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独家评论(文/落山风) 2009年金马影展已经拉开帷幕,早就荣光不在的台湾电影依然可见进步,坚守这份热情的是许多的幕后英雄,当其他人纷纷转行时,他们苦修、笃定、自省,终得如今的厚积薄发。每部台湾电影的字幕开始滚动的时候,几乎都可以看到他们的名字,摄影、录音、剪辑、配乐,没有他们导演和编剧的巧思不过是纸上谈兵,他们掌控了台湾电影的声光画,他们才是台湾电影的幕后推手。拿金马奖对他们来说只是多一座镇纸金杯,他们早已是各自领域里的无需争辩的领军式中坚人物。

摄影

李屏宾:至高境界的光影诗人

和剪辑廖庆松、录音杜笃之等依然以台湾为基地的电影人不同,同为大师级的李屏宾早已成为在三地甚至全球游走的“自由人”。但他的事业是从台湾起步的,所以2009年的金马影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李屏宾的专题单元,今年的主题概念也是向摄影师致敬,连主题海报的创作灵感也是取自李屏宾的作品。由李屏宾的好友关本良和姜秀琼合导的纪录片《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也将在本次金马影展上放映。

1970年代末期李屏宾从军队退伍后进入“中影”的训练班,在结业后很快成为“中影”的摄影师。首部作品是大导演王童的《策马入林》。之后和侯孝贤合作密切,合作的《童年往事》、《恋恋风尘》、《戏梦人生》等无不展现出侯氏特有的空镜头运用、恬淡与静雅,而侯孝贤后期的《千禧曼波》、《最好的时光》等,则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1990年代起,李屏宾到香港发展,并和许鞍华、王家卫、张艾嘉等合作密切,《女人四十》、《半生缘》、《堕落天使》、《花样年华》、《心动》等都是经典之作。他与内地导演也合作密切,产量极小的田壮壮的《小城之春》、《吴清源》都由他掌镜。姜文、徐静蕾、滕华涛等都与他合作过。甚至周杰伦初执导筒的《不能说的秘密》也请到李屏宾担任摄影,拍出了青春电影浪漫的光影感觉。此外,他和海外导演也有多次合作,包括越南导演陈英雄和日本导演行定勋、是枝裕和等。

多年来,李屏宾镜头下的电影唯美精致,光影层次感细密,有着浓郁的艺术审美价值。他非常中国的诗词,追求“画中有诗”的至高境界,被称为“光影诗人”。

代表作品:(《童年往事》、《恋恋风尘》、《戏梦人生》、《半生缘》、《女人四十》、《花样年华》、《千禧曼波》、《小城之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不能说的 秘密》、《心中有鬼》、《太阳照常升起》、《父子》、《最好的时光》)

同道中人:秦鼎昌(《南方澳海洋纪事》、《恋人》、《等待飞鱼》、《人鱼朵朵》、《孤恋花》、《海角七号》、《泪王子》)

杨渭汉(《我这样过了一生》、《青梅竹马》、《无言的山丘》、《一一》、《月光下我记得》、《最遥远的距离》、《一八九五》)

剪辑

廖庆松:“中国诗化抒情传统”

2009年2月,台湾著名电影记者、作家张靓蓓出版了专为廖庆松写的一本书《电影灵魂深度的沟通者——廖庆松》,这本可以作为一部台湾“新电影”前后至今的史料书,因为廖庆松本人即是新电影以来,台湾电影的一个活标本和里程碑式的人物。

和很多台湾资深电影人一样,被尊称为“廖桑”的廖庆松出身“中影”。生于1950年的廖庆松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影”技术训练班,以班上第一名的身份进入“中影”剪辑室。在他剪辑手法熟络之时,正好遇上了1980年代初期著名的台湾“新电影”时代。几乎所有侯孝贤的电影都由他操刀,侯孝贤电影的每一个镜头、每一格胶片,都要从廖庆松手中流过。《风柜来的人》成为廖庆松剪辑生涯的一个节点式作品,他没有用传统剪辑师的线性叙事剪辑手法,而是“乱剪”,有点天马行空的感觉。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走“情感逻辑”路线,这样的剪辑模式,直接和侯孝贤的电影气韵相得益彰。而他的剪辑手法已经发展出“中国诗化抒情传统”的风格。

在整个新“新电影”时代,廖庆松横跨杨德昌、侯孝贤、万仁、陈坤厚、张翼等导演的作品,剪出了无数部经典级的作品,被称为台湾“新电影”的“保姆”。近年来,他的作品触角遍及大华语电影范畴,作品甚至包括大陆主旋律电影《马背上的法庭》。他现在是侯孝贤的三三电影公司的制片经理,也在台湾艺术大学、台北艺术大学等教授剪辑课程。

代表作品:侯孝贤所有电影/《汪洋中的一条船》、《海滩的一天》、《儿子的大玩偶》、《光阴的故事》、《小毕的故事》、《多桑》、《恐怖分子》、《美丽时光》、《蓝色大门》、《20 30 40》、《十七岁的单车》、《爱你爱我》、《白银帝国》、《吴清源》、《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练习曲》、《听说》

同道中人:陈博文(杨德昌大部分作品、《黑暗之光》、《一年之初》、《灌篮》、《海角七号》)

顾晓芸(《盛夏光年》、《指间的重量》、《蓝色大门》、《纽扣人》、《渺渺》、《20 30 40》、《斗茶》、《练.恋.舞》、《囧男孩》、《听说》)

录音

杜笃之:与世界一流水准比肩

杜笃之的挚友和多年工作伙伴侯孝贤说,杜笃之是“半夜听到好声音也会拿个录音机去录的音痴”。他是无可争议的台湾电影声音第一人,或者可以这样理解,他是台湾电影职员表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人,即便是台湾已经没有了电影工业,但却有杜笃之这样与世界一流水准比肩的录音师能够拿得出手。

杜笃之天生就是爱“声音“的人,他与廖庆松是同届的“中影”训练班学员,但近十年后才升格为正式的录音师,创业作便是《光阴的故事》。之后,他开始为杨德昌、侯孝贤等“新电影”导演的多部早期作品做录音,不过这期间都是走的后期录音的老路,但《恐怖分子》等电影还是做得几乎可以“乱真”现场同步录音。直至1986年的《恋恋风尘》,他开始尝试部分现场同期录音,开台湾电影录音的先河。

1989年的《悲情城市》的录音更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虽然只有一台简陋的录音机和两个麦克风,但杜笃之却挑战了整部电影采用同期录音的形式。由于该片的极大成功和侯孝贤的帮助,让杜笃之开始积累起了先进的录音硬件设备,为后来台湾电影的录音技术奠定了标准和基础。1992年,《少年吔,安啦!》成为台湾首部采用杜比立体声技术录音的电影。1997年,他在华语电影中率先开始采用数字录音和后期剪辑。

2004年,杜笃之自己成立了“声色盒子有限公司”,以团队的形式辅佐台湾电影的录音工作。他多年来到处“采风”,每到一地总是要去录当地的环境声,他的声音资料库也成为万千声音的宝库。

代表作品:几乎全部的台湾“新电影”/1990年代超过半数的台湾主流电影

同道中人:

配乐

李欣芸:相得益彰的丰沛内心

自台湾电影配乐大师张弘毅去世后,台湾电影的配乐一直都比较弱,很多还停留在于流行音乐结合的阶段,但这之中成长了不少立志或跨界走专业电影音乐配乐的音乐人,李欣芸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李欣芸很小就参加少儿合唱团,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音乐系,主修大提琴。她在学校的时候是BABOO乐团成员,后来凑巧和林强等人为《少年吔,安啦!》写歌,不过那部电影不算配乐,只是将歌曲放在电影中即可,几乎没有关联度。在为陈国富写完《只要为你活一天》和《我的美丽与哀愁》之后,她到美国进修系统的现代音乐编曲和爵士作曲,为将来真正专业的电影配乐打基础。回到台湾后,先是戴立忍的《台北晚九朝五》中尝试非常前卫的编曲和配乐方式,配合电影的都市感。2002年再次和陈国富合作《双瞳》配乐,中西合璧的配乐方式获得极大成功,这部电影标志着她作为一个专业电影配乐家的成熟。

2005年的《深海》是李欣芸事业的一个高点,她的配乐和电影讲述的两个女人的故事相得益彰,音乐进入到人物的内心,甚至音乐里也带着一丝伤感却美丽的蓝色(《深海》英文名是BLUE CHA CHA)。这次配乐也让李欣芸第一次拿到金马奖。之后,虽然也会做流行歌手的制作人以及出版自己的音乐作品,但配乐依旧是她事业的重心,《练习曲》、《渺渺》等都是可圈可点的作品。

代表作品:《少年吔,安啦!》、《台北晚九朝五》、《双瞳》、《深海》、《练习曲》、《练.恋.舞》、《渺渺》

同道中人:林强(《南国,再见南国》、《天马茶房》、《千禧曼波》、贾樟柯近期大部分作品、《一年之初》、《爱丽丝的镜子》、《阳阳》

钟兴民、黄韵玲(《囧男孩》、《听说》、《心动》、《20 30 40 》)

网易娱乐专稿,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