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试行国产电影属地审查制度的通知》,宣布从今年4月起进一步下放审查职权至省级广电部门。审片职责下放,对片方来说,免去奔波等待之苦,对观众来说,更多新片能尽快进入院线。但也有业内人士提出,此举仅是广电总局日常工作之“瘦身”,对有争议的影片和敏感题材影片,命运仍然掌握在电影局手中,省级审查依然不可能使《天注定》这样的片子走进影院。

电影审查职责下放究竟会对电影市场产生怎样的震动?进口电影是否也能跟进加速审查?知情人士“电影市场观察者”详细解读了电影审查职责下放的详细流程,并分析了此举可能引发的影响。

审查职责早已逐步下放

“这几年华谊的片子都是浙江审的”

早在2004年5月,浙江省广播电视局电影审查中心就在横店成立,这是自国家广电总局下放电影审批权限后,首批3个获得地方审片权的省市中最早挂牌运行的地方电影审查中心;2010年,广电总局明确“一备双审”制度,将部分影片的备案、初审工作下放到省级广电部门;2013年,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关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取消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的内容;2014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试行国产电影属地审查制度的通知》,宣布从今年4月起,进一步下放审查职权至省级广电部门,省级广电部门负责本区域内除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影片、重大文献纪录影片、中外合作影片外的各类影片的终审。

“电影市场观察者”告诉记者,事实上,从几年前起,华谊的电影都是在浙江省广播电视总局电影审查中心备案审查的。很多电影公司在浙江横店落户,这些公司制作的电影就直接在浙江省备案,通过审查并走入影院。浙江省是之前试点的6个省市之一,这次的《通知》将电影审查职责全面下放,更多的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权力下放,也是为了配合大环境。自此之后,广电总局就不再需要承担每年至少600多部电影的繁重审查工作,避免候审影片积压。

审片流程并未简化

“公映许可仍由总局颁发”

全面下放审查职责到省级之后,对片方来说确实省时省力,一方面不需要每次都跑北京,到广电总局送审备案,另一方面,等待审查结果的时间也大大缩短。在省级电影审查中心备案之后,只需要在总局做备注进行重复备案即可,总局可能以后都不再需要审查剧本、故事梗概,只有有争议的片子才会送到总局复审。审查职责下放之后,电影审查的周期缩短是片方得到的最大利益,有的省一年只有一两部电影送审,过审速度较快,像是浙江、广东这种一年送审三四十部的省市,平均每个月也就只有两三部影片,审片效率不可同日而语。而在全面下放审片职责之前,电影局一年六七百部片子,平均一天就要审两部。

不过,根据“电影市场观察者”提供的信息,一部电影的审查可以由省级进行,但上映的“绿本”——公映许可证,还是广电总局来发,从流程上来说并没有简化,只是事务性的工作精简了很多——在省级审查中心填好许可证,到总局盖一个章就行了。

省级审查时有争议仍需提交总局复审

“涉及到民族、宗教,省级是做不了主的”

省级审片中心具有最终过审的权力,但一旦出现争议环节,最终掌握电影命运的仍然是广电总局。如何界定一部电影是否有争议?省级电影审查中心一旦确认某部影片含有《电影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中列举的相关内容,或评审委员之间不能达成共同意见,对电影看法不一的时候,这部电影就要递交给总局复审。

“涉及到民族、宗教,省级是做不了主的,国家也很慎重。”“电影市场观察者”认为,很多朋友对电影审查有误会,“不可能开放审查,美国也没有放开审查,美国的电影家协会难道是吃干饭的?英国不也审查吗?民族、宗教方面出问题的话很容易把国家卷入到政治纠纷中,这也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涉及到民族、宗教、战争、历史等可能产生争议的题材,都要慎重。”

有了争议的片子,在电影局复审之后一般有两种结局——要么拿回重剪,要么不得公映。不过大剪刀其实并不掌握在电影局手里,电影局的复审只给出影片调整意见,版权方根据意见调整,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蹉跎,要反复修改到大家都满意为止。如果拒绝调整修改,就不可能拿到公映许可证。《天注定》正是如此,不能修改就不能公映。外片也同样适应这个规定,获得了引进资格的外国电影,如果不能通过审查同样不能进院线,或者剪镜头,或者禁公映,或者劝换片子。

引进片审查职责仍属电影局

“地方局无权引进外片,也就无从谈审片”

2013年上映的《被解救的姜戈》闹出乌龙,刚刚上映就遭遇紧急撤档,引发了观众对外片审查的热议。外片审查也一向是舆论关注的热点,不过,据“电影市场观察者”的介绍,这次职责下放根本不包括引进片,省级电影局无权引进电影,也就无权审查引进电影。“全中国只有一个机构可以引进外片,就是中影集团进出口公司,别无分店。”不管是分账片,还是批片,都只能通过中影进出口公司引进,由中影或华夏发行,其他代理公司有协助发行的权力,地方局对这个领域完全没有干涉。

所谓分账片,是国内公司与国外片商通过谈判,并报批进出口公司获得许可之后才可以引进的电影,如电影《乔布斯》即是分账电影,国内公司与国外片商按比例分割票房收入。批片则是指在34部分账片名额用光之后,国内公司仍有意买断并申请引进的国外电影,批片也同样需要向进出口公司报批,等待指标。

从理论上来说,在指标内的分账片和批片都是可能进入院线的,不过它们也需要经过电影局审查。有时候一部进口片拿到了指标,却没有经过审查,就无缘内地大银幕。广电总局有专门的审片委员会审查进口片,过审后才能进入发行环节,其审查标准也是按照《电影管理条例》,生杀大权仍然掌握在电影局。

审片职责全面下放固然是变革之举,但从实际效果来说却显得隔靴搔痒。对此通知,部分电影片方和媒体人未作出热烈的积极响应,老导演谢飞曾在微博上评论“换汤不换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也调侃说:“观众原来能看到什么,现在还能看到什么,原来看不到的,现在也还是看不到。”(文/森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