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4月19日报道 杨涛,编剧,四川成都人,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目前就职于四川广播电视台星空影视。编剧作品有电视连续剧《楚乔传》《守护丽人》《烽火佳人》《乱世佳人》等,杨涛的作品不算特别多,但每一部都耳熟能详。

作为“2017微博电视影响力盛典”年度剧王,《楚乔传》的收视率和讨论量都史无前例,成为了坐拥“400亿”的“现象级”大剧。

一时间,演员圈粉无数……而制作、编剧却并没有收获相应的赞美。当本文记者提到这些的时候,《楚乔传》编剧之一杨涛淡然一笑:一部影视作品得到了观众的关注,给出品方带来应得的收益,就算成功了吧。

电视剧从前期到后期,要经历很多环节,所有的创作者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编剧只是其中最靠前的一个环节,对于最后的呈现,编剧是无法把控的,但毁誉都应该坦然受之,毕竟你给作品打下了你的烙印,所以也不能只吃糖,不背锅。

不是所有的编剧,都有看到自己作品播出的幸运

也许会有很多人认为,编剧只要凭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躲在空调房里码字,轻松就能年入百万;出席盛典、会见明星、周游世界是他们的日常。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每一个编剧都有自己的小生态,机遇和才华,勤奋和坚持才能造就好作品。很多有才华的同行因为“遇人不淑”而明珠暗投,作品不是“被烂尾”就是无疾而终。没有作品的编剧未必不是好编剧,但编剧最终都要靠作品说话。

无论成功与否,编剧都要坐长时间的冷板凳。眼病、神经衰弱、颈腰椎病几乎是资深编剧的标配,也算是典型的职业“工伤”。

杨涛觉得自己在这个行业还算幸运的,因为参与写作的剧本都已经在各大卫视的黄金档播出,且没有一部是废品。光是2017年位列全国收视前二十的上榜剧就有《楚乔传》和《守护丽人》。所以,《楚乔传》在她眼中,只是作品之一,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

▲“敬业走心、得失无悔”是杨涛给自己的座右铭。

“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进入电视台工作了,对电视的内容生产并不陌生”,作为一个资深电视人,杨涛深知业内甘苦。她喜欢快快乐乐地码字,创建一个自己可以掌控的世界,穿越别人的命运,体验更丰富的情感,去左右人物的悲欢离合、人生的跌宕起伏,这是一种大欢喜、大自在,她很享受这种能给自己带来自信的工作。

“不是每个编剧都有看到自己作品播出的幸运,相较而言,我的运气还不坏。”

杨涛一直喜欢尝试不同类型的题材:民国、现代、古装,她都想找找感觉。除了古装谍战剧《楚乔传》,还有李小璐和张译主演的现代都市剧《守护丽人》,由舒畅、乔振宇联袂担纲的民国剧《烽火佳人》以及让唐嫣、罗晋坠入情网的《乱世佳人》,在创作过程中,每一部剧对她来说,都有值得珍藏的记忆和收获。

合作编剧都是我的闺蜜

杨涛创作的剧本都是与人合作,她喜欢这种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感觉。

她与合作者嘉纹是大学时的上下铺,后来大家都在不同的卫视审剧,虽然“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但业内信息和闺蜜八卦常常杂糅分享,乐在其中。于是有了《乱世佳人》、《烽火佳人》、《楚乔传》的联袂创作。

▲《楚乔传》的另一位编剧陈岚是杨涛的同事加闺蜜,两人都在千禧年做了母亲,在文学爱好的话题之外,她们更有聊不完的妈妈经。

“拉陈岚入坑,是因为以她的资质,不当编剧可惜了”。对于杨涛和其合作编剧来说,虽然创作很苦,但苦中有乐,能同甘共苦的人,只要抛去名利之争,也绝对会是一辈子的知己。

“《守护丽人》是我和八零后编剧邹越合作的,我们一起写了好几部剧,在此之前,我看过她写的小说《未央沉浮》。邹越性格大气,非常勤奋,才华和为人都是我很欣赏的。”那时,杨涛遭遇女儿的青春期叛逆,“当时觉得这样的孩子如果不是亲生的话,我都不想要了……但是我的孩子到了别人家会不会变乖,别人家的孩子到了我家又会如何呢?”顺着这个思路开脑洞,就想到了交换人生的概念。

杨涛与刚刚当上母亲的邹越一拍即合,设定了一个假亲子鉴定的环节:富爸爸把亲生女儿赶出家门,逼着好逸恶劳的孩子走上一条自我奋斗的创业路。

《烽火佳人》根据邹越的原创小说改编,在安徽卫视播出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了2014年上海电视节观众票选最具吸引力电视剧奖,其中的一位主演乔振宇也成为了那时的人气小生之一。“在创作中,我和我的合作者能彼此扶持,互相鼓励,一起头脑风暴,最后变成心心相印的好朋友。这种好朋友之间的良性互动,也为我的生活和作品增加了色。”

敬业走心,得失无悔

大数据时代,只要有剧作成功推出,编剧就很容易提升行业知名度。随着几部作品的播出,杨涛现在片约不断,很多出品方都囤积了大量的IP亟待找到合格的编剧锦上添花。不出“废料”的编剧自然是抢手货。

杨涛对改编IP没有什么偏见,但是她要接手的作品,必须有打动她本人的人物或者情节,而且人物的生存状态要在自己的常识以内,“缺乏常识和代入感,作品根本立不起来。”

从小热爱戏剧艺术,把电视台当作自己最理想的就业单位,却在从业后十几年才真正做上自己喜爱的工作。杨涛认为体制内的兜兜转转,有太多身不由己的尴尬,但坚持自己的梦想,有行动力,有“自虐”的恒心,最终才有无憾的结果。

▲1991年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当时上海机会很多,杨涛选择回成都,就是为“能进四川电视台。”

然而四川电视台并不是每个岗位都带着璀璨的光环。“最开始,我在总编室做行政,处理公文、写节目预告、拆读者来信……后来千方百计要出去干业务,当过栏目记者、编导,做过纪录片,忙忙碌碌,却少有成就感。”

因为从未放弃“敬业”二字,杨涛在购剧部门审剧本,看得太多,有了久病成医的体验,在业界也以文会友,所以创下了很好的口碑。“到了一定的年龄,生活的阅历、积累的才情、曾经看过的书、认识的人、经历的事都需有一个发散的通道。因缘巧合,就干起了编剧。”

“我觉得现在是最好的时候:经历过年轻,对少年梦幻了如指掌;体验过沧桑,嬉笑怒骂都会有根有据接地气……能够驾驭的题材就会更广泛。我个人喜欢写人物命运,能够将自己的体验放进去,不仅让观众看到有意思的故事,而且还能从中涨点见识。”杨涛认为“不歪楼,不烂尾”是编剧的职业道德。她恪守这个准则,努力给出品方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家庭给我奋斗的动力

“当了母亲,人生才会完整。”杨涛觉得这句话至少对她而言是真理。从五岁念小学到十七岁保送清华。女儿完成了一个学渣的逆袭,成了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在女儿的教育上,都说她“一手遮天”,为孩子设计了人生,但她却不以为然,她认为不过是负责任地为她规划了学业,而孩子的人生是她自己掌控的,身为母亲,自己却因孩子得到了丰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