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辞旧迎新日,伴随着大年初一的鞭炮声,意味着猴年真正意义上的到来,按照惯例我们还是要免不了谈谈关于这方面的话题,而各类作品中最具代表的猴子形象,其来源当然都是永远的大圣。

作为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学中可以说最经典的一只猴子角色,孙悟空和西游记自然不用再多加介绍。单是国产动画和这个名字的因缘,早在上个世纪就已开始。但凡谈及最早的国产动画,难免都要从当年的经典之作《大闹天宫》说起,而《大闹天宫》的幕后,则是为国产动画奠定最初基础的万氏兄弟。

万氏兄弟是中国动画、或者说美术片在各方面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开拓者。包括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四人。他们自幼喜爱绘画,1925年绘制成功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1926~1940年万氏兄弟合作完成了《大闹画室》、《国人速醒》、《民族痛史》、《龟兔赛跑》、《骆驼献舞》等多部动画短片。1941年,完成了近代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片——依然是和西游悟空有关的《铁扇公主》。

《铁扇公主》可谓是西游记故事最初走上动画银幕的开始,万氏兄弟原本打算趁势把《大闹天宫》的故事一并完成推出续篇,但最终因为当时环境艰难未能成功,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万氏兄弟才有机会一展才华,60年代开始,当时已经就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万籁鸣和唐鸣联合执导了建国后第一部彩色长篇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上下两部完成于1961年和1964年,孙悟空的经典形象一经诞生,就注定了其日后定会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中国动画带来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深远影响。几十年来,《大闹天宫》在国内外获奖不断,一直都代表着国产动画昔日年代的巅峰水准。

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闹天宫》的前身《铁扇公主》还曾影响了海对面的另一位大师,手塚治虫。漫画家出身的手塚在少年时看到《铁扇公主》后,受到感触而决定要在日本作出同样的动画,才有了之后日本动漫的发展辉煌。而手塚本人对中国传统神话传说也情有独钟,也曾连载过一部名为《我的孙悟空》的搞笑漫画,先后于1960年被改编为动画《西游记》和1967年的动画《悟空的大冒险》。

1981年和1988年手塚治虫两度来到中国,都特意前去和自己昔日的偶像万籁鸣见面,并合作过一张孙悟空牵手阿童木的插画成为美谈。而在1989年和1997年,这两位日本和中国的动漫大师先后去世,2003年,在阿童木诞生50周年之际,手塚动漫公司推出了手塚治虫倾注了特殊感情的遗作《我的孙悟空》。2004年11月,在万籁鸣忌日前夕,这部动画片改名为《孙悟空》, 终于“回到”了中国。

从《大闹天宫》开始,似乎就注定了国产动画和孙悟空的不解之缘,此后几十年的作品里,《金猴降妖》、《三打白骨精》、乃至《宝莲灯》都免不了继续沿用这方面的题材和角色。当然对于上世纪出生的一批人来说,1999年的52集动画片《西游记》同样也是一段特定的回忆,作为央视第一部动画巨作的《西游记》在当时还算是把西游这个题目交出了一份尚可的答卷,主题歌“白龙马,蹄朝西”也是至今很多人看到就能不自觉唱出来的程度。

整整数代人的大圣情结在去年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后得到了最好体现,同样仍是以西游记和孙悟空为主题,《大圣归来》以优秀的口碑引发网友观众的热烈追捧和媒体的广泛报道。更创造了动画电影的票房奇迹,成为新一代国产动画少有的现象级作品,对很多人来说,所怀念的不仅是孙悟空这样一个经典,更是多年来对国产动画的期许,等待多年的爆发,从《大闹天宫》到《大圣归来》,半个世纪过后的国产动画有所改变,但还远不够,相比同样挣扎前行的国产游戏,国产动画的每一步更加艰难。

本土之外,在二次元领域里最重要的日本动漫也不乏对孙悟空和西游记的塑造,除了前面说过的手塚治虫外,其他同期的漫画大师如赤塚不二夫、藤子不二雄、小池一夫、永井豪等人都画过部分西游相关作品,动画方面同样早在1960年,东映就制作了一部名为《西游记》的剧场版,至于在诸多作品里借用西游主题的典故再创作,更是家常便饭,比如机器猫的剧场版就有一篇《哆啦A梦:大雄的平行西游记》。

当然说起对孙悟空再创作最成功的代表,当然还是鸟山明和他的《龙珠》,也正因为龙珠的存在让悟空这个名字有了大圣之外的别样含义,而从造型上来说,《龙珠》中的悟空除了名字以及跟头云、如意棒这些要素外,和传统的西游形象的确没多大关系,唯一还有着“猴子”印记的地方是赛亚人满月变成巨猿的设定,从造型上来说也更似西方文化中的金刚猩猩,至于某些创作更过头的作品,如峰仓和也的《最游记》,那才真的是除了名字之外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作者:山之边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