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唱就唱》由2004年“超级女声”季军张含韵首唱,并收录在她2005年的首张个人专辑《我很张含韵》中。由于湖南卫视在2004年度“超级女声”策划上的成功,节目很快在2005年进行了扩容,《想唱就唱》这首歌曲也因为符合节目的定位,以及体现出参赛选手的一种梦想与时代精神,成为新一季“超级女声”的主题曲。所以,《想唱就唱》不仅从此后与“超级女声”划上了等号,甚至也成为了所有奔波在各大选秀节目舞台选手的一种宣言和象征。

时光回到1986年。在这一年的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来自辽宁的苏红最终因为甜美、活泼和热情的演唱,获得了专业组的第一名,并很快借此机会在天津音像公司推出了一张名为《我多想唱》的专辑。主题歌《我多想唱》徐楠、尚纪元和齐山源携同作词,改革开放后第一代通俗歌曲作曲家之一的谷建芬老师作曲,歌曲表现的是一个“我想唱歌可不敢唱”的主题,由于唱出了当时许多青少年歌迷的心声,而很快传遍中国,与苏红的另一首歌曲《小小的我》以及当时大量的“西北风”作品一起,成为那个时代能和港台歌曲所抗衡的经典作品。

“我想唱歌可不敢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这就是《我多想唱》这首歌的主题,也是当时所有的青年学子将流行歌曲当爱好的一种场景再现。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建国后,因为我国效仿前苏联文艺体制的原因,也将音乐创作和演唱的工作,全都交给了专业文工团体去完成。因此,在许多国人眼里,音乐就自然成了一种职业和专业的象征,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距离,而后者也往往因为约定俗成的印象,慢慢开始习惯单纯只做一个欣赏者或兴趣爱好者。

与此同时,随着“文化大革命”的进入尾声,读书无用论思潮的湮灭,1977年,全国也终于恢复了高考。从此后,年轻一代的人们,终于也有了一个以高考为舞台、以知识为武器的奋斗目标。尤其是由于很多高考适龄生的父辈,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文化大革命”中担误了学业,也让当时的学子身上,实际上承载了两代人共同的希望。

因此,从八十年代起,高考就成了无数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唯一寄托,而青年一代却在改革开放以后更为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中,不可避免因兴趣旨向的不同,各投所好的描绘出自己的未来梦想。而这种多元化的梦想,自然和父辈们以高考为年轻人人生唯一目标的要求有了抵触。所以,也就有了“我想唱歌可不敢唱”的时代隔膜感,并以此为创作素材,出现了《我多想唱》这样的作品。

而时光转眼到了2005年。随着1999年推出的高校扩招政策,门槛的放低也让高考的竞争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激烈和残酷,而大学生的精英地位,也随之而开始弱化。虽然扩招政策本身受到很多的争议,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扩招在降低大学入学门槛的同时,实际上也为年轻人的梦想提供了更多重的舞台,让他们不用在局限于高考这样一条羊肠小道上,而可以在相对容易的完成基本的大学学业的同时,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给未来铺展出一幅属于自己的蓝图。

在所有的梦想中,成为明星的梦想,则是最多年轻人所希望实现的。因为,这是所有梦想中最刺激,但成功之后也是最璀璨的一种梦想。而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四大天王”的成名轨迹,更使受其影响最深的80后,因为偶像和楷模的作用,从此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

对于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讲,单纯等待星探从天而降挖掘自己,显然是不现实的,和许多的梦想一样,想要成为明星同样需要自己主动争取,而此时由英美两国传入国内的选秀节目,也正好因为与做着明星梦的无数少男少女的想法合拍,很快成为他们首选的人生舞台。

与曾经全国唯一的青年歌手歌唱比赛——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相比,“超级女声”在专业角度实在是充满了太多的不专业。但与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过于严肃、正经和专业的氛围相比,“超级女声”却因为选手展现出同时代年轻人对于音乐多元化的理解和展示,从而以更符合时代的亲切,从而引起了许多80后的心声共鸣,这也成为“超级女声”及许多选秀节目在当时都取得成功的坚实群众基础。

从恢复高考到高校扩招,“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到“超级女声”,从《我多想唱》到《想唱就唱》,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就在这三十年的变革岁月中,实现了由单一到多元、文艺的专业到草根、以及从听从父辈安排到个性独立的时代变化。梦想的舞台,在全中国年轻人的心目中,因此也更巨大、更闪亮。

(文/爱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