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9月7日报道 (文/帼杰)现居法国的阿尔及利亚导演莫扎克·阿洛维奇新片《屋顶》成为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最后一部展映的竞赛片,为竞赛单元画上了一个鸡肋式的句点。纵观本届威尼斯,整体平淡,没有惊世之作,也没有烂到不能容忍的影片,《屋顶》延续了这一现象,并没有在最后一天给水城带来惊喜。

阿洛维奇这位早已移居法国的电影人,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对自己家乡阿尔及利亚的关注,在他的作品中,那片土地上的社会矛盾、动荡、宗教反思和人民生活始终是表达的重点。《屋顶》是其风格和主题的延续,用首都阿尔及尔五个屋顶上的五个故事的群像描写,反映了阿尔及利亚十年内战动荡所结下的恶果。

影片从一开始零碎的片断渐渐集中到五组人物和故事上:一个由强势的母亲、迷茫的儿子和神经有些问题的女人组成的棚户家庭、一个在天台被狗链拴着的神秘男人、一群在屋顶乐队排练的年轻人、一个在屋顶见证了各种丑陋交易的流浪汉和发生在另一个屋顶上的刑讯。五个故事和五组人物分有所指,贫富差异、宗教极端分子、年轻人失业问题、犯罪和宗教利用。通过五个不同故事的平行剪辑,让我们看到了在这个人们要每天清晨、中午、下午、黄昏和夜晚面向麦加方向祷告五次的城市里,罪恶和暴力在无时无刻的发生。

“这便是战争留下的恶果。”九十年代的内战给这个国家带来了不可愈合的创口,现在表面上的好转其实是军方和宗教势力联手制造的假象。从“屋顶”这个高度,你才能看到暴露在阳光下的暴力与恐惧,它们纠缠着阿尔及利亚的人民,他们不安,却不肯面对,于是依托自己的“真主”。阿洛维奇也深深表达了他对宗教极端主义的担忧。“祷告是无用的”,滥用无知信徒、宗教极端对立,这些无法改善阿尔及利亚的当前形势,民主无法在这个社会实行,因为“伊斯兰教义中根本不存在民主”,军方和宗教势力互不相让,人民只好在夹缝中水深火热。

在对阿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上,阿洛维奇是敏感的、深刻的,但他的作品社会意义大过了艺术水准,过于频繁的平行剪辑、并无特色的手持镜头、面面俱到的情节展开等等让其作为电影的价值大打折扣。电影是呈现思想的手段,手段不高明,即会影响思想的表达。

影片中,导演在五个故事里都给出了死亡的结局(除了流浪汉部分没有明确表现出来),表达了他对这国家和体制的悲观态度。本片受到阿当局和民众相当大的抵制,但阿洛维奇坚持不肯撤出威尼斯的竞赛,坚持让全世界的观众看到一个电影人对一个问题比比皆是的国家的反思。这点颇值得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