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卿儿)

最近被《北京女子图鉴》和即将播出的《上海女子图鉴》刷了屏,尽管从名字也能知道这两部剧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看了更新的几集《北京女子图鉴》之后,虽然感觉到了其对《东京女子图鉴》主线剧情的多处借鉴(比如母亲从大城市到小城市的人物背景,或者经历的几段感情线),但剧情还是因为加入了中国元素而倍感亲切。

当然,《东京女子图鉴》和《北京女子图鉴》,我都是用倍速看的。我自然知道倍速会让剧情少许多味道,更不是什么欣赏或休闲应该有的态度。可是实在没有心情慢悠悠地看完那些间接反映主题、侧面烘托人物的画面——浮躁也好,焦虑也好,我似乎早已过了那个扭扭捏捏慢慢等事情顺其自然发展出什么纹路的年龄。

相信你也有这种经历,猝不及防被扔到十字路口开始做选择,选择你的未来,选择你想要成为的样子,选择你的职业路径。选择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就是一段很磨人的旅程。你选择了什么,就要相应地放弃一些什么。于是你要知道,此时此刻和你一起上课的他们,生活轨迹也许将会与你渐行渐远;而那些你从未想过的人与人的连结,也许会在几个月后的新生活中发生。

很神奇吧,可我们无暇顾及。我们既无暇顾及身边人与我们的疏离,也无暇顾及未来和某个人的相遇,我们只是闷着头,皱着眉,累得气喘吁吁,走着自己的路,喃喃:“熬过这一阵就好了。”

可你都这样说了多久了呢,这个“一阵子”你都熬了多久了呢。

来自小小的地方,却有着大大梦想的绫,从她的十七岁立志去东京打拼,到在东京发生了自己人生多数的故事与辉煌,二十年,她四十岁。

她四十岁,承受了无数的绝望,也享受了无数的辉煌,她望着这座城市却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追求什么,于是回家去,回到那个安逸的小城市,回到那个她青春时期发誓要逃离的小城市,那个她觉得有一天会变成空城的故乡。

故乡当然没有变成空城。或许是因为有太多像她一样外出闯荡得伤痕累累精疲力尽的游子,最后不得已还是回到了家乡。

绫无所事事地坐在公路旁的长椅上发呆时,遇到了青春时候的那个就业指导的老师。老师激动地说“你活成了大家都羡慕的样子”,还忙不迭地从车里拿出了绫受访的杂志。绫拿着那本杂志泣不成声,那个时候她才三十岁,杂志的照片上,她眼里还闪烁着梦想的光。

她还是离开家乡回到了东京,走到了最开始住的地方,遇到了最开始的人。可惜当时那种因为觉得太渺小而放手丢掉的幸福,最后兜兜转转,只能变成橱窗里被歆羡的奢侈。她远远望着手携妻女的他,默默离开。

感情的事情没有对错,不就讲究一个意思自治吗。可是不后悔吗?年轻的时候想要事业,想要一番作为,不甘于烟火气息的平凡——那时人们把这种生活感称为平庸。可当该有的都有了,感情也都停留在利益角逐和逢场作戏的时候,才会发现当初那种安静不起波澜的小幸福来之不易。

因为想要更好的与自己匹配,所以放弃了开始时平淡如水的人。

绫找到了一个可以和她在米其林饭店约会的人,最终败给了他的事业规划。他的订婚和绫当初的选择如出一辙,良禽择木而栖罢了。

绫和一个男人有一段饶有趣味的对话:

“如果说女人会选择有钱的男人,那么男人会选择什么样的女人?”

“一无所有的女人。没有梦想也没有理想,只是天真烂漫地支持他们的梦想的女人。”

三十岁,绫的事业走上正轨,住在这个城市的精致房子里,三十二岁生日时和许久不联系的朋友相聚,却发现朋友们的世界已经被孩子占领。怀孕的怀孕,哺乳的哺乳,备战二胎的备战二胎,于是当年那群一起喝酒到天亮的小伙伴,变成了“一杯无酒精饮料、三杯橙汁和一杯香槟”;而绫也对她们滔滔不绝的育儿话题插不进嘴,默默把那本自己受访的杂志放进包里。

绫去相亲,以为很优秀的自己却在联谊会上落了单。后来呢,她觉得自己也需要安稳的家庭生活,于是认识了自己的老公,一个在经济上和她匹配,嘴上还说着“我支持妻子的梦想”的人。

至于其他,日常相处终于露出端倪。其实剧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来自这段:绫加班很晚回家,老公躺在沙发上玩手机,说吃饭吧。绫的笑容有些僵在脸上,但还是很平静地说:“我刚刚加完班到家。”老公一脸无所谓“那就出去吃好吃的咯。”茶几上是老公吃完的零食、床上是老公换下的衣服、洗碗槽里不知道堆了多少脏盘子、脏衣篓里的衣服已经满到溢出来了......那个当初嘴上说着支持老婆梦想的人,其实也不过是说说而已。

绫请假一天收拾卫生,发现了老公在橱子里放的一本相亲指南,标注页写着:要告诉女人自己会支持她们的梦想。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追求一件事情不再是因为我想要,而是因为我应该要?其实人多数时候的决定,都会受旁人影响的吧。因为担心自己会缺少别人拥有的,因为自己想要拥有别人羡慕的生活,说到底就是妄念。谁知道十年后的我如果被问及“还觉得北京是那么闪闪发光的吗”,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充满期待和情怀地点头呢?

而人的贪婪注定会难以安分地放弃。人贪心点也好,贪心就是不断进取的动力;可这也不好,忙忙碌碌地去追名逐利,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想放弃,真的是很蠢的事情。焦虑并非来自于什么“本领恐慌”,本领恐慌本身是对自己的高标准;焦虑来自和别人的对比,缺少别人拥有的东西。

后来绫离婚,朋友圈子也逐渐变成了独身的职业女性。可是绫说:虽然她们说着“把自己的人生都奉献给孩子和家庭的生活太可悲了”,但这些话怎么听怎么都有些嫉妒的味道。

当然了,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嘛。

家庭妇女羡慕职场女性的独立,那些为人强势的职场女性又何尝不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裹紧被子嫉妒一下那些回归家庭者的稳定呢。

前段时间“中年危机”的概念被炒得甚嚣尘上,中年的确是瓶颈,毕竟没几个中年人真正能做到而立、不惑;多数中年人只是年龄变老,活得油腻了而已。可随着年岁的增长,中年人也面临着向父辈尽孝养老、向子辈提供更好生活的双重压力,于是变成三明治,被生活压迫、被命运剥削。

可青年危机又何尝不是瓶颈呢。在无数个十字路口做选择,每天面对的是糟心的现实却无能为力。学业上的选择是一方面,毕业季的感情又是另一方面。

有恋情的开始考虑要不要继续走下去,是现实地重新选择什么良木还是坚定地携手面对未来的风雨;没恋情的心里多多少少会担心孤独终老,听旁人格式化劝慰“你会遇到更好的”听到麻木。友情呢,谁知道我们未来会不会被生活磨平棱角,谁知道我们未来会经历什么让我们的三观重建,我们的人生轨迹一下子出现缝隙,继而是巨大的裂痕。而我们在忙着走各自的人生路时抽出一点空去学校的各大标志性建筑前匆匆拍下几张纪念照,美颜相机模糊了我们的疲态也模糊了眼角那一瞬间的笑意,就匆匆再见。

如果说中年危机是温水煮青蛙式的文火细炖,将人一点点剥皮抽丝,那么青年危机更像是让人猝不及防的爆炒,一瞬间放进油锅里的血肉模糊。

一群还没从琼瑶武侠的理想主义里缓过劲的年轻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被扔进社会去碰壁去感受什么人情冷暖,其实有点残酷。

我看《东京女子图鉴》的时候,一直在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未来。

后来发现没法思考,这路通向哪里我不知道。这就是现在的我,我只能靠梦想给自己选一条路,然后看造化。

至于这一路我会遇到谁会经历什么,大概才是这整个旅途中唯一的未知惊喜,或者也有可能是惊吓。

这部剧的最后一句台词是:

“一起加油吧,因为想要的东西还有更多。”

我突然想到大二的时候自己去电影院看《七月与安生》,有句话我一直都记得,也一直都这么告诉自己:

“折腾的人生未必不幸福,只是辛苦一点。”

那么各位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青年危机的人们,无论你走到了哪个阶段,都祝你好运。

未来属于不属于我们我不知道,至少在这段日子里,这样骗骗自己也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