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专稿7月18日报道 (文/颜公子看剧)《我的前半生》自从播出以来,就引发了一场场关于三观、婚姻、恋爱、工作等各方面的碰撞与辩论。凌玲这样的小三在现实中真的存在吗?唐晶与贺涵为什么始终走不到一起?闺蜜爱上了自己的男朋友该怎么办?面对离婚官司该如何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现实主义题材的剧集,一旦切肤必然阵痛。

讨论有很多,观点也有很多。在这种碰撞之中,收视率连番破2。一部电视剧,能够引发话题的发酵,引起对剧情、对人物的讨论,一定是因为戳中了观众的共鸣,引发了观众的思考。它在表达,而非灌输。不管喜不喜欢、认不认同剧中所表达的观点,观众都能因思考而得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这于电视剧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更何况,《我的前半生》或许代表了目前国产都市剧的最高制作水平。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跳蚤

《我的前半生》确实不够亦舒,罗子君也确实不是亦舒笔下的女子,但仅仅因此而否定这部剧,那就太偏颇了。从本质上而言,电视剧与原著,其实讲的是一回事,即女性的独立过程。不能因为一开始的罗子君充满了庸俗,就断定这部剧对女性充满了恶意,而看不到在罗子君独立的过程中,对她前期表现的批判与讽刺,对她后期独立后的奖赏与称赞。只不过,亦舒有她体面的方法,而电视剧里,更多的纠缠在世俗的无奈里。但恰是这份世俗的真实与细致,是要为之拍案叫好的地方。

谁不希望生活永远是体面的,但有时候就是一地鸡毛。每个人都希望能活成唐晶,可不能否认的是,绝大多数人都还只是罗子君。独立女性自有其广阔的天空与不凡的见解,但那些未曾独立的女性,就活该被社会的陈旧所桎梏,由得她们自我洗脑活在悲哀却不自知的世界里吗?《我的前半生》,将罗子君前期的可悲一点点摊开来,全职主妇,庸俗市侩,只知盯梢与购物,一日丈夫变心,才发现连孩子的抚养权都争不起,基本生活都成问题。这难道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是一种警醒吗?依附于别人的人生,这不是爱,而是讨好,一旦这个人不爱你了不需要你了,你随时会被弃之如敝履。不努力的人生,很轻松,可是也有随时被丢弃的危险。生活只会比你想象的更残酷——罗子君离婚后尚且有贺涵和唐晶两个外挂,你有吗?

剧中关于婚姻的讨论,也比绝大多数国产生活剧高明。到最后你会发现,结婚与否,都是悲剧。陈俊生千方百计离了婚娶了凌玲,以为会有什么改变,以为会和以前不同,可朱砂痣变成了蚊子血,婚前善解人意的凌玲,婚后的算计与心眼,让婚姻陷入无止境的痛苦轮回;贺涵与唐晶,相恋十年,不谈未来,这种超前的恋爱观,在国产剧里还真很少见到,他们似乎把日子过成了诗,可是日复一日的琐碎日常,对于完美主义的苛求,终究让他们难以走下去;罗子君本着找个人过下半辈子的想法找到了老好人老金,若他们真的结婚,会如同世界上许多凑合着过的人一样,平淡无趣的婚姻,没什么好也没什么不好,只让人觉得可怕;罗子群的婚姻更痛苦,老公一事无成,她要养家还要养老公,有时还会被家暴,却偏偏无法摆脱,如深陷泥沼,还要安慰自己,所有人都在将就过一生。婚姻的不同断面,一一铺开。不下定论,只让观众自己觉悟。

戏剧性不等于狗血,关键是逻辑自洽

一部电视剧,分辨狗血与戏剧性的最关键在于,逻辑能不能自洽。而《我的前半生》正是后者。在它被误以为“狗血”的几个地方,其实都能自圆其说,人物性格与剧情发展都是合情合理的,而不是没来由地强行制造矛盾。譬如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闺蜜抢男友的情节,其实是经过了漫长的铺垫。贺涵被唐晶甩去照顾罗子君,而罗子君的个性,本质上还是有些软弱,在贺涵无微不至的照顾之下,动心也能理解;何况动心之时,贺涵与唐晶已经分手;加上剧中一开始就表现出贺涵对于家的向往、对“养成”的喜好,所以安排他们互相喜欢并不突兀。因此尽管不喜欢、不认可这种情节,但就剧情本身而言,是合理的。至于观众是否接受、是否认为他与唐晶更有CP感,亦或是觉得他与罗子君也很配,那就要基于观众自身的喜好而定,而非剧集的错。

与沉浸在婆婆妈妈的狗血伦理不能自拔的生活伦理剧不同,与纠缠在灰姑娘与豪门的悬浮剧不同,《我的前半生》始终根植现实的土壤。其实现实主义究竟是什么?今年这两部引发广泛讨论的电视剧,或许可以说明一切。《人民的名义》挖掘现实政治下的故事,对制度下的人性进行解读;而《我的前半生》则着手于婚姻与自我独立,表现平凡人生的点点滴滴。能够切中人们心中最关心的痛点,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抑或是代入,看似简单,其实很难。

人性生而残缺,所以才需不断修炼

《我的前半生》中的人物塑造很出色。这种出色,恰好不在于他们的完美,而在于他们的残缺。中国的影视剧都太喜欢刻画人的一个层面,太喜欢把角色定型,却忘了人是复杂的多面体——当然也有可能只是出于省事。可我们必须接受人性生来就是残缺的、不完美的,所以我们才要不断地修炼自己、完善自己。正因为我们终其一生,从来到达不了完美的彼岸,所以才要尽量往自己想要的样子上靠。而这艰难的过程,不就是人生么。而《我的前半生》的人物,正是在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不断打磨着。让我们学会不要那么简单地用好与坏去定义,或许不完美,或许不那么让人喜欢,这份真实、这份复杂、这份深刻,有着远远超越其本身的意义:恰能映照出我们对自身的拷问。

凌玲是剧中最早引起热烈讨论的角色。这个“小三”跟外面的妖艳贱货都不一样,她不好看、很朴实,可她却偏偏能给陈俊生带去温暖,提供他事业上的一点助力,让陈俊生宁可抛弃花枝招展的发妻罗子君。这一点写得很妙——要让男人甘心走到离婚这一步,仅仅只是性的吸引是不够的,要让他觉得是真爱,要让他对自己的老婆全然的厌弃。凌玲的手段高明,隐忍戏份做足,可婚姻会让她露出真面目。而演员吴越对此有另一个角度的思考——每个人都费尽心机地想要得到,得到了之后呢?在这过程里失去的自己,值得吗?

前期的罗子君拜金、物质、庸俗、市侩,只知索取而不知付出;后期的她慢慢在工作中找到自我。能看到她的蜕变,但她骨子里,究竟是真正的独立,还是依旧攀附着贺涵,还得看剧集接下来的铺排。若离婚只是为了嫁到更好的枝头,那这整部剧就成笑话了,相信编剧不会这么蠢。何况剧中对于她与唐晶的友情,花了这么多的笔墨,友情有时比爱情更难得、持久,若真辜负,实在说不过去。这无关道德,只是她也许爱贺涵,可也应该更爱唐晶啊。若结局是开放性,才更符合这个无解的命题。

唐晶是都市女性的写照。自强、独立、上进、优雅,有自己的事业与个性。然而她不会爱,因为她缺乏安全感。这点也极其现实。越是独立自我的人,越是容易将所有关注都投射给了自己,对外界缺少耐性。她习惯了贺涵的指导与陪伴,却忘了爱应该是双方面的。这也与她原生家庭所带来的恐婚有关,所以她与贺涵,注定走不到最后。精神与物质都能自给自足的人,其实无需强求婚姻和勉强自己,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贺涵是剧中相对近乎完美的角色。多金帅气,对人对己都要求极高。编剧借由他的口,说了太多关于职场与生活的金句和真相。他太理智、太通透,所以对于不那么理智的人,反而会生出一点羡慕。在感情上,他对无论是唐晶还是罗子君,归根结底都是一样的。他教导、指引她们,让她们成为更加优秀的人,然后在这个过程里,爱上了自己的作品。就像萧伯纳的《卖花女》里一样。这种从人格塑造中获得的成就感,对于贺涵这种几乎已经什么都有的人来说,太重要了。

陈俊生身上,大约是最普遍的男性的代表,有太多人男人的劣根性存在。老实本分,看似纠结、唯唯诺诺、谨小慎微,却容易经不起诱惑,心中得陇望蜀;自以为负责任、能抗事,其实关键时刻,自私压倒一切,却还不甘于袒露这份自私,而用伪善去装扮自己。

很多人把罗子君的家庭比作结了婚的樊胜美家庭,但其实是有本质区别的。薛珍珠不管再市侩、再见钱眼开,但她对于女儿,是全身心去爱的。为了女儿,她可以不要面子冲去与凌玲吵架,她可以对陈俊生低声哀求不要跟女儿离婚,在这一刻,你所有对她的嫌弃,都会化为乌有。

就连出场不多的老金、唐晶的大学同学,也都写得很好。前者勤劳、能干,是个好人,可好人的恶有时候更可怕,他所作所为的出发点,其实都是他的利益,一旦不再符合他的利益,翻脸比翻书还快;而后者,夸夸其谈、张牙舞爪,恨不得把所有的金钱、所有的学识都挂在脸上。寥寥几笔却又那么生动,生活中太多这样的人。

把国产都市剧的水平拉高了一个层次

《我的前半生》作为一部电视剧文本,它真正优秀的地方在于,它在制作上把国产都市剧的水平拉高了一个层次。叙事娴熟、台词抓人,节奏虽然不特别凌厉,却娓娓道来,每一个戏剧冲突都在其应有的地方,生活的质感,把握得特别到位却又不流于庸俗。尤其是剧中咨询公司的职场戏份,竟然像模像样,太难得了。这得归功于导演与编剧的功力——没有一定生活经历的人,抓不住这样的感觉。

每个演员都符合角色,否则不会让人有这么强的代入感,探讨就更无从说起。靳东的精英范儿周到妥帖,也只有他这么帅,才能让人容忍他的毒舌与挑剔,才能让人去探究他孔雀外表下所包裹的缺爱点滴。马伊琍的脸上写满了市井气味,却是真正的生活味,把一个上海女人的转折演得丝丝入扣,哭戏、台词都见功力。袁泉的气质太好,是中国电视荧幕上少有的女性,干练、清晰、通透,文艺女青年们成熟了就该这样。雷佳音将一个男人身上的劣根性与软弱,把握得太过到位。而吴越甚至因为把小三演得太好,而被骂到关闭了评论,从侧面也可见角色多么深入人心。就连在《小丈夫》里演北京飒爽大妈的北方演员,都能把《我的前半生》里上海大妈演活这些角色,换个人来演,都达不到这效果。一方面是选角的重要性,一方面是角色本身的厚度,一方面也是成熟演员对角色的提炼与把控。

尤其值得赞赏的是,终于有一部剧,拍出了现代中国的城市之美!TVB剧中的香港、日剧中的东京、美剧中的纽约、韩剧中的首尔……镜头里的这些城市,在光影的交错中既有城市应有的特色,又有审美的高级感,成为其独特的文化标签。然而回顾国产剧中的中国现代城市,明明已经发展至今,明明已经高端大气,却偏偏毫无存在感。不是土到掉渣就是闪到你眼瞎,再或者就干脆模糊城市特色看不出在哪儿拍的,总之没有半分美感。而《我的前半生》里的上海,拍出了堪比港剧、日剧、韩剧里的城市之美。

这种美感不仅仅体现在转场镜头里把黄浦江畔、十里洋场、东方明珠这些标志性建筑镜头拍出了流动的高级感,在每一个日升月落或灯火辉煌的时刻,美得让人失神;更重要的是,拍出了上海这个城市真正让人爱上的潜藏细节,美,而不失真。男男女女的打扮都是入时的优雅的,哪怕是老阿姨,大红唇也写满了不服老;贺涵骑行的满眼翠绿的街道,白领们下班聚会的酒吧、居酒屋,辰星、B&T办公室里望出去的城市风景,陆家嘴的高楼林立,弄堂里散落的晾衣杆……看,这是身在上海的人们所经历的一天,所看到的风景。没有刻意美化,却恰恰因为妥帖而让人欣赏。国产剧若都能拍出这样的质感,又何惧年轻观众的流失?

结语

让观众看剧的时候有讨论、思索自己生活的欲望,《我的前半生》已经做得很好。更何况它的制作水平,配得上它所得到的热度。这种高水平,不是因为单一的题材或类型就能做到的,归根结底还是制作团队的用心。回顾之前新丽传媒的《小丈夫》等剧,也一直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当然,如果能在思想的维度更进一步就更加完美。但《我的前半生》,确实是让人欣喜的。

作者:陈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