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大概都经历或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和段子:打网游下团本的时候,因为来不及上厕所而找饮料瓶救急;或者打开放世界游戏到忘记吃饭洗澡睡觉。对于任何热爱电子游戏的玩家们,废寝忘食地玩着自己喜欢的游戏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从今天开始,似乎所有热爱游戏的玩家似乎都被冠名了精神病人之名。

这一切都是由于世界健康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这周通过了6D11草案认证所致 —— 这个草案就是认定 沉迷游戏是一种精神疾病 ,WHO的解释是“无法控制对游戏的欲望,对游戏投入的时间远多过其他事物的兴趣,以及不顾及负面影响(比如健康)地持续或延长游戏时间”。

对于很多医学者和心理学家来说,这是他们争议了数年的热门话题。2013年被称之为心理学者圣经的《诊断和统计手册》中,将“网络游戏成瘾”列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各路医学和心理学专家们在过去的五年内进行了无数的研究、意见碰撞和讨论,而且双方是各有胜负。但最终WHO的这次认定,是确认“游戏成瘾”是一种可认知的、可诊断的并可控制的疾病。也就是说未来很多国家都可以在医疗资源上,对“游戏成瘾”进行投入了。无论怎么看这都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像某位教授那样的人得等于如今到了WHO的支持,某种意义上我国在这方面似乎又领先国际了。

也有不少海外的学者对WHO的这个认证表示了极大的反对和不满。一名叫做克里斯·费格森(Chris Ferguson,美国佛罗里达州斯泰森大学心理学教授)的心理学者就认为WHO的这个疾病认证草案是一种倒退,他说早期在研究游戏成瘾时,不少医学者将游戏成瘾和滥用成瘾性药物进行了对比,这也就是所有错误的开始。

克里斯认为由于医学界普遍将游戏成瘾和可卡因、海洛因等毒品进行对比,但实际上所谓的游戏成瘾和这种药理性质的成瘾是截然不同的。克里斯说:“人类喜欢电子游戏其实和其他现实中的活动爱好没什么区别,比如喜欢吃巧克力的、喜欢滚床单的、喜欢刻苦学习的都是如此。但和海洛因和可卡因等毒品是绝对不同的。”

剑桥大学的心理学者安德鲁·普利滋彼勒斯基(Andrew Przybylski)也认可了克里斯的观念,他觉得WHO的这次决策“是个很糟糕的抉择”。他认为目前现有对游戏成瘾的研究质量普遍质量不高,而且将“游戏成瘾”列为疾病的话,就会让很多国家为此给予医学支持,从而抢占本来就十分紧缺的心理或精神病科资源,使得那些原本有着抑郁等真正心理疾病的人更加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

克里斯和安德鲁都知道有些人的确玩游戏玩的太多,从而损害了身体和精神健康。但他们都强调了并非是因为“游戏”本身而是因为“过量”所致。他们两人研究过的很多关于游戏成瘾学说和报告里,抑郁症、焦虑症或注意力缺失紊乱的临床现象和游戏成瘾联系到一起。而实际上,游戏只是将一些已知的机制和挑战,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和重复出来而已。因此克里斯认为现有的对游戏成瘾的报告“缺乏可靠的论点”。

去年克里斯等一大批心理学家就一起 发表了一篇声明 来回应WHO准备将“游戏成瘾”列为疾病的做法。他们认为这个做法“缺乏根据”,学术研究不严谨质量也不高而且缺乏统一结论,基于将其列为疾病可导致很多不好的结果,比如侵犯那些身体精神健康的正常普通游戏玩家的权益。同时90年代就开始流行的“游戏是电子海洛因”之说,会因此得到依靠,从而侵占本来就很有限的精神疾病医疗资源。

不同的学者对游戏成瘾是否是病有着不同的看法。ReSTART网瘾治疗中心的创始人珂赛特·瑞伊(Cosette Rae)是支持WHO法案的人之一,她的网瘾治疗中心在明年四月之前都是满员状态,每天她会为32位病人检查。她认为这个法案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其实有一些隔阂和误解。来她这里诊治的人通常都有伴有非常严重的酒精或药物成瘾。

珂赛特认为很多正常游戏玩家喜欢自己热爱的游戏并不是问题,而她认为需要治疗的是那些导致身体健康出现严重问题却依旧停不下游戏的人。她说“大家并不理解这个病,并不觉得真是个问题,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那些真正病人所遭遇的事情。”

虽然WHO通过了这个法案,而且的确有过游戏毁掉人生的例子。但把游戏成瘾列为确认的疾病,对所有游戏玩家多少都会有着不好的影响。不过有了这个先例,恐怕以后广场舞成瘾、看电视成瘾、打麻将成瘾、赚钱成瘾都能有一一被列为疾病的借口了,所以我们都别笑的太早。

作者:超昂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