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官方下载地址

(文/赵南坊)我们在谈论“披头士”(The Beatles)的时候,谈论的不仅仅是一支乐队。他们是一个国家的国宝,是一个城市的文化遗产,是一种全球文化现象,还是一种流行乐的商业模式。地球上最知名的乐队,全方位诠释了经典的定义,“披头士”大过天。在此只盛赞音乐圈里的“大过天”。

今年的“格莱美”大奖已然想尽一切办法在表扬这支经典乐队。授予他们“终生成就奖”,颁奖现场特置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与林格·斯塔(Ringo Starr)的重聚演出,颁奖结束还要开办专场演出会,专门庆祝“披头士”登陆美国50周年。50年前的那场秀已成为重大历史事件而被后世瞻仰,1964年,“艾德·苏利文秀”(The Ed Sullivan Show)见证了“披头士”狂热的开始。

向经典致敬,任何大操办都不为过。更何况,今次“格莱美”的大礼其实还属寒酸,那项“终生成就奖”本就早该归属于大神们,非等到50周年大日子再放出,难免有投机之嫌。此外,“格莱美”其实本身就对“披头士”并不太感冒,英国国宝乐队在这里拿走过的奖杯少得可怜。如果按奖杯来衡量经典等级,他们还比不过后生“酷玩”(Coldplay)。

经典成色绝对不用靠奖杯堆砌,“披头士”的伟大毋庸置疑,他们的巨大贡献至少有三方面惠及后世流行乐。

作品。全员在世时缔造的经典作品最后都变成文化遗产享受珍藏待遇,供后人流传,助商家发财,教授后生创作要诀。如此高端,只因作品脱离了单纯的单曲或专辑的概念,晋升成为一款立体的产品。几乎每一首歌曲每一张专辑,都具备一套涵盖创作背景,歌词大意,歌曲诉求以及背后故事的系统化解读。简言之,就是被当作一项课题被研究,所以大学里出现专门研究“披头士”文化的院系一点都不意外。乐队诸多经典,小则指引有志者步入音乐行业,大则引爆一个时代,著名的Brit-pop 时代简直就是在向“披头士”致敬。作为大神的故乡,英伦三岛一直致力于将吉他摇滚传承发扬,大多乐队都以被奉为“披头士”二世为傲,所以历代英国乐队多少都带着前辈的影子。

模式。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偶像组合,但以乐队形式存在的“披头士”依然成就了最伟大的偶像团体。这是模式的胜利,高度商业化运作助乐队修成万人迷,当年席卷全美的“披头士”狂热正是最佳成功案例。后辈从“杰克逊兄弟”(Jackson 5)到“单向组合”(One Direction)的成功都验证了披头士模式的高效。此模式同时惠及主流以及非主流圈,让流行的更流行,让不流行的流行起来,“酷玩”、U2等天团级乐队的顺利主流化即得益于向前辈的取经。独一无二的“披头士”开辟出后人皆适用的商业模式,不仅因为是先行者,还因为他们把每一种可能都做到了极致。

周边。作为全球偶像,影响力不仅限于音乐作品,人格魅力,行为举动,甚至是八卦新闻都可牵动大众的神经。“披头士”当年的风行期正是集齐以上所有特质。四位成员个性鲜明,分工明确,各位人格魅力突出,出色扮演自己的角色,组合在一起就能轻松满足各类口味粉丝。群众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款。队中核心,列侬(John Lennon)和麦卡特尼更是充分践行“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信条,除专职当偶像外,他们还上演行为艺术呼唤和平,发表政见深度参与社会活动,即使退休还会兼职担任文化大使。后来的摇滚明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这份“超人”般的使命感,其中尤以波诺(Bono)为知名代表。

偶像的最强功力就是在于为崇拜者重塑世界观。“披头士”即是塑造了摇滚圈的世界观,是他们定义了后世主流摇滚乐的样子以及摇滚明星的做派。他们产出的一切都是财富,除了经典作品随着流传的还有各种八卦,比如每首歌曲创作背后的趣闻野史,再比如队内成员的私人交往。经典如“披头士”,连他们的每一段小八卦都会永垂不朽。

一周欧美新歌推荐:

Kylie Minogue-《Into the Blue》

Trey Songz-《Na Na》

David Guetta-《Shot Me Down》

Zedd-《Find You》

Austin Mahone-《Mmm Yeah》

Sam Smith-《Money On My Mind》

Eric Church-《Give Me Back My Hometown》

Lea Michele-《Louder》

Busta Rhymes-《Thank You》

Tinie Tempah-《Lover Not a Figh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