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独家报道(文/赵南坊)历史摆在那里就是让人写,让人拍,让人唱的,对于1969年尤其如此。李安导演拍的新作《制造伍德斯托克》刚刚在北美公映,这部影片是关于1969年那场荡气回肠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曾经写过多部关于美国六十年代专著的作家罗伯·柯克帕特里克(Rob Kirkpatrick)为1969年专门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一九六九》;歌手陶喆刚刚发行了专辑《69乐章》,来向那个属于自己和世界的1969年寻根问底。1969年发生了太多改变历史进程的事情,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网络科技萌芽、反战运动风起云涌、黑人民权运动登峰造极等等不一而足。而这一年对于音乐,尤其是摇滚乐来说更是举足轻重,最常被提起的就是那场在美国面积不到70平方公里的小镇伍德斯托克的贝瑟尔草原上举行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西方人喜欢用“十年”做单位来计算时间,1969年正是多事的六十年代的大结局,要如何概括这个特殊的年份?《一九六九》这本书的副标题作了最好的回答——这一年一切都变了,对于音乐亦是如此。

两场演出

1969年关于音乐的事件里最重大的当数两场演出,一场是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另一场是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领衔的北加州免费演唱会,前者是嬉皮运动的高潮,后者则是嬉皮运动的结束。摇滚乐走上历史舞台有时代的必然性,当时美国婴儿潮时代出生的那一代人正值二十出头,青春期荷尔蒙过剩的他们不愿继续如父辈般生活在枷锁中,他们开始试着摆脱一切束缚:反战、言论自由、种族歧视……几个年轻人一时兴起倡导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成了这场解放运动的高潮,同时也见证了多位摇滚乐史上大人物的集体亮相。鲍勃·迪伦、吉米·亨德里克斯、感恩而死(Grateful Dead)、珍妮丝·乔普林(Janis Joplin)悉数登场。迷幻药跟摇滚乐成了年轻人们释放的工具,在迷幻药的作用下蓝调、民谣和乡村音乐融合出了迷幻摇滚,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摇滚乐。任何火种在剧烈燃烧后都会留下乌烟瘴气,伍德斯托克的乌托邦火种也不例外,嬉皮们美好、纯洁的梦在这个八月之后变成肮脏和黑暗,1969年12月,滚石乐队的免费演唱会上一名黑人在骚乱中被保安刺死,冲突中受伤的观众不计其数。这场原本打算成为西岸伍德斯托克的演出却成了六十年代遗憾的告别,嬉皮运动在此结束,随后一年吉他之神吉米•亨德里克斯猝死,嬉皮女神詹尼斯·乔普林服用过量海洛因身亡。

一支乐队

这一年见证了一支伟大乐队的解散。1969年9月约翰·列侬宣布离开“披头士”(The Beatles),这支出自英格兰利物浦,属于世界的伟大乐队就此解散,解散的原因看似不可理喻,乐队两大人物约翰·列侬跟保罗·麦卡特尼因选经纪人而出现分歧。在解散之前“披头士”仍不忘给摇滚乐留下经典时刻,首先是在Apple唱片公司的屋顶举办演唱会,留下最后一次公开演出的身影;接着是发行了经典专辑《Abbey Road》,这张专辑让一张封面跟一个录音室成为了摇滚乐的宝贵遗产。“披头士”的解散突如其来,但似乎没有什么可惋惜的,不像其它因灵感干枯而解散的乐队,“披头士”解散时仍称得上经典,《Abbey Road》受到的一致好评即是证明,而随后乐队里的几位成员在各自的单飞路上同样强势,约翰·列侬跟他的挚爱小野洋子为世界和平而奔走,直到被枪杀身亡;保罗·麦卡特尼则是为了成为“利物浦先生”,甚至是“英国先生”而打拼到现在,就连乐队里一贯低调的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也能保持出专辑的频率,几位还健在的“甲壳虫”将这支伟大乐队的影响延续了下来。

一个时代

有人离开就有人到来,虽然“披头士”的解散会让人感到一个摇滚时代的结束,但这一年恰恰又是摇滚焕发新生的时代,1969年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的处女作问世,发行初期饱受非议,但随后被奉为经典之作,重金属的辉煌时代即刻到来;大卫·鲍依的首支单曲《Space Oddity》因与美国登月扯上了关系而成为这一年的热门,歌曲所在专辑同样为这位日后的摇滚变色龙奠定了坚实的歌迷基础,华丽摇滚的时代也渐渐到来;King Crimson首张专辑《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发行,这张被誉为前卫摇滚先锋之作的专辑开启了前卫摇滚的时代,而前卫摇滚先锋乐队Genesis、Yes 还有Pink Floyd也都在这一年发行专辑,前卫摇滚正式登上历史舞台;The Stooges乐队的同名专辑《The Stooges》也在这一年发行,虽然起初反响不够强烈,但这张专辑是整个朋克盛世的前奏。另外,在这一年的8月份,“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重回舞台,自称“摇滚之王”的普莱斯利在拉斯维加斯创造了演出观众人数的记录。1969年见证了摇滚乐史上最繁荣的一个时代,这一年一切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