的见面地点设在了广州天河电影院的三楼,楼下正在放映的,是在第三届“先锋光芒”活动中他带来与大家见面的电影新作《千钧。一发》。这位将毛主席视为自己的偶像,并且自称是“匠人”的导演,在整个专访过程中,提到最多的字眼就是“真实”。

“再好的编剧,你编不过生活”

《千钧。一发》取材于真实的新闻事件,高群书认为这是个能够代表中国当代社会的寓言故事,他想通过这个故事来说说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影片当中的英雄人物老鱼形象丰满立体,有生活当中的各种琐碎,有寻常人的弱点和毛病,也有关键时刻大义凌然的英雄气节。对于这个人物的塑造,高导演不止一次的在强调“真实”。

“我每一个细节都是有寓意的,但是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我们永远说一句话:‘再好的编剧,你编不过生活。’在这个事情上我恰恰就是发现了这一点。我们去采访现实生活中的老鱼的时候,真实的老鱼讲的东西比我们写的东西要精彩、深刻、生动得多,后来我就跟我的编剧商量:‘那我们就恢复到真实。’”真实对于高群书而言,既是有力量的也是有表现力,所以关于这部影片,高群书再次强调:“百分之八十的东西都是真实的。”

“中国演员都很愚蠢”

高群书偏爱用非职业演员,他也是国内使用非职业演员最成功的导演之一,对于这种偏爱他强调这不是他故意的,而是没办法。关于这种“没办法”,高群书归咎于中国的大部分职业演员并不懂得如何用真实去打动人。

“中国的演员大部分都很愚蠢,他们忽略了真实。要在现在的演员里面,能找出一个真实的、能感受细节的太难了,这是种无奈的选择”高导演直言不讳地对职业演员表达着他的不满:“非职业演员不是我愿意去选择,也不是我故意去选择,而是没办法。我们的演员缺乏真实的训练。他可能有很多演技,这种演技是表演的技术性的东西,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演技。我们的演员有表演技术,喜怒哀乐他能做出来,但是这个东西是不是能打动人,(演员)能不能用心去感知,那就是心境的问题,而我们的演员大多是没有这个心境。”在高导演看来,非职业演员相较职业演员而言拥有更多的热情和真诚,跟他们合作起来让人感觉“更愉悦”

“用具体的个案来写史”

高群书有纪录片情节,他将《千钧。一发》作为他的系列电影的一个开始,他希望自己能一直将这个系列拍到老,而电影当中的故事则将跨越1930年到2030年的整整一百年,他拍摄这个系列的企图听上去很宏大也很简单--就是用一些很具体的、个案的东西来写史。

高群书想写的史不是关于帝王将相或者大事件、大变化,他要写的是一些具体的、个人的、平民的、关于大多数人的故事。“现在所谓艺术家们经常忽视了这些平常的、日常的、不起眼的这些人群的喜怒哀乐,包括这些人对于生活、历史、社会的意义,这是不对的。”高群书认为导演不应该将自己摆在高处:“很多中国电影关注的是畸形的、偏狭的、片面的、不代表主流的东西,通常是一种导演精英文化,或者是钻牛角尖式的对艺术感官去对那些很边缘的、不代表大多数人的东西去作为感触,从而升华他们的形式。但这个社会更多的需要的是为大多数人说话,为大多数人表达。”对于他自己而言,他要写的史是为小人物立传,而他自己恰巧也更愿意去表达底层社会的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