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大片的受众正在发生变化,从《超级战舰》、《虎胆龙威5》、《遗落战境》、到近期的《惊天危机》、《重返地球》、《环太平洋》等,这些大片在北美市场的口碑与票房都并未达到预期,但在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上的表现却依然亮眼。

中国市场正在成为一部分在北美本土消化不佳的好莱坞大片的海外乐土,无论它们的特效是否如海报上那么炫目,中国观众始终乐于买单。

北美本土难消化:“巨星+特效”模式已过时 观众不买账

在传统好莱坞工业大生产概念中,所谓“大片”就是要有巨星撑场,有特效装扮,再穿上或科幻、或动作的外衣,就可以票房上无往不利。然而近年来,这些标准模式生产出的产品却越来越难博得北美观众的欢心。《超级战舰》号称投资2亿美元,在北美地区却只取得了6500万美元的票房,该片的全球总票房为3.3亿,北美票房只占全球票房的21.6%。

同样命运惨淡的还有7月刚刚上映的《重返地球》。该片首周末三天票房只有2700万美元,大大低于贾登·史密斯与成龙合作的《功夫梦》创下的5567万美元,甚至连索尼公司保守预期的3500万——4000万都没能达到。即便是2006年威尔·史密斯和儿子一起出演的第一部作品《当幸福来敲门》,首周三天票房也有2650万,而且那部影片的成本只有5500万美元。而造价高达1.3亿的《重返地球》,不但票房滑铁卢,口碑也巨差,在烂番茄网站上,媒体评价仅12%的新鲜度。《重返地球》最终在北美地区仅收获6千万美元票房,仅占全球总票房的24.8%。与此境遇类似的还有布鲁斯·威利斯的《虎胆龙威5》,北美票房仅6735万,占全球总票房的22%;汤姆·克鲁斯的《遗落战境》,创造8911万美元票房,占全球总票房的31.1%。

如果与那些在北美市场获得成功的作品相比,你就知道差距了:2012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北美票房5.35亿美元,占全球总票房的53.2%。不久前上映的《星际迷航:暗黑无界》,在北美也有2.26亿美元票房,占全球总票房的50.1%。正如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会员杰拉尔德·皮尔里所说:“巨星+特效的模式生产出的电影,这两年能产生高票房的已经越来越少。这些东西现在只能为影片锦上添花,但想从诸多大片中脱颖而出,还真需要在剧情等方面多花力气。”

中国市场潜力大:正在成为好莱坞大片最大的海外市场

《重返地球》北美遇冷,索尼公司的全球发行总裁Rory Bruer说:“我们当然希望这部影片北美票房能更好一些,但我想其海外票房出炉后,大家会很开心的。”《重返地球》最终在全球取得的2.42亿票房中,海外收入高达1.82亿,而中国市场3300万美元的成绩,则是所有海外市场中最高的,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俄罗斯和墨西哥的票房都还不及中国的一半。

而《超级战舰》最终的全球票房是3.3亿美元,海外收入2亿多,占掉78.4%。其中贡献最大的是亚洲市场,中国以3亿1000万人民币收官,折合5000万美元,几乎快赶上北美的6500万,俄罗斯以2200万居亚,日本1998万,韩国1455万。有趣的是,主打海外的《超级战舰》第一个登陆的英国市场,却反映冷淡,仅创造900万美元票房,由此可见科幻特效大片对不同国家观众的吸引力确实有很大差别。

2012年,《3D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影片在中国市场创造了10亿多人民币的票房,最终超过了北美。中国票房市场的潜力使好莱坞越来越重视中国元素。《敢死队1》在中国上映时虽然也大受欢迎,但比起2.7亿的全球票房,中国的3178万美元的票房只占12%。然而当乐视影业注资《敢死队2》,并邀请了中国女星余男加盟后,《敢死队2》的中国票房一跃升至5309万美元,占全球总票房的24%。

中国观众爱科幻:老牌巨星+特效仍好卖

可以归纳的是,这些在北美本土难卖,在海外尤其是中国市场好卖的大片在质量上确实存在一些先天的弱点。例如《超级战舰》、《遗落战境》这样几乎不太科幻的科幻片,例如拿威尔史密斯做招牌出场却几乎只有客串戏份的《重返地球》,但是他们在中国上映无例外地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正在上映的《环太平洋》北美口碑票房遇冷,甚至没有赢过动画片《卑鄙的我2》,但在中国两天破亿的成绩已经可以预见大卖。

目前在中国市场的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观影人群逐渐产生分流的阶段,好莱坞大片依然是可以将最大众化观众吸引进影院的法宝。博纳影业华东区营运部负责人查宁在采访中表示:“好莱坞分动作文艺枪战悬疑不同类型,一般来说,有较强群众基础的、主角广为人知、有前部打好基础的(如《变形金刚》、《钢铁侠》、《速度与激情》等),一线和二三线城市都受欢迎,甚至二三线城市爆发更猛。而类似《福尔摩斯》、《少年派》、《丁丁历险记》等这种偏文艺的大片,则是一线城市接受度更高。”

中国市场面临的进口片限额、无法同步全球、档期安排难定、本土电影质量堪虞等各种复杂的问题,很多观众最想看的电影往往无法第一时间在银幕上看到,而老牌好莱坞大片依然好卖这个事实也让负责进口的部门继续选择“安全牌”大片:明星、科幻、动作、特效,而不关心它的真实质量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