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后现场]马頔:我的矫情也是我的细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音乐后现场]马頔:我的矫情也是我的细腻

网易娱乐专稿9月22日报道 如火八月,东风日产联合网易云音乐发起的“理想在路上——理想音乐行走季”活动西安站启程。此次,音乐人马頔走访西安,通过探访当地原创音乐人,探寻最纯粹的原创音乐理想,拍摄国内首部音乐公路电影。网易云音乐《音乐后现场》全程跟拍纪录了公路电影的录制过程。马頔探访了阿宫腔艺人柳小宝、陕西方言组合黑撒乐队,通过镜头记录这些草根音乐人追逐理想的过程与故事,融合了西安当地浓厚的音乐氛围和历史风情。

西北民谣和摇滚重镇西安因为深厚的历史底蕴、粗犷的人文风情而产生了独树一帜的原创音乐氛围。除了拥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戏曲外,西安更孕育了一大批摇滚音乐人,成为中国摇滚的发源地之一。

云音乐:自己对这次拍摄有什么期待?

马頔:自己觉得其实还是挺好玩的,以前从来没接触过,每次来西安这边也都是演出,对西安基本没有什么了解,除了几样还不错的好吃的。

马頔:早上平均五点起来,以前在北京没有演出的话,基本五点我才睡。

马頔:既然你要做这事就尽量把它做好,大家都很忙。每一个步骤大家都在用心,你自己不用心的话,我觉得说不过去。

谈及赶集的农村生活:

马頔:我还挺怀念的,就因为我小时候也是这么过的。我基本上寒暑假的时候都在河北农村,厕所都是在一个巨大的坑里,搭两个板。厕所下面养猪的,相对那边的条件,可能这边条件更优越一点。赶集对小孩来说是特别好玩的事,你可以看到好多人,各种好吃的,还有表演。

阿宫腔也被称为“北路秦腔”,至今已经拥有两千多年历史。它由秦朝宫廷乐舞演变而来,因为阿房宫而得其名,腔调委婉曲折,颇有南戏之韵。阿宫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浅显朴实的唱词道出了陕西人的日常生活气息以及他们心中的历史物质文化遗产。而西安除了拥有古老的城墙,还孕育了张楚、许巍、郑钧和黑撒乐队等摇滚音乐人。他们用不一样的音符展示出古老长安的现代风貌,用嗓子延续着秦腔的粗犷,创造着独特的本土摇滚音乐。马頔在此次拍摄中,向阿宫腔艺术家柳小宝拜师学艺,早晚勤练基本功苦学秦腔。

谈到秦腔的学习:

马頔:就是你看他们在台上的时候,你觉得他们挺神奇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范出来都特别正。你自己想做的时候,当然你看的时候特别简单,你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发现原来不是你想的那么容易,因为它真的是需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功力才能在舞台上有一个特别完整的表现。你唱和所有的动作都要结合在一起,不可能是这几天都能学到的,你只是抓到一些神,抓到一些表,但是神的东西根本就触及不到。

谈到练习戏曲身段:

马頔:对,刘老师刻意没让我有武戏的这个,第一说我太胖了。

马頔:第二是武戏更吃功夫,你身体的条件,你要从小去,真的是童子功练出来的。你的柔软和你整个气息,就是武戏你也要唱,你还要有那么大的动作,作为一个非专业的人来说,不可能一下就能完整的表现出来。今天其实文戏唱了半天,我觉得离真正能上舞台还差了几十年,更别说武戏那就只有丢人现眼了。

马頔:对,语言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说了二十多年北京话,我连唱歌里面都北京味那么重。突然改变自己的语言,然后还是秦腔的这种语言表现,就发现自己还挺吃力的,没什么语言天赋,所以记的时候都是拿拼音注音,升降、韵这些东西。

关于对秦腔文化的倾佩:

马頔:对我太宽容了,他根本就没下手,还是挺温柔的。而且非常细心,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都是包括今天扮上之后去唱,我估计就面目全非,表现的。

马頔跟北京的八零后们来自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城市,看差不多的书,被流行音乐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也拥有同样叛逆又不够叛逆,大胆也不够大胆的惨淡青春。和大部分孤独又反叛的小孩一样,马頔从书里找到安慰。从选秀节目翻唱他的《南山南》开始,他的成名的路也并不复杂。从偶尔在livehouse唱歌到认识尧十三成立“麻油叶”厂牌。一直等到他和“麻油叶”的好兄弟尧十三和宋冬野一起签入唱片公司,又下决心从安稳的国企辞职专心做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孤岛》,才正式成为如今的音乐人。他就像你身边的一位同龄的年轻人,这是他真实的人生,就像他也曾满足于自己世界里的矫情和悲伤。

觉得自己渺小:

马頔:我没太敢讲,我觉得你不能拿你自己浅薄的东西和历史那么厚重的东西去碰,你没资格现在。

马頔:还是多学吧,你要想有新的尝试,就要有新的眼界,你要去把自己想要表达出来的完整表达出来,你就要去不断的学。

马頔:小学生,自己做的音乐其实也没那么好。按照真正的音乐人来说,我这就是小打小闹,我也不是坚持了很多年,我也没真正学过这个东西。你说我的音乐能高级到哪去,它只是表达了一个矫情的年轻人对自己的一些看法。

马頔:表达的东西不太一样了。以前就是情爱的东西,矫情的比较多,现在同样矫情,但是矫情的点可能不一样了。

关于别人的看法:

马頔:完全不在意不太可能,但是有些时候确实对于人来说,人对人的偏见大于音乐本身。有一个思维定式的时候,不会跳出这个思维定式去看你,独立的看你做的东西,这个没办法改变,这是无解的。我先做好自己吧!

马頔:不管是说你好还是说你不好,你都可以接受过来,变成自己的东西。出于本卫的思想来说的话,还是想把这个东西做的细致。而且这个东西最多的是想表达自己,更多的还是听自己,客观的意见去摄取你自己觉得需要的就可以了。

听到非议如何真性情面对:

马頔:不看,这是最直接的能让你心态平和的,谁会看到对自己那种攻击性言论也好或者是居高临下的指导也好,你会高兴的吗?当然,我也会看一些很客观的意见,尽量去滤掉那些没有营养的评论。我觉得,你只能尽力做到,完全做到不太可能,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情绪。

马頔:我是比较实诚的人,所以我想什么,就说什么,我不会装。就是嘴比脑子快,有时候说出来了,其实后来一想,不应该说这个。但是,说都说了怎么办。

关于成名的利弊和烦恼:

马頔:不是这么讲的,其实有时候我都觉得,我做音乐,没想到能挣钱。确实挣的钱比以前多多了,尤其是选秀之后。这个是不能否认的,但这也是唯一的变化。其实有钱没钱,最后我还是以兴趣为主的。我没钱我不想做这个了,我觉得这个东西没法带给我更大的乐趣了,我转一行,我上班去,我找一个我自己喜欢的职业。

马頔:我最大的理想就是好好活着。

坚持好好活着!

首部音乐公路电影记录了马頔探访草根音乐人的过程及他们的理想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到民间音乐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也让更多怀抱理想的草根音乐人为大众所知,获得大众的支持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