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5月21日报道(文/唐三彩 图/六六三) 入围第63届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的影片《法外之徒》于当地时间5月21日首映,曾担任去年的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圈评委的导演拉契德·波查拉是有阿尔及利亚血统的法国导演,在这部新作《法外之徒》中表达了阿尔及利亚独立前法国对原住民进行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见解。为了抵制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上映,大量老兵聚集在戛纳市中心举行示威游行。

5月21日清晨约有1200位示威者聚集在戛纳市中心的十字广场,他们高喊“民族解放组织的帮凶”的口号,并一路高唱国歌试图通过主干道游行至电影宫门口,为了防止示威者影响电影节的正常运作,戛纳政府出动了大量防暴警察封锁电影宫门前的主干道阻止他们通过。为了预防意外的发生,21日的电影宫安检也异常严格,不仅需要证件才能允许通过,而且增加了搜包等安检措施。

参加示威的大多是法国右派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的议员和一群老兵,带头的是戛纳市长Bernard Brochand,尼斯前市长也参与其中。他们指责电影“篡改历史,会造成法国年轻人对历史的误解”。“人民运动联盟”的参议员卢卡表示:“我来这里,是告诉人们不要忘记发生在塞提夫的野蛮屠杀(因为当年阿尔及利亚解放组织杀了很多境内的法国移民)。”他斥责电影《法外之徒》把法国政府描写成纳粹,把法国警察描写成盖世太保;难以理解为什么法国会资助这部电影的拍摄。

《法外之徒》的投资高达2050万欧元,影片从1945年5月的塞提夫大屠杀中开始,到1962年3月阿尔及利亚独立,通过三兄弟的经历,见证了阿尔及利亚人在法国争取独立的过程。影片将有25分钟展现法军在塞提夫进行的屠杀,导演拉契得·波查拉透露:“我在拍摄《光荣岁月》的时候,就产生了《法外之徒》的灵感。因为在《光荣岁月》的最后,在与15万阿尔及利亚士兵的共同奋战下,法国人终于迎来了二战停战之时。而与此同时,在阿尔及利亚,人们走上街头呼吁实现独立的承诺,却成为了遭到屠杀的导火索,我觉得值得将这件事搬上大银幕。”

除了大屠杀,《法外之徒》还将重现1961年10月17日发生的法国警方镇压阿尔及利亚人示威活动的血案,当时为抗议巴黎警署对阿尔及利亚劳工的宵禁令,两至三万阿尔及利亚人参加了游行,巴黎警方动员一万名警察和宪兵,对游行进行强行镇压,造成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这一事件在当时遭到封锁,在阿尔及利亚独立后渐渐被遗忘,拉契得·波查拉重提此事,他表示:“我的目的只是要帮助揭开历史的真相,让这些血腥事件重见天日,让它们能得到全球范围的关注。”

其实《法外之徒》还未上映就已经招来法国执政党国会议员的公开抵制,为此导演波查拉甚至发表声明自己是以一名电影人的角度来完成这部作品的。他有权在电影中表达自己的看法,有人不赞同也很正常,但希望这种不赞同的意见能够以冷静而明智的方式表达出来。不过这部电影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法国文化部长弗莱德里克·米特朗就称﹕“这部电影的存在有它的价值﹐应该参展﹐因为它反应了法阿两国在近代历史上有过接触。”电影编导波查伯说﹕“对发生在阿尔及利亚的惨案进行辩论﹐是好事﹐可以帮助我们双方重新认识历史。”戛纳当地的一位政府官员说﹐为了表达对65年前遭受苦难的阿尔及利亚人民表示哀悼﹐在这部电影放映之前﹐举行一次民众集会。但是﹐法国民众运动联盟党坚持反对意见﹐他们说这将给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带来麻烦”。其实关于阿尔及利亚和法国的历史问题在不少导演的作品里都曾经被表现,包括去年获得戛纳金棕榈大奖的哈内克导演的《隐形摄影机》。

第63届戛纳电影节已近尾声,20日和21日连续几部涉及政治主体的电影让本该逐渐冷清的电影节备受关注。除了引发老兵游行的《法外之徒》,英国导演肯·罗奇拍摄的《爱尔兰之路》,道格·里曼执导、娜奥米·沃兹和西恩·潘主演的《公平游戏》,以及来自意大利导演丹尼埃尔·卢凯蒂的《我们的生活》无一例外都牵涉到了热点时政话题。与柏林电影节不同,戛纳电影节一直以来并没有力捧政治题材电影的传统,反而更看重影片的创意和感染力,最近的一次涉及政治而获得第59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是肯·罗奇的《风吹稻浪》。而且今年的评委会主席蒂姆·波顿就曾表示,不会对政治题材表现出明确的偏向性,而更看重影片的“惊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