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1月10日报道 3岁的明明从幼儿园里放假回家了,刚开始不仅明明不太习惯,缺少同龄伙伴一起学习玩耍,生活没有规律,而且爸爸妈妈也不太习惯,没有充足的时间陪伴明明。寒假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虽然说明明回家了,爸爸妈妈不用再催明明早起了,不担心上班迟到了,而且有利于明明休息娱乐,身体健壮成长,但是明明寒假生活没规律,爸爸妈妈担心明明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学习生活习惯不能坚持,新年后回幼儿园又要重新培养,他们决定抓住春节教育的大好时机。

3-6岁是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关键时期,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奠基时期,千万不可忽视。现在不少的爸爸妈妈都极其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些家长平时对孩子管教极其严格,但是一放假就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寒假里最重要的就是度过春节了,春节教育意义非凡。为什么春节期间是教育幼儿的好时机呢?

一、教育容易见成效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意味着教育的周期较长,教育效果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知识的掌握要循序渐进,复习强化;习惯的养成要践行生活,长期坚持。寒假时间较长,家长有年休假,亲子教育的时间相对较长。只要家长严格要求,长期坚持,孩子的好习惯就会养成,建立稳固的动力定型,使孩子终生受益。

二、亲子关系更融洽

春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是除旧迎新的日子,是承前启后的日子。寒假里家长与孩子都掰着手指头数着日子盼新春,人人都盼新年、迎新春,人逢喜事精神爽,心情愉悦,亲子相处自然融洽。孩子为了春节获得更多的奖赏与礼物,自然会更加乖巧听话。

三、辞旧迎新展未来

春节之前是旧年之尾,春节是新年之始,春节新旧交替、承前启后、辞旧迎新,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查缺补漏,扬长避短,扬峰填壑,取长补短,促使孩子全面发展。也可以帮助孩子总结自己的闪光点、优长处与缺点,鼓励孩子树立新年的奋斗目标,有效地激发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

既然春节期间教育孩子具有诸多优势,家长们千万不可错失春节教育的大好时机喔。

网易娱乐1月10日报道 辛苦一年,年终奖终于到手。无论多少,这笔 “额外”之财总是会带来很多念想:春节里,用年终奖孝敬父母、鼓励孩子、奖赏自己;最好年终奖还能为家庭置业理财添砖加瓦。

变着花样孝敬父母

一首《常回家看看》,道不尽天下父母年迈后对儿女的依赖和牵挂。春节,当是儿女尽孝时。孝敬父母,钱不是万能的,但有钱更好。

方法一:买礼品。

“给爸爸妈妈钱,他们不舍得用的,最后还是存起来。不如给他们买东西。”在外企工作的唐女士说。前几年她给父母买衣服,但年近八旬的父母却并不领情。唐女士买的衣服不过二三百元,比起给老公买的价格上低很多,自己都觉得有点亏待父母。但父母一听衣服要二三百元,连连说她是浪费。说自己在大卖场买的衣服只有五六十元,鞋子只有四五十元,照样暖和,穿出去也不难看。

打那以后,唐女士理解了父母的心思,年纪大了,难得出门,买很多好贵的衣服没机会穿,浪费。于是,她改换策略,不再给父母买衣服。而是买补品,比如虫草、灵芝等。尽管这些物品要上千元,但唐女士想,父母身体好不上医院,自己不用请假看护,就是父母在照顾自己。

方法二:给钱。

“对老人来说,三老是吉祥三宝:老房、老本和老伴。所以,尽管知道父母不舍得用钱,但我还是每年春节会给父母一笔钱。”孩子已经上中学的李先生说,父母最后会把钱存到银行里,如今他年过八旬的父母存款已经超过15万元。有了这笔钱,爸爸妈妈活得很坦然,因为看病以及万一将来年老患病瘫在床上,看病雇保姆,自己有笔钱就不会增加子女的经济负担。

不过,细心的李先生提醒道:子女给父母钱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父母会给孙辈压岁钱,所以要把压岁钱包含进去,比如原先他每月给父母500元,过年准备给父母1000元,但父母给李先生儿子的压岁钱就有1000元,结果,李先生等于没给父母一分钱。这样的事发生一回后,再到过年时,他至少会给父母2000元。

方法三:强迫消费。

给钱不舍得用,买东西又嫌贵,那好,就让父母不得不消费。杨小姐的妈妈喜欢看电影,但如今的票价让她妈妈的这一爱好只好“不爱”,于是她买了一张面额500元的消费卡,让父母用这张卡看电影;同时她看到年老的父母平时伙食马虎,说是不高兴烧,杨小姐又到家附近的避风塘买了张1000元的会员卡,让父母时常去打打牙祭。她再三关照父母:“这两张卡今年一定要用完的,不然就过期了。”看到父母连连点头,杨小姐很得意自己的 “敬老”创意。

方法四:让父母家务减负。

殷先生是个新上海人,父母与他相隔千里。每年过年他都会给父母两三千元,但父母不大舍得用这钱。今年他不再给父母钱,而是花钱给父母请了一个钟点工,每天来2个小时烧饭洗衣做家务,每月工钱 200元,一年2400元,正好就是殷先生给父母的过年钱。

中国山东网1月10日报道 “最后一天走亲戚,终于可以解放了,不用再听三姑六婆的发问了。”今天一大早,正在读大四的李亦斐就发微薄感叹道。

初九这天,大部分上班族已经返回工作岗位,开始了按部就班的工作。不过,对于不少寒假尚未结束的学生一族而言,春节仍在继续,走亲访友也处在进行时当中。记者通过采访发现,过年走亲戚这个必不可少的年俗,也悄悄发生了一些变化。

回国走亲戚 感觉特别亲

对于大四学生李亦斐而言,今年走亲戚与往年格外不同。由于去年一年一直在吉隆坡做交换生,很久没有回家,春节期间回家过年,李亦斐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走亲访友上,从初二到初九,一天都没落下。

“以前觉得走亲戚很烦,一大家人在一起乱哄哄的,现在觉得,生活这样慌乱,人们平时都忙忙碌碌的,也就正月能聚在一起聊聊。”李亦斐说。

李亦斐告诉记者,爸爸妈妈兄弟姐妹都很多,每年走亲戚都要走很久才能走完,以前走亲戚只管吃,今年懂得帮亲戚收拾家,也可以和他们很和谐地聊天儿了。

“待在异国总是特别想家,家族里有的亲戚熟,有的亲戚不熟,今年回来,都觉得特别亲。”李亦斐说,平时出门在外对普通朋友甚至是陌生人都很客气,身边的亲戚稍微说得多一点就觉得不耐烦,今年过年走亲戚发现三姑六婆还是老样子,问东问西,嘱咐一定要干嘛干嘛,不过听她们唠叨也有一种不同的感觉。

回娘家走亲戚 风俗有变化

按照过年的习俗,已经出嫁的女儿除夕和大年初一这两天都要在婆家度过。正月初二女儿才会带着女婿孩子回娘家走亲戚,风俗认为,如果出嫁的女儿除夕和初一在娘家度过会招来不吉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一习俗在山东淄博、安徽宿州等地都逐渐淡去。

“我跟老公都是山东人,在四川工作,一年就回家一趟,但是回谁家过年成了问题。” 山东淄博的陈婕琼虽不是家中的独生女,但回家过年无法见到父母这个问题也让她感到苦恼。

远在四川成都工作的陈婕琼今年过年与往年也大不相同,她去年刚结婚,已经与同是山东人的老公在成都安家,虽说都要回山东,但是两家的距离也比较远,春节假期仅有短短几天,除去花在路上的时间更是所剩无几,于是陈婕琼就跟老公商量,过年回家改成轮流制,今年在女方家过年,明年改成到男方家过年。

家在安徽宿州的顾玉玲除夕那天就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到了娘家,一直住到大年初五才回去。她说,因为婆家在外地,平时工作生活都是在婆家,父母一年到头也见不了面,而且去年刚生了孩子,跟公婆一商量,就到娘家过年了。

独生子女亲戚稀缺 一家亲戚走几天

对于“80后”的李山而言,过年走亲戚面临着与李亦斐截然不同的处境,与李亦斐走到初九才把亲戚走完不同,李山只有一家亲戚可走:姨妈家。

“今年春节跟爸妈一起去了东营的姨妈家,年初三去的,初六才回家。”家在天津的李山说。

身为独生子的李山告诉记者,妈妈是山东东营人,爸爸是天津人,爸爸家只有一个哥哥,妈妈家只有一个姐姐,姥姥姥爷已经去世多年,妈妈也好几年没回老家与姨妈一家团聚,大年初三那天,一家三口开车去姨妈家走亲戚,一口气住到初六才走。

在春节走亲戚风俗中,往往只有各自成家的亲兄弟姐妹间才会相互走动,而下一代的表亲、堂亲则往往随着上一辈的过世不再成为“春节必走”的亲戚。这意味着,若干年后,李山在过年的时候会面临更加严重的“亲戚稀缺”,这已成为不少独生子女面临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