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卫·林奇说自己不会再拍电影,因为这行业氛围已经不对了

电视剧《双峰》在停摆 25 年后重新播出在即,它的导演大卫·林奇却传出了不会再拍电影的消息。

大卫·林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将不再拍电影。他对此给出的原因是自己不再理解和喜欢影坛的环境氛围了。

“事情变化太多了,”他说。“有些可能称得上伟大的电影作品票房表现并不好,而一些票房表现优秀的作品却并不符合我的价值观,不是我想去做的那类。”

大卫·林奇没有指名道姓点评具体的电影,不过他所说的现象并不新鲜。电影创造力的稀缺导致电影公司们更偏爱那些成功积累起观众的电影,并延续这样的套路,近年来屡屡攻占票房榜的各路续集系列片就是明显的例子。

而一些实验性的作品往往只能以独立电影的姿态亮相银幕。名声显赫如大卫·林奇,他执导的电影作品这些年在票房成绩上其实并不出彩。2006 年的《内陆帝国》,集合了诸如离奇诡异的视觉呈现以及角色设定等经典的大卫·林奇元素,不过这部电影最终只获得了 400 万美元的本土票房,在大卫·林奇执导的电影中排在倒数第二,仅仅高于他 2014 年执导的音乐纪录片《大卫林奇之杜兰杜兰:回归真我》。这部纪录片的存在感也不强,甚至许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为了确认大卫·林奇是否真的会不再执导筒,媒体问他的问题是《内陆帝国》会不会成为他最后的电影作品。(大卫·林奇给了肯定的答复。)

如果大卫·林奇真的不会再拍电影,这无疑是影迷和影坛的损失。他拍出过《穆赫兰道》、《蓝丝绒》这样极具特色的电影。他诡异迷幻的风格以及离奇的剧情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他独到的风格常常被评论家们称为“林奇主义”。《卫报》在 2007 年的一份导演排行榜上称之为当代最重要的导演。

不过,大卫·林奇的身份并不只是电影导演。他是画家,作品风格前卫先锋,他拍过广告,广告内容和他的电影一样脑洞大开,时不时参与电影配乐创作的他还发行过唱片。所以,即使他放下电影导演的角色,他还是可以以其他身份诠释“林奇主义”。

即将在 Showtime 上于 5 月 21 日播出的电视剧《双峰》第三季便是这样一个例子。90 年代首播的《双峰》以叙事风格和对镜头、色彩的独特处理方冲击了当时模式化的肥皂剧行业。虽然播出两季后遭砍,它仍然被视为是最经典的电视剧之一,并启发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作品,比如 J·J·艾布拉姆斯的《迷失》。

在采访中,大卫·林奇还表示了对《双峰》过度宣传的不满,说太多的宣传反而会毁掉观看体验。这也是他一直对情节保持神秘的原因。“观众想在适当时候知道一切,然后就不再关注了,”他说。“所以,就我而言,我在看之前不想知道任何东西。我想在没有任何概况下去感受,想进入到一个世界就让事情如期发生。”

宣传攻势和观众情绪的“变化”,或许也是促使他不再执导电影的因素之一。

当然,影视圈里不乏说退隐却后来食言的大导演,频繁复出的宫崎骏、曾说过只拍十部电影的吕克·贝松都是这样的例子。如果大卫·林奇之后又拍起电影,这会是一个并不令人吃惊却值得庆幸的消息吧。

题图来自:Wiki Commons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