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5月18日报道(TOTO/文)戛纳电影节进入第三天,伊朗竞赛片《过往》成为开幕以来反响最强烈作品。当地时间17日上午,安排在电影宫最大放映厅卢米埃尔厅的《过往》媒体场观影人数爆棚,以致组委会临时安排新的“第六十号”放映厅组织观影。而其后的新闻发布会同样出现了座无虚席的火爆场面,以致剧组创下了电影节开幕以来新闻发布会的时长记录。作为近年来欧美影坛新宠的伊朗电影如何在政治审查与作者表达之间寻找突破成为媒体的关注焦点。

凭《过往》首次入围戛纳竞赛单元的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是2012年各大电影节的第一宠儿,其编剧执导的《一次别离》在全球斩获70多个电影奖项,其中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以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语片等重量级大奖。此后不到一年,导演阿斯哈·法哈蒂再次完成自编自导新片,其旺盛的创作力以及独特的电影语言再一次引发近年来国际影坛对“伊朗现象”的讨论,意即严苛的伊朗审查制度下何以涌现出一批关注现实又语汇独特的伊朗新电影。发布会现场,阿斯哈·法哈蒂回应,“自我审查才是真正的危险。”

谈主题:不面对过去就没有未来

《过往》这部电影关于一个离家四年回来处理离婚事务的男人如何面对自己当年的出走,以及前妻和孩子因此一路向下的今日生活。导演阿斯哈·法哈蒂希望由此思考,我们应该忠于过往,还是选择放下,奔向未来。导演认为在激烈变动的今日世界里,个体如何面对往事将会决定我们怎样拥抱未来,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历史的国家尤其如此,其中包括欧洲以及其他古老民族。

据导演介绍,电影因此选择在巴黎拍摄,“这是一个直接能把人带到过去的城市。”但导演同时回避了全部巴黎地标性场景,而选择在巴黎郊区,因此让故事避免陷入“明信片视觉”。

谈创作:导演的工作就是突破内心局限

作为法国出品电影,《过往》延续导演法哈蒂擅长的家庭题材和伴侣关系、亲子关系。当有记者提到在伊朗审查制度下,该片能否在世界范围公映,导演回应,“电影工作者的自我审查更加危险。”法哈蒂表示,导演工作面临的真正难题是内心局限,包括个人面临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社会关系都会对创作构成影响。尽管本片为法国出品在法国制作,工作环境完全不同,但导演个人面临的内心局限是完全相同的。而导演的使命便是冲破内心局限。

谈到伊朗的创作环境,法哈蒂认为,如果《过往》这个故事发生在伊朗,情节会完全不同。因为人物并不会直接表达自己,但这种“间接表达”的文化和方式同时也构成了导演的戏剧灵感。

谈工作现状:只想保留自己的创作权利

《过往》有法国两位一线男女明星出演,其中《艺术家》的女主角贝雷尼丝·贝若出任女一号,她在去年的戛纳电影节开闭幕式受邀担任主持;男主演之一塔哈·拉希姆是凯撒奖得主,曾主演娄烨的《花》。

谈到在法国拍片,法哈蒂及男女主演均表示语言并非障碍。

据导演法哈蒂介绍,《一次别离》成功之后,自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包括好莱坞在内的很多拍片邀请。但他只想写自己的作品,保留自己的作者权利。而好莱坞是个复合体,有各种规则。因而最终选择与法国制片人合作,本来计划拍摄另外的项目,但来到巴黎后在咖啡馆里突然找到了这个故事灵感,于是很快写成剧本并投入拍摄,导演表示故事得益于“巴黎的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