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乞儿》是袁和平从好莱坞回归本土后的首部独立执导作品。

网易娱乐独家评论(文/Sololau)成龙当年的一首《醉拳》唱得豪气纵横,“莫怕醉醉过海阔天高,且狂且痴且醉在今朝”,短短几句就令人热血沸腾,同时也道出了醉拳的洒脱和意气。自上世纪70年代末,袁和平和成龙合作了电影《醉拳》引发功夫喜剧的狂潮之后,醉拳功夫题材就成了影视圈长盛不衰的热门。单只袁和平一人就先后多次将这门不拘一格的功夫在银幕上发扬光大。电影《苏乞儿》是他从好莱坞回归本土后的首部独立执导作品,而且重头戏醉拳又是其的成名绝技,自然意义非凡。

可惜的是无论已经被尊为“天下第一武指”的功夫八爷在媒体面前如何宣称自己成功地将时尚的街舞元素与传统意义上的醉拳融合,并且大胆设计了20分钟的3D场面,都难掩电影《苏乞儿》乏善可陈的惨淡状况。

电影《苏乞儿》与《霍元甲》的编剧都是杜致朗,不知道这位杜美女拍了部《罪与罚》之后是疲倦了还是才尽了,搞的两部功夫片的故事竟然相差无几。甚至只要苏乞儿改打迷踪拳,他完全可以去开精武门。本来苏乞儿杀死袁烈之后整个故事的高潮就结束了,但电影居然设计接着让南拳宗师莫名其妙地一路流浪到黑龙江去过冬,还兼职打了几个外国大力士,这段后戏怎么看都有点牵强,让人感觉是把苏乞儿硬往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上靠。

历史上的霍元甲确实扁过大力士,但关于苏乞儿的传说却都是江湖恩怨,说不定他老人家一辈子都没见过洋人(寺庙里的佛像除外),虽然电影不是历史,但这种千里流浪打鬼佬的设计的确有点令人无法接受。苏乞儿最具传奇色彩的是自己从沉沦到振作的心路历程,霍元甲的闪亮之处才是解决国际纠纷。可现在看来,《苏乞儿》这新瓶装的却是《霍元甲》的旧酒,没有特色。

当然功夫片归根结底要靠拳脚说话,过多的在文戏上纠缠也没多大意思。与袁和平之前的作品相比,《苏乞儿》的动作风格走的是为数不多的纯刚猛路子。正所谓“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本片中的武打设计成了这句武学至理的最佳例证。苏乞儿与假想敌武神对战的部分强调一个“快”字,由于速度上的优势,招式间武神占尽了先机。之后重中之重的街舞版醉拳,同样也是如此。

说到这里要插一句,八爷之前已经为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功夫巨星都设计了醉拳,而且风格各异。成龙的醉拳走平民化谐趣路线,以醉酒的姿态来麻痹痛感兼迷惑对方,有点像杂耍,充盈着一股市井智慧;李连杰的醉拳刚猛无匹,是借酒醉爆发潜能;甄子丹的醉拳多舒展俊逸的翻腾动作,有种一醉解千愁的洒脱;而说到赵文卓这版的街舞醉拳,就更像是酒醉后的情绪宣泄了,说白点,就是耍酒疯。与多位外国大力士的比武,拳脚凶猛,招式霸道,几乎可以用“肉搏”来形容激烈程度。虽然这种设计大大得增强了视听快感,但转念一想,电影主要人物的功夫几乎走的都是刚猛路线,少了点变化和灵动,有些单调。

东方文艺作品中的酒鬼和乞丐一般都不是颓废的代名词,这两种形象往往代表着一种阅尽世事的境界和达观超脱的智慧。他们逍遥自在不拘泥于成规缛节,同时又身怀绝学、莫测高深,苏乞儿是这种另类侠客的代表。但八爷的这部《苏乞儿》文戏照搬《霍元甲》,没有在苏灿的心路历程上做文章,武戏刚猛震撼,但也有些单调和僵硬,所以他并没有塑造出一个符合观众心意的理想苏乞儿形象。新瓶旧酒,即使刘伶再世,恐怕也要醉意阑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