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1月15日报道 2013-2014贺岁档,没有哪一部电影如《救火英雄》般让我再次燃起对香港电影的信心。作为新生代导演里的佼佼者,郭子健正在接过香港电影的接力棒。他用自己的实力给港片迷一粒定心丸:香港电影还没有死。

一、一部佳作的诞生

《救火英雄》的出现,在愁云惨雾的贺岁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惊喜。因为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类型片。在中国的类型片里,灾难片、恐怖片长期缺席。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前者往往拍成主旋律,后者往往拍成科教片,而对于观众来说,这两类电影的观影感受,则基本归类为搞笑片——被气乐的。而在郭子健这里,他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首先,就灾难片而言,节奏与效果永远是抓住观众的不二法门。《救火英雄》的前半段,种种玩忽职守与官僚作派纠结在一起,合力把一场不可挽回的大灾难推向前台,在这过程中,拥有全知的上帝视角的我们,始终被那种不断升级的焦灼感所缠绕。而在故事的后半段,在大自然的伟力之源——火面前,人类的渺小与无助始终横亘在观众心头,值得称赞的是,电影中设置的险情非常真实,给人极强的代入感,这使得观众没有停下来思考的时间,只有跌跌撞撞跟在主角们后面寻找每一丝生机逃出生天。说到这里,必须要提一下本片的特效,身为特效公司的老板,谢霆锋不惜血本着力打造,不管是烈火还是浓烟,都做得现场感十足。最值得称道的是最后那一段,谢霆锋任达华安志杰在漫天粉尘中一根香烟轮流抽的镜头,每一帧都做到了极致。这么好的效果居然没有转制成3D简直就是浪费,相比之下,那些明明除了字幕之外没有任何3D效果的圈钱片,真的要停下来思考自己所剩无几的人品了。

而在另一面,郭子健并不满足于拍一部灾难片,在《救火英雄》里,他还加进了恐怖片的效果。比如,电影着力刻画的一点就是:浓烟可以影响人的神经,从而产生幻觉,在这种“心魔难除”的设定之下,郭子健可以放心大胆地制造出种种鬼影幢幢的效果。几乎每一个主角都经历了这样的心魔考验,特别是胡军在浓烟中看到死去的儿子一节,其惊悚程度足以让人汗毛倒立。说到这里,谁说只有星爷才是库布里克大人的忠实铁粉?看到骑脚踏车的小男孩,反射性地想到《闪灵》的举下手先!

可惜的是,这样一部可圈可点的片子被错误地放在了贺岁档,而大部分观众的观影习惯跟点菜一样挑明星,谢霆锋余文乐等人的票房号召力明显逊色于同档期电影。就故事本身来说,一些BUG也同样值得推敲,可以说,它离完美还差得远,但就类型片而言,它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再说远一点,在中国类型片的征战史上,又一枚基石立了起来,对于全面丰富的中国电影大工业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当街起舞的事情。

二、一个新锐的降临

如果你曾经看过我以前的影评——或者说是观后感,whatever,who care——你会知道,我是出了名的爱骂人。我骂人的原因是他们把我爱的电影糟蹋得面目全非。正如《神雕侠侣》是我最讨厌的金庸小说,原因之一就是那老东西把我的蓉儿给写成了一个绝经期高中教导主任。把艾未未他爹的名句改一改就是:为什么我嘴里常骂SB?因为我对这电影爱得深沉。

作为一枚铁杆港片迷,这些年看了太多香港电影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出尽洋相。随着香港本土电影市场的萎靡和大批香港电影人北上淘金,那些当年叱咤风云的电影人,要么思路枯竭导致老本吃透不思进取,要么为了规避审查风险奴颜婢膝胁肩谄笑,港片的骨头被他们合力一根一根地抽掉,再加上水土不服还偏偏打肿脸充胖子,于是一坨又一坨不知所云的合拍片充斥银幕。香港电影几十年攒下的家当,全被他们这几年败了个精光,曾经的东方好莱坞堕落成现在这样,实在令人痛心疾首。而即使是所谓的水准之作,也难掩皮袍下的小。《寒战》、《风暴》,统统打着引领香港电影回潮的旗号,牛皮吹得山响,结果却如拉·封丹的寓言:大山临盆了,风云变色地动山摇,折腾了半天,生下来一只小小的耗子。华丽的特效和子弹不要钱般的对战掩饰不住剧本的苍白。《毒战》和《扫毒》让港片迷见之心喜,但仔细回味却发现,这不过是香港电影用熟了的三板斧重新耍一次。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边开口便骂,骂天下可骂之人,一边对一些坚守港片的导演顶礼膜拜的原因。许鞍华、彭浩翔、杜琪峰……这些为数不多的导演,他们守住了香港电影的风骨。而新生代里面,我比较看好的,一个是刚刚拍出《僵尸》的麦浚龙,一个就是本片的导演郭子健。

郭子健的出现,对热爱港片的影迷来说,是一道福音。从《野·良犬》到《青苔》再到《打擂台》,几部低成本电影一直维持着他的高水准,为他赢得了N多港片迷拥趸。很多时候,玩小片的导演突然玩大制作会砸的一塌糊涂,但郭子健则不然,在《西游·降魔篇》里,虽然名义上他是给星爷打下手,但整部电影却打上了难以磨灭的郭子健LOGO。在这部电影里,我最爱的一节就是高老庄人肉宴。它的惊悚效果甚至盖过了星爷招牌的无厘头喜剧,也让整部电影有了不同于传统周星驰电影的味道。既可以在低成本里尽现情怀,又可以在大制作里大展拳脚,郭子健的导演水准可窥一斑。

更让人放心的是,郭子健始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一点,看看他的电影历程就知道了:

首先,他是做编剧出身的,新丁时期,几部中规中矩的商业片让他在电影界站稳脚跟,而升格做导演之后,他的所有作品,也全都由他参与编剧——这一点非常关键!中国电影从来不缺钱,陈可辛说过,想拍电影,找几个火锅店老板就够了,“傻多速”曾经是中国电影的别称,最缺的恰恰是精良的本子,话又说回来,你本子再华丽,过线太多回不来,满身小JJ阉都阉不完,再天注定的好片也会被打进无人区。所以,导演和编剧的双重身份,让郭子健的电影从来不会在剧本上找不着北,而看《西游·降魔篇》和《救火英雄》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知道什么叫做点到为止见好就收,这一点在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里,非常重要。

其次,他的电影是一脉相承又不断突破的。《打擂台》一片,功夫和怀旧完美地糅合在一起,每一个从老邵氏时代开始追港片的人都会被这部电影打动,与《功夫》形成共鸣的结果是周星驰放心大胆地和他联合执导《西游·降魔篇》,在周星驰这个出了名的死硬派手底下打工还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并拍出让他心服口服的效果,其难度不亚于制造一场十倍于《救火英雄》中的大火再把郭子健丢进去独自逃生,然而,郭子健全须全尾地活下来了!就冲这一点也得给他点233个赞。这两部电影的成功也让他得到了《九龙城寨》的话事权,功夫加怀旧的设定,简直就是为郭子健量身打造。所以,尽管这个项目还没有启动,但我现在就可以铁口直断:只要男主角别出什么妖蛾子,这片子基本靠谱——话说回来,再难搞会有周星驰难搞?想到这里不由得安心了不少。

这年头,靠谱的导演比靠谱的结婚对象还难找,我个人认为,郭子健值得押一注。而如你所知,我的话很少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