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子弹时间

(文/灰土豆)沃卓斯基兄弟对电影镜头展现运动的革新,第一位自然不能不提子弹时间(Bullet time)。

从视觉效果上来说,子弹时间是一种变相的慢镜头,它以正常的摄影机速度来展示子弹飞行、格斗等高速动作,于是看上去这些动作像是慢下来,但我们不但不感觉拖沓,反而将速度的快感无限扩大。当《黑客帝国I》中尼奥在旋转的运镜中缓慢地倾身躲避子弹,人们第一次真切地看见子弹的运行,看见子弹凝滞时的360度旋转的全景场面,惊异于这种用“慢速”来体现“快速”的效果冲击力。

这种以“慢”来体现快的方法,吴宇森原先是最为兴致勃勃的实践者,他的那些慢镜头射击场景,对《黑客帝国》产生深远的影响。沃卓斯基将这种方法用到凝固子弹速度这种极端程度,于是成为电影技术的革命。

这种拍摄方法的实现,采用了一种静态停格的照相拍摄方法,沃卓斯基兄弟和特效师盖特将120架照相机精确摆放在一条由电脑系统设定的追踪路线上,使快门以设定的顺序和时间间隔拍照,将照片存入电脑,并对相邻照片进行差异修补,靠这些连贯的照片,电脑能制造出事物运动中的360度全景镜头,并可以在很大范围内调节影像的帧频,达到人物或物体运动快慢自如的境地。

这种革新的方法实际并不新鲜,并且要溯源到电影诞生之前。美国摄影师爱德沃德·迈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曾用排列成直线的数部照相机拍下一匹奔跑的马,每部相机得到一张静态照片,诸多照片连起来,就可以体验到马匹运动的形象。但沃卓斯基的目的,已然不是要体验运动,而是要得到任意“控制运动”的权利。

沃卓斯基兄弟的灵感,也来自于1960年代后期《极速赛车手》的日本原版动画,动画片中赛车腾空凝滞,镜头旋转的镜头,是子弹时间早期运用的典范。子弹时间出现后,立即被各种广告、电影模仿。最近的《通缉犯》(Wanted),将这种技术用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导演将子弹拐弯抹角的射入人体的全过程清晰呈现,观众甚至能看到那枚精致的子弹如何在空中分解的过程。但这毕竟是将近十年前的技术。现在还拿来大作文章,难免叫人感觉毫无新鲜感可言。

第二页:虚拟拍摄登场:看尼奥与100个史密斯大战

第三页:电脑技术与武术完美融合,制造视觉快感

第四页:“终结一切追车场面”的追车戏

第五页:“矩阵”模型:好莱坞编剧的进化

拟拍摄

沃卓斯基兄弟在《黑客帝国》系列中给人们的另一震撼之处,是第二部尼奥与100个特工史密斯大战的场景,这场戏名为“Burly Brawl”,采用了“虚拟拍摄”的技术。这项技术由沃卓斯基兄弟的特效师盖特带领小组研究出来,其中的核心是“全息捕捉”(Universal Capture,简称U-Capture),用5台可以精确拍摄到毛细血管的摄影机呈半圆形排列,拍摄演员雨果·维文以及他12个替身的动作、表情,甚至头发飘动的细节;以及用动作捕捉技术(Motion-Capture,这也是对以后的电影产生巨大影响的技术)收集人物打斗的动作信息,随后将这些数据输入电脑,工作人员靠整合这些动作与皮肤、衣物等材质纹理数据,复制出100个可任意操控的史密斯,并放入虚拟场景进行“拍摄”。因为所有细节均来自真实世界的拍摄数据,我们也就能得到极为真实的感受。

第三页:电脑技术与武术完美融合,制造无与伦比的视觉快感

第四页:号称“终结一切追车场面”的追车戏

第五页:“矩阵”:好莱坞编剧的进化

电脑技术与武术的融合

《黑客帝国》的好看,极重要的一条是武打的炫目。袁和平的武指,邹兆龙的真功夫等等元素,固然是电影精彩基础的奠基,但矩阵系统是程序,故而可以摆脱地心引力来进行一种肆意的格斗。所以,《黑客帝国》用电脑特效将打戏的力度与动作进行极度的夸张,让我们看到传统的功夫电影无可企及的视觉快感。

兄弟俩监制的《V字仇杀队》,也延续了这种电脑特技夸张打斗效果的方法,制造出“V”用飞叉在地铁通道内搞定独裁军队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场景。

第四页:号称“终结一切追车场面”的追车戏

第五页:“矩阵”:好莱坞编剧的进化

追车的境界

《黑客帝国2》中14分钟的追车,号称“终结一切追车场面”。

这段追车中包含了各个车顶上来回的打斗、车辆爆炸、火爆的射击、可以化成一阵烟的两个杀手在各辆车中穿梭等等元素。而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沃卓斯基兄弟甚至花240万美元专门请专业施工队打造出了一条真正的公路,这段戏由于穿插的动作过多,也经过了一年的排演,并用计算机进行了精确的动作程序模拟。

这段动作丰富的追车场景,达到了“追车史”上极高的境界,也确定了一种新的追车戏标准。使得如今的追车戏,都在拼命添加“追”之外的元素。但《黑客》这14分钟依然成为一座很难越过的高峰。即便是《变形金刚》中追车+变形,《虎胆龙威4》中的追车+飞机,也难以望其项背。

第五页:“矩阵”:好莱坞编剧的进化

编剧技术革命

好莱坞电影之所以强悍,除了特效技术的强悍,还有他们不断升级换代的编剧技术。在我们这儿,编剧仍旧被看作文人的埋头自叙。而在美国,早有了程式化的编剧技术手册类型的教科书,一部电影的编剧也总是团队合作的技术活。100年间的发展,各种煽情、悲怆、壮烈、搞笑等等情绪的桥段都在不断复杂化,人物角色的设置也不断丰富(比如最近的各种超级英雄,都要特别地强调他们人性中的弱点);以及悬念设置(《公民凯恩》是一次伟大的升级);剧情结构的拆解重组(《低俗小说》是一次了不起的升级)。

而沃卓斯基的编剧“升级”,令人惊喜之处是与现实世界并行的一个复杂的虚幻世界的搭建,并通过一个接口将二者联系起来。《黑客帝国》中的矩阵,《V字仇杀队》中未来的的独裁世界,都是靠着复杂的信仰、思维概念、哲学体系建立起来的。这种进入虚幻世界的影片,从早期的《爱丽丝漫游仙境》,直到九十年代的《感官游戏》、《傀儡人生》等,愈发完备。

而《黑客》的“矩阵”则是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状态,其中靠庞大的,自动运行的电脑程序包裹着的,有基督教的救赎、佛教轮回、印度教等宗教信仰的元素,存在主义、虚无主义则是能从中解读出的哲学基调。这种复杂的矩阵系统,又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严整系统,一切皆根据一种自动的程序规律运行。

这种极其挑战思维的架构,是沃卓斯基兄弟热衷的。他们说:“我们的兴趣之一就是把连续的虚拟带入电影……如果你看部电影,放了一个半小时候差不多你就知道接下来会如何,好吧,我有办法让你全神贯注,但却不让你猜到结局,那才令人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