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7月21日报道 (文/七喜)翻拍名著是危险的活儿,一来名著起点高,四大名著几乎都是人物多,场景丰富,拍起来费钱费工夫;二来名著流传度广,每个观众心中都有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导演拍出来的难以符合所有人的想象。所以新版《红楼梦》刚一播出,质疑声就立刻铺天盖地。对于这些争议,导演李少红及主创是如何回应的呢?

演员篇

为何黛肥钗瘦?李少红:气质更重要

质疑1:黛玉太肥宝钗太瘦,蒋梦婕饰演的林妹妹看上去圆润丰满,没有弱柳扶风的娇弱感,而生活不忧不愁的宝钗则过于消瘦,两人站在一起,病美人林黛玉看上去倒比宝钗过得更滋润。

李少红:其实演员主要看的是神似。当初让蒋梦婕演黛玉就是看中她的味道,她有着典型的古典骨骼。你去看那些古画里头,不管女人是胖是瘦,不管年龄是大是小,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骨骼不是很明显,都是很柔和的。蒋梦婕就有这样的骨架。我觉得长相真的是次要的,气质才最重要,她们的表演能让你觉得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的人,是真实的。只说演员胖瘦就没劲了。[http://ent.163.com/10/0709/19/6B65AO2P00032DGD.html]

贾政与宝玉如爷孙?李少红:宝玉是贾政老来得子

质疑2:宝玉太嫩贾政太老,饰演宝玉的于小彤才十三四岁,饰演贾政的许还山已经七十岁,两人看上去不像是父子,倒像是爷孙。

李少红:曹雪芹在原著中对年龄的说法也很模糊,但宝玉确实是贾政和王夫人的老来子。你想,他姐姐,元妃省亲的时候已经是小30岁了,他上面还有个死去的哥哥贾珠,他年龄肯定大不到哪儿去。http://ent.163.com/10/0701/17/6AHB5H5B00032DGD.html

演员表演舞韵味?李少红:我给他们打12分

质疑3:小演员们的表演功力不过硬,尤其是台词功底不足,念大段文言台词的时候像在背书,毫无韵味可言。

李少红:演员们进组后封闭集训了半年,等于上了一次“红楼大学”,接受了文本、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仪态、台词等方面的培训。而且他们表演的时候面前没有提词板,如果仅仅是背书的话我不会说OK,得表达出书里的那个意思。拍之前,我们都会让演员挑一个旁人来听他(她)说一段台词。这个旁人肯定不是专业人士,而是一个路人或者工作人员什么的。你说的台词,如果他们能听懂并且能顺利重复出来,才算过关!这一原则我们坚持了一年多。如果满分是10分,我给他们打12分! http://ent.163.com/10/0709/19/6B65AO2P00032DGD.html

演员曾集体整容?原是假新闻

质疑4:有消息称新《红楼梦》剧组部分女演员在导演李少红的授意下集体到北京某家美容机构做整容手术的消息,一时间在网上掀起热论,网友直指“整成这样也够悲剧的”。

网易娱乐求证:这个新闻其实是在炒冷饭,在2008年新《红楼梦》演员造型公布之后,就有人在博客爆出这个所谓“内幕”。这是真假还不知道,但从消息中反复强调“某整容医院”来看,这倒更像是北京某美容院的变相广告。 http://ent.163.com/10/0707/07/6AVKOOH100032DGD.html

剧情篇:黛玉裸死?是尊重原著而现代的处理方式

造型场景篇:铜钱头滑稽难看?是古典而现代的设计

翻拍困扰篇:照搬原著台词是图省事?不觉得重写能超越

剧情篇

黛玉裸死?李少红:是尊重原著而现代的处理方式

质疑5:林黛玉死的时候竟然露出光光的肩膀,实在不符合大家闺秀的所为。还有网友将黛玉裸死的画面比作名画《马拉之死》,以讥讽李少红对原著的误读。

李少红:看过电视的观众都看到只是露了一个肩膀,怎么能称得上裸体呢?而且即使有也不可能通过啊,这个都有把关的。电视剧在各频道越播越完整后,大家就会明白真相,现在不过是一些局部声音被夸大了才会误导观众。

我们花了很大精力来拍这一部分的戏,观众对它有很大的期待。我们这版“黛玉之死”更具现代感,我想表达和倾诉的东西都在里面,对我一个搞影视的导演来讲,想表达的不是语言,而是画面。大家解读到的东西,被感动或被震撼到的,用一些方式表述出来,就是我想达到的效果。 http://ent.163.com/10/0711/02/6B9DPBS200032DGD.html

删减王熙凤戏份?结合红学家意见,为了照顾主线

质疑6:原著中曹雪芹浓墨重彩描写的“凤辣子”王熙凤在新版《红楼梦》中被削减了许多戏份,导致王熙凤这个人物减色很多,也让很多期待看到王熙凤施展心机的观众很是失望。

李少红:王熙凤的一些剧情,马瑞芳老师说拿掉很可惜,这个我其实也有同感。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受到篇幅的限制,我们都不得不面对取舍两难的情况。但可以保证的是,这些取舍一定都是遵照红学专家的建议和研究进行,现在呈现于荧屏中的版本是大家一致通过的一种处理。 http://ent.163.com/10/0711/02/6B9DPBS200032DGD.html

结局为何改为大团圆喜剧?编剧:尊重120回通行本

质疑7:《红楼梦》在读者观众的印象中一直是个悲剧,贾府破败,原本富贵人家风流云散,宝黛纯真爱情成悲剧,绚丽繁华最后只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悲剧结局让这部小说更加深刻,但在新版《红楼梦》中,悲剧变喜剧,宝玉高中贾府复兴,宝钗还怀上了宝玉的孩子。

李少红:我们跟87版做的事情是同一个事情,就是弘扬和推广《红楼梦》,翻拍的意义就是让大家从各个年代不同的角度去加深理解这本书。

编剧顾小白:们这次仍然沿用120回的版本,虽然后40回评价不高,但我们的出发点就是忠于原著。 http://ent.163.com/10/0712/09/6BCOG5HL00031GVS.html

旁白太多影响观看?李少红:照顾90%不熟悉原著的观众

质疑8:旁白是李少红作品的特色,这回在新《红楼梦》中她也用上了旁白。问题是这旁白也太多了点,一直在啰啰嗦嗦的,三五分钟出现一次,让人烦不胜烦。

李少红:一开始红学家也不支持,但我坚持用了画外音,因为部分读过《红楼梦》的观众能理解,但实际上有90%的观众对文本不熟悉,他们只能依靠注解。周野芒(旁白)念旁白特地用了适中的音调和嗓音,想听到的观众自然能听见,但如果你要忽略它,它也不会捣乱。 http://ent.163.com/10/0708/17/6B39P0U200031GVS.html

演员篇:为何黛肥钗瘦?气质更重要

造型场景篇:铜钱头滑稽难看?是古典而现代的设计

翻拍困扰篇:照搬原著台词是图省事?不觉得重写能超越

造型场景篇

铜钱头滑稽难看?李少红:是古典而现代的设计

质疑9:看新《红楼梦》中的姑娘们,个个顶着铜钱头,好比头上贴黄瓜,就算本来是美女,顶上铜钱也变得很滑稽。国际著名造型师叶锦添这次到底是玩的什么风?

李少红:剧里的服装、造型都很时尚,叶锦添的设计既古典又现代,古今结合。铜钱头主要想让演员的仪表能与世俗拉开距离,就像古代法国贵族的装饰一样,有一种仪态感和形式感。曹雪芹对戏曲很有研究,额妆也能体现出戏曲感,进而使它成为新《红楼梦》的象征性符号。 http://ent.163.com/10/0712/13/6BD75RNG00032DGD.html

秦可卿为什么总是穿着一袭黑衣?唐一菲:是美术指导的安排

质疑10:新版中唐一菲饰演的秦可卿成天穿着一袭黑衣,看上去活像蜘蛛精。最重要的是,古代大宅里忌讳一身黑一身白,剧组难道连这点常识都没有么?

唐一菲:当初我自己看了也很吃惊,并向美术指导叶锦添反映过,但是叶锦添表示,这个黑衣造型其实揭示了秦可卿悲剧的一生,表明这个人物没有光彩,只有黑暗,自己便接受了。 http://ent.163.com/10/0706/07/6AT55NHO00032DGD.html

气氛为何鬼气森森?李少红:因为看的是盗版

质疑11:新《红楼梦》的场景鬼气森森,画面很阴冷,一点都不花红柳绿,导演这拍的到底是《红楼梦》还是《聊斋》?

李少红:这都是网络播出惹的祸。网络播出是效果最差的播出方式,很多观众看不清楚就觉得很暗、很黑、很阴森,这完全是对观众的误导。播出的硬件很重要,有些播出方式不一定能达到我们制作时的要求。播出的硬件很重要,有些播出方式不一定能达到我们制作时的要求。电视播出的效果好很多,尤其是高清播放。我们在北京、上海试映的效果非常好,因为我们亲自去那儿调,所有的光泽度、画面色度都是按照我们的要求来调整的。 http://ent.163.com/10/0710/03/6B6TUE3000032DGD.html

宝玉和黛玉泛舟河上,船上居然有轮胎?李少红:是发布会的照片

质疑12:有网友发布了新《红楼梦》的穿帮镜头,发布之后流传度极高,画面中宝玉和黛玉泛舟河上,而船的两侧赫然挂着几个橡胶轮胎,现在穿越很流行,莫不是连轮胎也穿越了?

李少红:宝玉和黛玉同乘一条船是发布会的一个水上出场方式,细心的观众看见照片后就会发现图中的黛玉是没有额妆的,有一张照片里还同时出现了两个宝玉。这是一部分人别有用心,好听点来讲叫做误会。 http://ent.163.com/10/0711/02/6B9DPBS200032DGD.html

演员篇:为何黛肥钗瘦?气质更重要

剧情篇:黛玉裸死?是尊重原著而现代的处理方式

翻拍困扰篇:照搬原著台词是图省事?不觉得重写能超越

翻拍困扰篇

照搬原著台词是图省事?李少红:是不觉得重新写词能超越原著

质疑13:新《红楼梦》的台词几乎一字不漏照搬原著全文,大段大段的文言旁白,听得人有点犯晕。虽说忠于原著是好事,但这么做是不是也太偷懒省事儿了点?

李少红:一个好的艺术家,对一部作品有所发挥,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用在翻拍名著上,这一规律并不可行!《红楼梦》本身已经很有想象空间,我不认为自己可以阐释得比曹雪芹更好。按照原著重新拍的过程中,我也不觉得乏味,因为它本身的娱乐成分很多,它的幽默、它的诙谐,你们可以在细读中慢慢体味。它的艺术冲突非常多。 http://ent.163.com/10/0709/19/6B65AO2P00032DGD.html

新版署名高鹗变成无名氏是为什么?李少红:是尊重最新研究成果

质疑14:既然是忠实原著,拍的结局也是高鹗版本的,为何在署名中,后半段的作者竟然是无名氏?

李少红:署名不是我的权力,我只是把红学界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新《红楼梦》公布出来而已。新《红楼梦》是根据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改编而来的,那个版本是我们的唯一依据。 http://ent.163.com/10/0709/05/6B4IAAPL00032DGD.html

导演自己都不喜欢《红楼梦》?李少红:媒体断章取义

质疑15:之前网上有段视频显示,李少红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称自己并不喜欢《红楼梦》,觉得那是一本坏书,不明白大家为什么那么喜欢。既然不喜欢《红楼梦》,那么为何还要接拍呢?

李少红:这是对方在断章取义。当年说出那段话有着它的背景和前提。我说的是,1968年,我在《红楼梦》的书上写下“这是一本封资修的书。”但我还说了,我一边这样想一边看。其实在(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大家的标准是政治教化的标准,如果没有这一语境,引用那些话就是断章取义,根本不存在“李少红不喜欢《红楼梦》!”再说不喜欢的话,我为什么还顶着那么大压力来拍呢?难道我要靠拍这部戏发财?或者名声大噪?这两点我都不需要!我现在手头上的戏很多,拍了它我也成不了亿万富翁,也不靠着它来扬名立万。我是真的因为喜欢才做这件事! http://ent.163.com/10/0709/19/6B65AO2P00032DGD.html

没必要翻拍?李少红:为了传承文化

质疑16:87版《红楼梦》是我们心目中的经典,新版比起87版实在是差劲太多,没拍出原著的精髓。既然如此,还不如不翻拍,浪费资源。

李少红:我们干的都是同一件事,但没有可比性,环境不同了就会有新的形式和补充。20年后如果再翻拍,我相信又会有新的补充进来,但谁都不可能完全复原《红楼梦》这部巨作。对于文化传承来说,我们能起到经典代读的作用就善莫大焉了。 http://ent.163.com/10/0711/02/6B9DPBS200032DGD.html

演员篇:为何黛肥钗瘦?气质更重要

剧情篇:黛玉裸死?是尊重原著而现代的处理方式

造型场景篇:铜钱头滑稽难看?是古典而现代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