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布拉德·安德森

编剧: Joe Gangemi / 埃德加·爱伦·坡

主演: 凯特·贝金赛尔/ 吉姆·斯特吉斯/ 布莱丹·格里森/ 迈克尔·凯恩/ 本·金斯利

类型: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4-06-14(上海国际电影节) / 2014-10-24(美国)

剧情简介:本片改编自爱伦·坡短篇小说《塔尔博士和费瑟尔教授的疗法》,一位哈佛医科毕业的学生来到一家精神病院就职,他发现真正的医生护士都被关押,整座医院已经被歇斯底里的病人所控制。

推荐理由:游走在理智与疯狂间

《地狱病院》改编自爱伦·坡短篇小说《塔尔博士和费瑟尔教授的疗法》,原著的情节十分简单,主角应邀造访一家疯人院,中途越来越觉察看护人员的行为颇为怪异,最后他终于明白,原来院中病患和医生的身份已做了调换。除掉开头结尾,小说只有两个主要段落,先是院长带着主角四处参观,并讲述一种乍听新奇、细品令人不寒而栗的特殊“疗法”;高潮戏发生在晚餐桌上,主角目睹医生护工们的表现越来越荒唐离谱,大惑不解之际,被羁押的真正医护们冲入房内,把他从难以置信的局面中解救了出来。

这篇小说已多次被搬上银幕,最早是1913年的法国默片版,1932年的德国版是把该故事和另一篇《黑猫》糅在一起,此后西班牙、波兰、墨西哥、捷克的电影人都借用过该素材,而此前所有的版本中,以1973年的美国版最为出色,虽然因成本低廉,被淹没在数目庞大的爱伦·坡影库中。原著采用见闻录的样式,主人公没有参与到叙事中,作为一个旁观者,耳濡目染了一起匪夷所思的奇闻。这样的结构很适合短篇小说,但没有主动性的主角在银幕上是不合适的,必须要改造成挑战暴政、拯救受难者、完成爱情追逐的典型英雄式人物,《地狱病院》成功地将单个点子支撑的短篇小说扩写成引人入胜的悬疑大片。

影片增添了许多现实的厚度,为荒唐的故事前提增加了可信度:疯子管理下的医院暴露出许多问题,锅炉烧不热,缺乏补给,疯子中存在“内奸”,疯子“院长”需要培养一个门徒继承他的统治;另一边,被关押的医护人员疾病缠身,即使逃离也是被追猎殒命,无法像小说结尾那样,狂风暴雨般瞬间扭转局面。小说中重点描写的餐桌乱舞一段,影片中只是点到为止,说了一些有关性的粗俗笑话,那些让我记忆深刻的挑战节操和动物扮演的疯狂游戏,没能再现,这是比较不满意的地方。从看到预告片那刻起,我就期待这几幕被真人演绎,竟然被略过了。

片中有一条支线,是吉姆·斯特吉斯所饰的年轻医生尝试治疗病人。有别于正牌院长残暴施虐的“圈养”和冒牌院长分配职能的“放养”模式,他在两者间取得了折中——通过耐心,尊重,理解和善意的欺骗,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友善配合。相比前两种,这样充满人道的对待和治疗方式,无疑最令时下的观众感到亲切。影片的时代背景被大幅度改变(小说写于19世纪40年代),放于19与20世纪交界,那是告别黑暗时代,迎来医学新曙光的象征。结尾天高云淡,阳光四射,芳草庄园中翩翩起舞的温馨画面,也一改此前阴森,肮脏,潮湿,扭曲的视觉印象。随着时代的交替,旧时代的愚昧残酷也随着被烈火灼烧的疯人院,一去不复返了。比较吊诡的是,很多爱伦坡小说都以火烧大宅作为结尾,《塔尔博士》难得免俗一回,却又被电影拉回了这条轨道,我也不知该弹还是赞了。

严格来说,此片不恐怖。故事很严肃,但气氛并不肃穆,笼罩在疯子嘉年华式的大呼小叫里,叫人哭笑不得外加几许毛骨悚然。确切来说,那是一种被无理智环境包围而万分糟心的折磨感。影片深得爱伦坡小说的精髓,还原了我初读爱伦坡小说时的感受,徘徊在生与死、理智与疯狂交界的哥特漩涡里,华丽中包裹着疯狂因子,摧毁情绪的定时炸弹似乎随时会爆炸,一切都充满着不可理喻又令人深深着迷的变态吸引力。如果有什么恐怖,那就是恐惧自己看完之后也变得三观颠覆,神智失常。

由于原著的谜底在影片第一幕就被揭开,剧本重构了一个新的意料外真相。比较遗憾的是,此片跟《禁闭岛》在卡司和故事前提上都太接近,偏偏结尾也如出一辙,很难不让人往这方面联想。主创在掩盖方面做得倒挺扎实,没有《禁闭岛》那样对主角精神状态一丝一毫的暗示,观众即使有这方面的猜疑,也是转瞬即逝。好的悬疑片编剧就像魔术师,用大动作掩盖小动作,在一堆一望而知的疯子中,一个伪装足够高明的同类完全不扎眼。似乎为了对得起爱伦·坡的名头,这转折像是剧本写完后额外安插的,可有可无,虽然不会让人觉得画蛇添足,却也没能在情感上做一把助推,无法达到《非常嫌疑犯》那样浑然天成,叫人拍案叫绝的境界。(文/方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