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独家评论 (文/老信)春节快到了,关于春晚的消息又开始漫天飞了,在漫天飞的报道中,值得关注的有三条。第一条是归隐已经几年的王菲已经确定要在春晚复出献唱,用春晚某副导演的话,“她上春晚已是肯定的了,独唱也没有异议”;第二条是小虎队要在2010年春晚上复出重组亮相,不但媒体言之凿凿,央视网春晚专题上也已经挂出了“小虎队回来了!春晚你期待他们翻唱老歌还是新歌?”的调查;第三条则是关于春晚老红人本山大叔的,本山大叔今年曾发重病住院,引起媒体围观,本以为肯定会缺席春晚,但他本人却是廉颇不老,表示:“只要有一口气我也得上台,除非演烦了他们不用我了。”并已力邀张艺谋为他的小品担任导演。

春晚年年都收获骂声与批评无数,却年年继续搞,年年自行其是,今年能够把已经归隐的王菲和小虎队请上舞台,实在是一大变化,因为春晚终于学会顺应民意,努力去满足群众的愿望,去请多数人真正喜欢的明星了,这同时似乎也表明,央视也开始准备放下架子、打破固步自封的僵硬姿态,俯身屈就尝试与娱乐圈主流汇合。

往年的央视可不是这个样子。尽管每年春晚前的揭秘、曝光新闻特别吃香,网络点击率特高,甚至央视保安年年都得跟偷拍春晚彩排的记者打架,但总体上说,央视春晚的节目一般都落后时尚与流行三年左右,先别说超女快男了,就是王菲也直到1998年才第一次上春晚,周杰伦则是2004年才上春晚。

如果时光再往前推,更早的春晚也不是这个样子。至少到90年代中以前,春晚不但在收视率与关注率方面无与伦比,而且也是时尚先锋,引领娱乐风骚。小品这一艺术门类就是在春晚上发轫并横扫中国二十几年,费翔、张明敏、毛阿敏也都是因春晚而火遍全国,就连早期春晚的相声,也针砭时弊,颇具先锋性,远不似今天的温吞水。

早期春晚的先锋性在当年的中国媒体中是个普遍现象,80年代,除了春晚,其他很多官方媒体都走在时代的前头,比如《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工人日报》等,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媒体的增多以及多元化价值观的建立,很多媒体都失去了先锋性,沦为时代的弃儿,但央视的春晚却二十多年屹立不倒,这当然与春晚资源的垄断、在除夕夜时段节目的垄断分不开,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不能不提;经过多年对中国人春节生活的持续渗透,春晚本身已经成了春节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它具备了一种仪式感。仪式感的确立,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人们对春晚节目质量的挑剔,这就好像过年吃饺子,人们较多关注的是吃饺子这回事,而较少关注饺子本身是否好吃;又好比吃北京烤鸭,明明电烤炉烤出的鸭子味道没什么变化,但人们却仍旧喜欢果木、挂炉那一套,吃的也是一种仪式感。事实上,春晚也颇为其仪式感的确立费了一番心思,搞了一套程序,比如八点准时开始,开头载歌载舞,零点敲钟,中间发贺电,领导讲话等。

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观众来说,虽然一场充满仪式感的春晚比一场精彩绝伦的晚会需求层次要低,但这种需求却更基本,更稳定。

但这仪式感在为春晚带来好处的同时后来也变成了一把双刃剑,在客观上,春晚因为地位稳固而变得固步自封,不再努力去关注群众到底喜欢什么;在主观上,它也无意破坏多年培养起来的风格,希望保持这一仪式的稳定性。主客观因素一结合,就导致春晚通过仪式感确立的传统优势在全国人民日益提高的口味与品位之间发生矛盾激化,再加上各省卫视、有线电视、互联网等竞争媒体的推波助澜,眼看着春晚影响力日渐萎缩,不痛改是不行了。这大概就是春晚力邀王菲和小虎队上台的宏观历史背景。

春晚必须改革,必须实行自我救赎,这早已是全国电视观众的共识,改革方向也很明确,“废旧立新”四个字而已,而改革最关键的是央视有无勇气,有无甩掉历史包袱的魄力,请王菲、小虎队其实不难,难的是有没有勇气割舍赵本山这类“老腕”,本山大叔连续十七年上春晚,而且次次都是顶梁柱,这是他个人的奇迹与荣耀,但从某种角度讲,这也是春晚的“耻辱”,因为这反映出十七年来春晚的惰性与创新乏力,难道赵本山真的是不可或缺?

我倒以为,今年春晚如果赵本山能够缺席,其意义甚至比王菲和小虎队的出席还要大。

去年有人以“咱老百姓自己的春晚”为号召酝酿搞一场山寨春晚,最后功败垂成,今年组织者又卷土重来,而且想“山寨”的不止一家;北京电视台联合门户网站、北京移动也正在筹备一场“2010年网络互动春晚”;同时,今年的电影票房也已经雪崩,老百姓开始走进电影院,只看最近的几个年终岁档电影,不管多烂都是大赚特赚,足见老百姓的娱乐选择日益多样化,央视春晚如果再不拿出勇气改革,离被群众抛弃的日子将不会太远。

网易娱乐独家评论,转载请征得网易娱乐以及作者本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