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9月8日报道 在本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华语电影与电影人呈现出整体阴盛阳衰的态势。陈冲、许鞍华、文晏三位女性电影人分别出任主竞赛单元评委、地平线单元评委会主席以及地平线单元评委。三部参与展映、主竞赛与闭幕的影片《亲爱的》、《闯入者》与《黄金时代》不是以女性作为主角,就是描述女性主题。威尼斯电影节华语电影与华语电影人的阴盛阳衰,一方面是中国电影尤其是文艺片现状的一个缩影;另一方面也是华语电影与电影人对于国际电影节的一种生存策略。

华语电影人阴盛阳衰 女性题材影片唱主角

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有三部华语电影参与到电影节的官方环节,陈可辛导演、赵薇黄渤主演的《亲爱的》参与展映环节,王小帅导演,吕中主演的《闯入者》入围主竞赛单元,许鞍华导演、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成为闭幕影片。从题材上看,《亲爱的》讲述失孤与打拐题材,影片除了讲述黄渤寻亲的故事之外,更多着墨于赵薇饰演的人贩子之妻与被拐卖来的孩子之间的亲情故事;《闯入者》讲述吕中饰演的老年妇女因匿名电话而陷入生活危机,从而牵扯出陈年恩怨的故事;《黄金时代》讲述了由汤唯饰演的民国女作家萧红传奇的一生。三部影片无一例外将目光对准了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年龄层、不同阶级的中国女性,而三部影片的主演赵薇、吕中、汤唯也成为了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华语演员的代表,其中吕中一度被认为是本届电影节影后的有力争夺者。

在评委方面,女演员陈冲成为主竞赛单元七位评审之一;香港女导演许鞍华成为地平线单元评委会主席;《白日焰火》制片人文晏则成为了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未来之狮”最佳处女作奖评委。三位中国女性电影人分别担任三个不同竞赛单元评委,而三位评委也均是此前曾在威尼斯电影节有过不错成绩的女性电影人。陈冲主演的《太阳照常升起》和许鞍华导演的《桃姐》都曾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桃姐》主角叶德娴还摘得威尼斯影后;文晏2013年曾凭借《水印街》参与角逐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未来之狮”最佳处女作奖。无论是三部华语片女性化倾向,还是三位女性评委的集体亮相,都在体现着华语电影与电影人在威尼斯电影节上阴盛阳衰的整体态势,而这样的局面形成即有华语电影自身的原因,也有华语电影在整个国际电影界生存环境的问题。

华语文艺片偏重关注社会问题 女性题材视角更为柔和

香港导演许鞍华不仅是本届威尼斯电影界地平线单元的评委会主席,也是各大国际电影节的常客。许鞍华就指出,参加国际影展的电影在题材上可以大致分为几类,“一种是专门地描述虚无,一种是控诉一些制度,一种是说少数民族或小众边缘人的生活。”而在这三种常见题材中,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中国电影人又特别倾向于第二种,而因为社会制度等原因,第二种题材的中国文艺片也较为容易引起国际电影节的关注。例如本届参展的《亲爱的》就涉及到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些社会、制度、阶级问题,而参赛的《闯入者》则在亲情伦理片的外衣下讨论了历史问题对于亲历者及其后辈的伤害。

而从某种角度上,控诉制度的文艺片在中国国内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例如此前贾樟柯参赛戛纳的影片《天注定》就最终没有能够通过审查在国内上映,所以中国文艺片导演也一直在寻求既符合国内审查制度要求,又能够展现出令国际影展感兴趣的社会批判色彩的切入方式。而其中女性化视角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女性化视角相对温和,更容易以亲情等方式进行包装缓冲,避免太过尖锐的社会批判,从而在外形上符合审查制度要求,而在内核上又能完成社会批判的态度。

今年威尼斯的两部得奖影片《寒枝雀尽》与《邮差的白夜》都属于许鞍华口中“专门地描述虚无”的影片。

华语电影与国际水平仍有差距 女性题材更易取巧

而此次作为闭幕影片的《黄金时代》,则是许鞍华口中的第三类题材,即“少数民族或者小众边缘人生活”,这也是女性题材在面对其他文艺片竞争时的一个优势所在。毕竟在全球大多数文化语境中,女性仍属于弱势群体,而女性题材影片也就先天带有“小众”属性,像《黄金时代》将目光对准民国时期的女作家萧红,其小众性与边缘性沟通构成了其独特性,也自然容易受到电影节的关注。

而华语电影通过女性题材来博得国际影展的关注,无论是出于平衡还是出于取巧,也是在另一方面体现出中国文艺片还是与当下国际电影节文艺片的领先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如果不采取一些博取关注与眼球的方式,不光是缺乏对奖项的竞争力,甚至是不具备与国际影展上真正优秀的影片同场竞技的水平。

例如今年威尼斯的两部得奖影片《寒枝雀尽》与《邮差的白夜》,都是属于许鞍华口中“专门地描述虚无”的影片,但是两部影片无论是在拍摄手法还是呈现效果上都体现出华语电影目前难以企及的高度。洛伊·安德森的《寒枝雀尽》由大量几乎毫无关系的片断组成,松散的段落式结构,一场戏一个固定机位长镜头,在风格上洛伊毫无意外的坚持着自己,粉刷出一张张小丑般的白色脸谱,完成对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的另类解读。

而俄罗斯影片《邮差的白夜》中大部分演员都是从没有过表演经历的当地居民,导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用细致入微的镜头,呈现了他们的模样以及生活的状态。这些既有实验性质但又不乏观赏性与思想性的影片即便没有任何取巧的手段,依旧在国际影展上大放异彩,反过华语文艺片,能做到这样水准的影片几乎没有,而在追赶上国际水平之前,华语文艺片在一段时间之内恐怕很难完全拜托以女性题材取巧的参展方式。

作者:润之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