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角凯蒂·贾维斯(Katie Jarvis)。

网易戛纳报道组(文/3pinky) 看完 《鱼缸》 后,第一感觉就是:很好,尤其影片结束后发现自己对结局的猜测被证明是错误的。虽然从一开始就能猜到这是一个女孩子的成长史,但在被一个又一个新的矛盾刺激后,观众只能选择放弃猜测,乖乖地跟随着那个叫米娅的少女等待她成年礼的完成。可以说 《鱼缸》 是又一个残酷青春物语,但它的叙述方式流畅、自然,情节设计得足够丰富、充满隐喻性的细节也十分精巧,让这场成年礼不致变成青春期的自怨自艾,也同样能让人在里面找到自己青春的影子。

《鱼缸》 的故事发生在英国一座城市(也许是导演的故乡埃塞克斯)的贫民区里,手提摄像、被大量采用的自然光,看似摇摇晃晃,走哪儿拍哪儿,但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毕竟是拿过奥斯卡的人,她对镜头里该容纳多少内容来满足记叙的需要把握得很紧,当然,还有对市井生活和底层人说话习惯的熟悉,影片一开始,面对着微薄的阳光,沉默的米娅突然打了一通电话,骂了一通脏话,然后开始一系列的暴力行为,只用了几分钟,米娅的轮廓就表现得很清晰。随后,镜头在米娅的家、她的秘密据点、养着白马的拖车区之间跳转,对白很少,即便有不尝试交代人物的背景、出身,靠着米娅对这些场景里遭遇事件的反应,一点点地拼砌出这个少女生活的苦与乐。虽然镜头看似随意、不加修饰,像这种调子的影片不少,但 《鱼缸》 很好地避免了表达欲过强而变得抓不住重点的弊病,它让镜头只追踪着米娅,剔除所有也许有趣但跟她正经历的变化关系不大的旁支细节-,观众才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女孩短暂却波澜起伏的遭遇。

米娅的母亲也在经历着痛苦的挣扎。

影片没有把米娅的故事理想化地拍成一个女版《舞出我人生》,正如它没有把米娅母亲的男友康纳单纯作为父亲的替补身份放在米娅的生活里,也是其高招的地方。米娅的生活因为康纳的闯入而被彻底改变,从身体到灵魂,故事情节的设计和画面中许多隐喻很好地结合,米娅的蜕变不仅是个离奇的伦理故事,最终也成了她个人的纹身;比如舞蹈,在康纳出现之前,跳舞是米娅逃避不快乐和满足自我的唯一方式,康纳让她知道她跳得很好,她开始把跳舞当作和康纳交往的方式,康纳的鼓励让她找到自信,她用献给康纳的舞蹈表达对这种自信的依赖;在她发现康纳的真面目后,她也发现原来招聘她做舞者的地方不过是想找脱衣舞娘,米娅在成人世界的游戏里被抛弃了,她最后的舞蹈是跟酒鬼母亲一起完成了,一直剑拔弩张的两母女在旋转中和解。影片的音乐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是隐喻的一部分,比如米娅去跳舞面试的配乐挑选了康纳最喜欢的《加州梦》,是她对爱情和未来的双重期待,她在DV里发现康纳有家室的证据,康纳女儿当时唱着的歌却是影射不伦恋的《Bleeding Love》,很有讽刺意味。

凯蒂的摇滚气质和淡淡的性感很抓眼球。

扮演米娅的凯蒂·贾维斯(Katie Jarvis)即便不是全片唯一的亮点,这个新人的演出也足以跟迈克尔·法斯宾德(他去年凭着《饥饿》在戛纳也相当出彩)这样优秀的专业演员抗衡。这个女孩子没有表演经验,她是在车站和男朋友吵架的时候被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看中。也许是本色出演,米娅一开始的满嘴脏话、好勇斗狠到柔软、女性化,对舞蹈的期待随着爱情的破灭也一道破灭的落寞,情感起承转合、表情的流动,凯蒂贾维斯演绎起来不见业余者的生涩,凯蒂的摇滚气质和淡淡的性感也很抓眼球,尤其她独舞的姿态,让观众不由得投入比享受好的表演更多的感情而停不住跟踪她的行踪。她是今年戛纳电影节的第一个惊喜发现,媒体也预测她极有可能收获一个最佳新人奖,不过不论结局如何,小姑娘应该是无法亲自见证自己的荣耀了:17岁的她刚刚当妈妈没法来戛纳,反叛至此,谁敢说她就不是米娅的化身呢?

网易娱乐专稿,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