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已经红遍两岸三地的女歌手叶倩文推出了国语专辑《潇洒走一回》,其中的专辑同名主打曲,很快就因为半文半白歌词所呈现的一种朴素人生哲理,以及通俗流畅的旋律,成为传遍街头巷尾的流行金曲。而折射一种人生态度的歌名,更因为与当时经济大潮下的民众思维契合,逐渐变成了一句口头禅和流行语。

叶倩文,绰号莎莉,出生于台北,幼时曾随家人移民加拿大,于1980年返回台湾成为歌手。1984年起,叶倩文开始将演艺事业转向香港,同年凭借着《零时十分》走红,并渐渐成为继梅艳芳之后,又一位香港流行乐坛的当家天后。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两岸三地一体化的流行音乐市场初步确立,赶上时代潮流的叶倩文,也因此成为这股一体化浪潮的幸运儿。在她所属的香港“华纳唱片”与台湾“飞碟唱片”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后,叶倩文很快就因为台港两地精英人的双向介入,而使她的音乐事业迅速向香港以外更为宽阔的国语市场拓展。其中最具代表的,除了为张艺谋执导的《古今大战秦俑情》配唱主题曲《焚心以火》国语版之外,就是1991年流行的这首《潇洒走一回》。后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当时叶倩文的另一个代名词。

《潇洒走一回》这首歌曲,由当时“飞碟唱片”当家的作曲人陈大力和陈秀男合作作曲,同样为“飞碟唱片”当家词人的陈乐融及王蕙玲共同填词。作品虽然是一首节奏偏快的作品,却在现代化的韵律中,融入了一些中国传统古典音乐元素,从而有了一种极其古装剧的效果,在当时流行乐坛一片西洋化的环境下,也以民族的亲和力,吸引了无数人们的视线。而这种复古的音乐模式,也在两年后由台湾音乐人黄安,以一首《新鸳鸯蝴蝶梦》的歌曲,一种叫做“新古典主义”的风格,渐渐成为华语流行音乐的一种主流风格,并直接影响到了后来周杰伦创造的“中国风”风潮。

《潇洒走一回》的歌词无疑写的是情,在我们对词作者陈乐融的采访中更是多次强调这一点。但和所有优秀的音乐作品一样,一首歌曲诞生之后,面对大众,必定会招来无数听者的“误读”。而《潇洒走一回》也未能幸免遇难。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潇洒走一回”其实也等同于“今朝有酒今朝醉”、“得过且过”、“能捞多少是多少”这些词句的意思,都是在中国人在佛、儒、道三教合一的传统熏染下,所慢慢形成的一种民族共同和共通的人生态度与哲理。

而让《潇洒走一回》能够在九十年代初潇洒得起来的原因,还在于当时时代重商轻文、重利轻义的时代氛围,很好的为这首歌曲提供了一种文化基础。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中国,除了香港和台湾两个地区,继续保持着世界前列的经济繁荣外,中国大陆地区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指引下,经过前十年的铺垫而渐入佳境,尤其是商业领域的蓬勃发展,更是最大限度带动了中国大陆地区的繁荣景象。但是在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因为相应的政策甚至文化的没有跟上,导致了市场经济因为过度追求纯粹的商业化,而使得整个社会显得非常浮躁,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也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逐渐地开始滋长和蔓延。《潇洒走一回》一定程度上,正是成为许多只追求利益、不计较人文的商人,在那个时代的一种哲学护身符。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那个时代商业风潮中,不计后果、只看眼前的一种时代特征的如实反映。

当然,这些“误读”是歌曲作者当初根本无法想象的。

而通过那个《潇洒走一回》的时代,也让我们更加看清了,人生除了眼前的潇洒之外,更需要一种对未来潇洒的考虑,只有解决了两者之间的平衡,才能让人生真正可持续的不断潇洒下去。

(文/爱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