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手写真》

网易娱乐6月15日讯(文/3pinky)《搏击会》的作者恰克‧帕拉尼克在他另一本书《恶搞研习营》里有一个关于连环杀手的故事,他对连环杀手的社会价值定义是:一个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是规范一般人行为的最有效方法,因为在杀人魔横行的时候,犯罪率会降低;而人们需要一个他们看得见的、可以对抗的怪物。这样一个怪物就出现在参赛片《杀手写真》里。

《杀手写真》的英文名叫“Normal”。来自正义方的年轻律师和杀人狂在影片一开始就形成了《沉默的羔羊》里史达琳和莱克特医生那种对话的模式,甚至杀人狂也像莱克特医生那样一步步扮演着指引律师深入人性黑暗处的精神导师,但这个故事较量的不是智力,而是对人性本善或恶的辩才。律师一心向善,认为杀人狂种种恶行是心智失控的结果,社会也需要为此负上责任(比如,他相信杀人狂小时候受到的虐待是导致他精神不正常的原因);但杀人狂却执意认罪,不但要证明杀人是他的本意,更确认这就是拯救人类出黑暗的最佳途径。影片的主题不断通过主角的交谈传达:怪物是天生的还是被后天养成的?律师尝试去了解杀人狂的过去,企图找到更多证据支持对他的怜悯,但社会的愤怒需要通过放杀人犯的血来宣泄,以暴制暴的情绪钻了司法公正的空子,律师求证不能,也掩饰不了那些成为杀人犯刀下鬼的牺牲者对他的震撼,然后不出意料地,虚弱幼稚的善良不敌两种邪恶的重压,也不得不接受残忍是人的本能的可能性。故事放在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背景下的德国,对纳粹暴行的隐喻呼之欲出。

影片完全没有冷场的时间。

不禁让人想起刚拿了金棕榈的《白丝带》,哈内克探讨法西斯主义是如何滋生的,比哈内克资历浅得多的朱莉斯·舍夫契克选择类似的话题,虽然自圆其说的功力还显稚嫩,也有新人容易犯的表达欲过旺的问题,但提出大命题的胆量、扎实的美学功底构建起的鲜明风格都足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杀手写真》的故事本身并不曲折,因为主题早早被道出,也不需要铺设太多悬念,导演更喜欢把精神的神秘感物化,细致描摹心灵的扭曲、欲火的奔突,好完成善到恶的转变,而这些完全内心化的内容,就靠丰富的用镜、特效和音乐来完成了。《杀手写真》吸收了黑色电影和MV的艺术养分,用极冷的蓝调营造了一座哥特式的德国城市,光线强烈的对比、倾斜的镜头、交叠并形成双重流动感的画面,弥撒曲和迷幻电子乐对剧情的烘托,都让影片完全没有冷场的时间,虽然形式感在后段主题已难有更多发挥的时候变得累赘,不小心暴露了导演炫技时的得意洋洋。

《杀手写真》是导演朱莉斯·舍夫契克第二部长片,也是他第一部预算算得上大制作的电影,这个三十岁的导演行为举止还像是二十出头的年轻小孩。影片跟本人一样,远称不上成熟,但胜在个人烙印锋芒初露,敢玩敢想,下一部电影阐述主题的综合能力能否有长进,是挺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