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版的小丑成为永恒。

1989年版的小丑成为经典。

1995年的蝙蝠侠中的“小丑”。

网易娱乐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Saturn)论资历,论地位,论人气,小丑在系列历史中排名都绝不输于第一主角蝙蝠侠,早在1940年,蝙蝠侠创始人鲍伯·凯恩、比尔·芬捷和杰瑞·罗宾森共同想出黑衣侠救世的点子时,小丑就已是众人合议下不可或缺的主打角色,而若论形象起源,小丑的历史恐怕更为悠久,其外形灵感根本就是来自于扑克牌中人们熟识多年的小丑形象,而其惊死人不偿命的表情设置,则传承自康拉德·维德塑造的《笑面人》。

小丑作为蝙蝠侠的绝对敌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已家喻户晓,其因意外掉进化学池而惨遭毁容这一耳熟能详的情节,更是一代代漫画迷小朋友噩梦中的常见内容。六十年代末,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打起了将之搬上银幕的主意,可惜这一版本在小丑一角的塑造上差强人意,浮皮潦草如马戏团中的取笑小丑一般平庸,并未给人以太深的印象,到了七十年代由丹尼斯·奥涅尔再次执笔改编,才将小丑荒诞而又嗜血的独特魅力展现出来。1975年,作为反派界明星的小丑,众望所归地有了自己的独立漫画,并在粉丝们的疯狂拥戴下,重印再版了整整九次,可见其风靡程度。小丑的历史变迁,真正起着突飞猛进成效的当然还是1989年电影版《蝙蝠侠》的诞生,蒂姆·波顿的黑暗哥特风格,杰克·尼科尔森癫狂神经质的演绎,不仅让《蝙蝠侠》成为系列最叫好叫座的一部,更为日后影视书画中的每一次小丑亮相提供了难以超越的塑造范本,此版本更是令小丑荣登美国电影协会评选出的银幕五十大恶人之列。

1989年《蝙蝠侠》第一部集中地介绍了小丑的身世和与蝙蝠侠世仇的来龙去脉,年轻时就作恶多端、正是布鲁斯·韦恩的杀家仇人这一剧情设置,大大增加了小丑和主角蝙蝠侠的矛盾冲突和剧情的紧凑性,但是从当时故事的物理时间来看,蝙蝠侠和小丑一对冤家都已经老大不小才获得第二身份,从演员来看,彼时尼科尔森真实年龄也已是五十有二,说是小丑命丧黄泉的年龄尚且可信,但若说从此时起才爆发出恶贯满盈的第二身份,也未免与小丑在哥谭镇江湖的大佬身份不甚匹配,而诺兰版前传系列的产生,则无形中拉长了广受喜见的小丑做恶多端的年头时间,毕竟蝙蝠侠本身随着诺兰式的“凡人遭挫折自我进化成英雄”的励志改造,能力已经升级了N个版本,作为与之最势均力敌的反派,小丑也必须要拉出足够长的战线,才能喂饱粉丝的眼球,而这一升级的成果,无疑正要靠最新一部《黑暗骑士》前来验证。

网易娱乐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