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独家评论(JAP/文) 当国内大多数人对波兰电影的认识还停留在基耶斯洛夫斯基、卡瓦莱罗维奇、安杰依·瓦依达等大师的时代时, 《新郎二选一》 这样一部波兰青年导演的首部故事长片在上海电影节作为金爵奖参赛片登场,或多或少要承受不少压力,尽管波兰领事也出动前来为影片打气,但放映时台下稀稀拉拉的人群和中途离场的观众似乎证明了这一点。事实上,影片导演马赛·皮耶普莱兹卡次前已经凭借其拍摄的纪录片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中获得一些奖项,并且已经拍摄过3部电视电影,但要凭借这样一部讲述当代波兰青年人生活的剧情片博得中国观众的欢心,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新郎二选一”就是个相当误导人的译名,让人一眼看上去立刻联想起典型的好莱坞爱情喜剧,事实证明这个名字除了“选”字外似乎同影片主题几乎靠不上关系。可以说,“选”字是皮耶普莱兹卡这部电影的一个主题。故事围绕一个波兰小镇上几个青年男女的日常生活展开,街头混混罗伯特与杂货店的有夫之妇哈妮儿勾搭到一起,并不时从她那里偷钱去看球赛;玛塔因父母要求,要嫁给一个与她互不相爱的男人,随着婚礼来到,她的内心变得挣扎不安:生物学硕士巴特克得到了前往美国出国读书的机会,却因女友的关系迟迟不能做出决定……在机缘巧合下,几个年轻人在爱情道路上遭遇着甜蜜,曲折与困惑,而生活要迫使他们做出最后的选择。

不知从何时开始,多线式剧情已经成为这类反应年轻人生活题材影片的惯用手法。三段式的剧情充满了无奈青春的符号,迷途、足球、学业、金钱、爱情、婚姻,虽然他们生活状况、学识、梦想各不相同,却都同样在将来的道路前面临着选择。而故事的最后,这群人阴差阳错地走到一起,相遇,和解,死亡,解脱,留下一个没有结局的结局,伴随着背景音乐的张弛,一个个突如其来的意外让观众也跟着片中人一般不知所措。

远离了大师们的阴影,当今的波兰电影也许正在面临着抉择,除了尝试好莱坞式大片(如之前在国内上映的《盗走达芬奇》)的拍摄外,如皮耶普莱兹卡等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导演们,决意要用更加国际的手法来抒写当代波兰人的青春与生活。的确,青春的抉择是个更加容易跨越国界的话题,当你看到远在地球的另一端,还有那么一群人和自己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富人家庭间的婚姻、海外求学前的犹豫不定似乎都挺符合中国国情下的年轻人心理),或许会产生起那么一点共鸣。而一些怀旧的符号,诸如矿井、共产主义时代遗风、甚至猫王,也显示出导演的良苦用心。而色彩饱满的画面和恰到好处的音乐,依然体现着波兰电影诗意的一面。只是,离开了社会剧变的背景,告别了政治等严肃话题后,这部要表现波兰当代社会的影片并不能给我们更多惊喜。片中费尽心思以多线式展示的青春和故事,放在今天的波兰或是美国或是中国,似乎没有太多区别——也许这正是全球化一代共同的悲哀。

网易娱乐专稿,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