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票房」《大世界》直面惨淡,因为它的定位有点尴尬

上周末的电影票房市场并无太多亮点。道恩·强森主演的《勇敢者游戏》是一部标准的好莱坞大片,它获得的票房也相当标准。三天大约 2.5 亿元的票房,对于这个此前并没有太多知名度的好莱坞 IP 来说可以算是中规中矩。

一个月前才宣布定档的国产电影《无问西东》也并没有掀起太大波澜。最高单日票房也不到 5000 万元。这部以西南联大为故事背景的电影从题材上并不吸引观众,因此只能依靠章子怡、王力宏、张震这样的明星阵容来做宣传。而在明星号召力也同样减弱的当下,他们也并不足以成为观众走进电影院的理由。

至于曾经入围柏林电影节,也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的《大世界》则表现惨淡。其三天总票房还不到 200 万元,占总票房的比例远不及排片率。片方对此显然也很失望。周六晚间,他们通过官方微博发出了宣言:“直面惨淡,不问结果。上映不易,坚持到底!”

上映前,《大世界》对于电影的宣传着重于突出“成人”这个概念。从去年 12 月初启动全国路演开始,“欢迎来到成人世界”就成为了《大世界》电影宣传中的一句核心口号。这一方面有来自电影内容的考量,作为一部黑暗的犯罪电影,它确实不适合儿童观看。另一方面,电影片方也想借此明确自己的受众。

“成人动画”这个概念用来定位自身的受众群也许还算合理,但却并没有办法让观众形成对于电影的认知。从观众的角度来看,“成人动画”其实与传统的喜剧、动作、犯罪这些大而化之的电影类型分类并无区别,是一个极其空洞的概念。换句话说,在看到“成人动画”这四个字之后,观众依然无法了解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大世界》也尝试向观众传递影片更丰富的信息,然而受制于影片本身的特性,这成了一个极其困难的任务。《大世界》曾经发布过一版以“成人笑话”为主题的预告片,希望能够展现影片本身荒诞而又黑色幽默的风格。然而,黑色幽默的表达却极其依赖于语境。当抽离出来的时候,它就很容易显得肤浅,就像网络上一个普普通通的段子,因此这一版预告片并没有取得太好的传播效果,甚至会显得有些尴尬。

在这种情况之下,《大世界》宣传仅剩的选择就只剩下了强调“因为金钱而犯罪”这个概念了。然而,在过去三十年里,金钱越来越成为中国社会中的核心。每一个生活其中的人,多少都会听闻由金钱造成的悲剧——《大世界》的故事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早已不算什么新鲜的事情了。

事实上,《大世界》无法通过宣传调动观众兴趣的背后,是这部电影与观众观影习惯之间彻底的错位。

在过去几年中,偶尔有动画电影在上映时,会强调自己面向成人观众。2015 年,一部名为《一万年以后》的动画强调“十八岁以下人群禁止观影”。2017 年,《大护法》主动给自己设置了 PG-13 的分级。(以《大护法》的内容来看,设置为 R 级都不为过。)但他们的票房都不算太好,前者不到 3000 万元,后者宣称票房要 1 亿才能回本,但最终仅有 8200 多万元。

中国观众对于动画的认知大多仍然停留在低龄向,以至于《大世界》制片人杨城在整个宣传期间一直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这样一个故事要拍成动画,而不是真人电影。

杨城的回答相当坚定。他相信,这是由于观众对于电影的认知相当局限,才会有此疑问。但这样的想法也暗示,《大世界》作为一部成人动画其实与中国观众对于电影的理解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对于很多电影观众来说,从一开始,《大世界》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此外,《大世界》本身的气质更偏向于电影,而非动画。这也让其失去了一批动画观众。以《大护法》为例,它的很大一部分传播,是通过粉丝的二次创作来完成的。许多同人图在 lofter 这样的社区中具有相当高的人气。这一批用户正是典型的“二次元用户”。然而,《大世界》的画风相对写实,并不符合二次元用户的审美以及习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世界》的位置显得有些尴尬。它不符合电影观众的口味,也没有办法让动画观众喜欢自己,这是票房失意的最主要的原因。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