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5月3日报道(伊尔蒙/文) 惊奇漫画电影《钢铁侠2》(Iron Man 2)即将于5月7日内地上映,2008年的《钢铁侠》令国人头一次领略到了这位惊奇漫画系列中的当家一哥的无限魅力,小罗伯特·唐尼不光形似还神似的出色演出,以及在高科技动力机甲的帮助下上天入地维护正义的火爆场面,让人们盼望着第二部的上映。果然在第二部中那身为托尼·斯塔克量身打造的超级钢铁战甲不仅出现便携版,还将展示出比上一部战甲更强大的能量,好戏上演之前,我们还是回过头来看看这位钢铁强人的战甲还隐藏着哪些秘密。

新战甲:可携带 更环保 能量源变成倒三角

跟DC漫画的蝙蝠侠一样,托尼·斯塔克也是一个凡人,举身上下没有半点儿超能力,既不能透视遥感也不能光速飞行,那么凭什么他就如此牛逼呢。没错儿,自然是那一身高科技超级战甲。相信在第一集电影中,影迷们已经领略到了这套战甲的威力,不仅可以超音速飞行,人工智能操控,还携带着大量秘密武器。随着时代的进步,这套钢铁侠战甲也是在不断完善中,同时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从材料上讲,最早是廉价的铁皮,后来换成了一些普通金属,之后更是全部用金钛合金打造,耐高压,适合在各种环境下作战。

从机械设计上来说,这套战甲也是在符合人体力学的原理上一步步的变小,更加流线型,以适应多种应用要求。武器方面,战甲可以承载大吨位重量,手掌处可以弹射能量声波,手臂处则安装有多种飞弹跟子母弹,以及电磁脉冲武器等等。尤其《钢铁侠2》中登场的由斯塔克为罗德上校开发打造的新战甲武器“warmachine”,战斗力跟杀伤力会进一步提升,同样是本集电影的一大看点。在已经发布的预告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斯塔克(钢铁侠)和身穿“warmachine”战甲的罗德斯上校(第一集中斯塔克的军队黑人挚友)一同御敌的镜头,场面有多酷多火爆到时候就可见分晓。此外,钢铁侠战甲很符合如今低碳环保的概念,其能量动力源来自太阳能。

而在即将上映的《钢铁侠2》电影中,观众们将同时看到四套不同时期的钢铁侠战甲:电影第一集中在阿富汗山洞中的那件最初原型(Mark I),后来回到美国后进行试验开发的初代(Mark II),以及完善后的两款改进型最终成品(Mark III与Mark IV)。不过从之前已经公布的预告片,片花跟剧照中我们可以发现,还有另外两款不同的战甲。一款的外形跟Mark III与Mark IV相差无几,不过胸前的能量源改为了倒三角形,这是斯塔克为了解决原能源使用元素致人中毒而新开发的一款内置能量灯,从外观上来说其战甲变得更为合身小巧。

而另外一款便携式战甲无疑会是《钢铁侠2》的最大看点之一,如同迷你手提箱大小一般的装置可以随身携带,在紧急时刻可以迅速完成战甲安装,虽说从外观上来说看起来更轻便更具流线型效果,但实际战力应该不如Mark IV强,这从胸前外露的散片设计就可以得知。片中赛车场斯特克同反派“鞭锁”一战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套便携式战甲的变身全过程。

战甲诞生地:原著产于越南 电影与时俱进搬到阿富汗

不过要说到战甲的诞生地,那真的可以用与时俱进加千变万化来形容了。之前我们提到过钢铁侠的故事一开始就充满着冷战时代的鲜明特色,而在原著漫画故事之初斯塔克因为要推销军火来到当时正值内战,美国开始初步干预的越南,不慎被游击队绑架命悬一线。被囚期间幸得越南物理学家Ho Yinsen相助,研发出人造心脏装置用以维系生命并开发出简装铁人战甲逃出生天。

可能看到原作漫画的描述,不少朋友都会问这不是跟电影版的设定基本一样吗,只是背景地点人物稍微换了换。是的,因为当初电影版考虑到这个时代性的问题,如今冷战早已过去,越战也成为了历史,这么原封不动的把原作设定搬上大银幕自然是无甚创意,考虑到新一代影迷的接受度,更为了能令原作漫画能够被80后90后通过电影吸引到新的消费群中来,导演Jon Favreau跟编剧们就打算将背景移至当代,通过反恐战争的由头让钢铁侠重生,结果我们就看到的是这么一幕新瓶装旧酒的好戏:阿富汗,伊斯兰恐怖分子,成了电影版中战甲的新生地。

不过其实在漫画中,越南人之所以要绑架斯塔克也是受了这套漫画中的超级兼终极反派Mandarin(满大人,可能在之后的系列电影中出现)的指使,后来一半以上的角色跟故事线也都跟这位中华邪神有关联,电影版登场相信也是早晚的事情。而另一部于2007年面世的动画电影《The Invincible Iron Man》则将背景地放到了我国,故事模式与原作设定套路基本一致,无非是敌手换成了Mandarin。

战甲诞生背后:《星球大战》特效团队助阵

《钢铁侠2》电影版特效制作同样精良,在第一集中爆破,飞行,战甲变形,远近距离战斗等大场面一样也没少。而其中最令人瞩目并好奇的自然是“钢铁侠”那身红黄战甲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导演Jon Favreau曾经在前期邀请了已故好莱坞特效大师Stan Winston跟他的团队为其打造了一款以金属跟橡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战甲模型。

不过Jon Favreau最为担心的是实景拍摄如何跟后期CG制作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他曾表示:“过去,我一直尽量避免在我的电影中使用CG特效,因为我觉得这样计算机会少了真实感。不过,像《钢铁侠》这样的高科技电影,不用CG特效是不可能的。”为此他找来了另外一家精通于CG特效的单位---同样大名鼎鼎的ILM(工业光魔)。跟当年《终结者2》的特效制作非常相似的是,温斯顿工作室负责制作实体模型,而工业光魔负责CG特效并承担起两者在视觉呈现上的融合。前者为此制作了一款高三米,重360公斤的钢铁侠机甲模型,虽然这个模型最后并没有用于实际电影拍摄,不过他在前期为剧组提供了诸多进行前期试镜,布景,画面构成跟特效渲染的试验性机会。

之后剧组请来MARVEL漫画公司的插画设计艺术师Phil Saunders来助阵,毕竟有个实际进行过角色绘画经验的人来帮忙效率会更高,在他的建议下剧组跟特效团队改进了一些设定上的不足,优化了合理性,最终敲定了电影版的战甲造型跟多处细节演示。不过当时Phil Saunders同样也搞定了“warmachine”战甲的概念设定,原本就打算在第一集中用上,但此举将会增加电影预算也就此作罢。幸运的是,有了第一集良好的票房与口碑后,制作方也就高抬贵手追加了投资,使得《钢铁侠2》中“warmachine”战甲将华丽丽的登场。

网易娱乐专稿,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