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10月19日报道 《纸醉金迷》的200万一个码头,《新三国》的超百万单集成本,让高希希成为“最能花钱”的导演。而正在央视电视剧频道热播的民族史诗大剧《茶颂》,让中国出了一个“最能花钱”的传奇编剧——景宜。《茶颂》自开播以来,以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跌宕的剧情叙事、宏大的民俗场面、精美的民族服饰等赢得一片叫好声,成为本年度民族题材的压轴大戏。该剧制片方表示:“这一切与编剧景宜的精益求精、不惜代价、奋不顾身打造民族剧精品密不可分。”

1比1复原百年前原始建筑

《茶颂》由著名白族女作家、传奇编剧景宜编剧,国家一级导演王文杰执导,由罗钢、王力可、刘金山等众多实力明星倾情出演。该剧播出后,首度在荧屏曝光的名山大川令人震撼,剧中复原搭建起来的少数民族山寨,也让人大呼长见识。

为了真实再现当年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编剧景宜坚持要剧组原地搭建还原500年前的勐连傣族“故宫”宣抚司署,以及普洱古茶坊、布朗山寨等原始建筑,这些均是中国建筑史上罕见的。制片方称:“多亏当时景宜的执着,让整部剧的历史感一下就凸显出来了,观众们反映也觉得非常棒,还有说要实地去看一看的。”

不用干活,“白养”演员20天

民族题材,在著名白族女作家、传奇编剧景宜的心里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挑选演员出演《茶颂》时,她不仅看重演员的表演功底,更看重他们的文化底蕴,以及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情。景宜称:“民族题材影视剧,是透过演员来表达民族的智慧、说话方式、美学方式,这种东西不能只靠临时表演的,得骨子里有点这个东西。”

为了让表演更真实,景宜把制作时间拉长,给演员充分深入生活的时间。景宜表示:“我就要求演员要提前20天到组,让他们体验当地生活,然后制片部就跟我说这是浪费钱,但是我觉得这是必须的。比如说在茶山应该如何走路,如何揉茶,如何跟老百姓讲话,都必须学习。后来片子出来一看,大家都说‘没白养’、没白花钱,值了!”

动物“尊享”高品质待遇

除了演员,在《茶颂》里,动物也享受着高规则、高品质的待遇,甚至连剧组里的人都对它们“羡慕嫉妒恨”。剧中,女主角南波娅的坐骑大象,是从野象谷一路吃好喝好才“哄到”剧组来拍戏的,景宜透露:“大象一天得吃200斤草,50斤香蕉,50斤苹果,然后还有50斤菠萝,上好水果都‘进贡’给它了,简直是剧组最大的腕儿。”拍戏期间,大象还“耍大牌”、“闹脾气”,连导演王文杰都得小心伺候着。

景宜称:“大象是大咖,没有它,我们仪仗就完不成,仪仗完不成,那种少数民族的高贵气质就没办法展现。所以我们在制作上,哪怕是三分钟的场景,我们都会付出比其他剧组几十倍的代价。”还有剧组从内蒙古请来的二十匹高头骏马,也都是住在布朗族人家的院子里,“当时景迈山上云南大干旱,我们全家人几天不干活,全力以赴运水,要保证二十匹马的喝和吃”。

2分钟葬礼,拍3天,调动7个县

由于《茶颂》汇聚了藏族、布朗族、傣族、佤族、哈尼族、彝族、白族、基诺族、拉祜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文化,因此该剧也被誉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万花筒”。剧中,有几场民俗仪式、舞蹈也让观众足足领略了一番边寨民族的独特韵味。其中,有布朗族的舞蹈,还有阿佤人的木鼓舞、甩发舞,气势雄浑、激情奔放,成为该剧展现民族艺术的一道风景线。

为了展现各少数民族的风俗礼仪,剧组可谓精益求精,不惜血本。剧中,有一场白族的丧葬仪式,整个葬礼时间不到两分钟,却拍了三天,期间还调动了附近七个县的老百姓,用了十几种没有见过的民族乐器,还找来民族音乐家专门制作了一百年前当地的丧葬音乐。编剧景宜表示:“我们做剧都是大投入的,为创作水准是不计较金钱的,这么做源于我的民族使命感,为了这些文化的保存和传承,我觉得很值得,所以无论我们付出多大代价,我都要把剧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