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7月2日报道 2018新年甫初,根据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繁花》改编的同名舞台剧《繁花》上演上海美琪大戏院,掀起了一个时代的记忆;2018年过未半,《繁花》燃放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激起了每位观众的共鸣。一部剧,两座城,海派腔调,青春繁花。

话剧《繁花》在以一种崭新的语言让大家感受到一座城市不变的温度之时,其背景音乐的设计和呈现更是随着剧情的推进缓缓勾起观众记忆中的上海风情。担任本次作曲的电子音乐人B6,从19岁开始创作电子音乐至今,风格涵盖实验音乐、环境音乐、智能舞曲、Techno以及新古典电子,首次尝试话剧配乐,就为观众递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这是一部献给上海的话剧,要搭建的自然也是一曲怀旧又时髦的上海音乐。土生土长于上海的B6,在接到邀约之初,整个人特别忐忑:“我从来没有做过话剧的配乐,虽说多有研究,但话剧和音乐仿佛是在两个频道里面工作,我担心自己做不好;同时我又感觉非常兴奋:因为第一我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其次我也是上海人,从小也是在弄堂里长大的小孩,虽然我年纪稍小,但我也有各种经历,我是在上海各种的环境里面长大的,这部小说最吸引我的是它的那种氛围感,就是整个时间和空间的那种感觉,而这种感觉是音乐里面我一直立志想做到的一点。”

在他看来,“这次配乐更像一个命题作文”,因为《繁花》在叙事结构上是以上个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的片段交替叙事,来呈现两个年代的差异感和人物命运的不同写照,同时又带有很强的城市肌理感。话剧中所表达的时代记忆,实际上不止限于上海人的小市井,同时也表露出这几代中国人共通的欢喜和心酸,毕竟当时上海只是讯息万变的中国的一个缩影。

《繁花》中讲的是60-90年代的上海,背景音效必须与剧情相辅相成,自然要以表达那个年代的音乐背景切入。当时的中国传统交响乐借鉴了很多老苏联的配器法,毕竟演的是当代环境下的《繁花》,B6“希望能够表现得更加新一代(New Age)些、更加当代些”,于是二者的结合在开场音乐中做了非常充分的展示——老的苏式风格透过旋律表达出来;随着剧情推进到80年代,更多的合成器的音色融入于这个时期的上海与剧情中的爱恨纠葛;而90年代的表达则类似于电视剧范儿的复古感觉。

他用电子音乐处理以前的旧曲子,也创作新音乐,试图让音效既带有过往的残存阴霾,又能散发新时代的气息,音乐中时间和空间的交替氛围感被呈现得淋漓尽致。B6的《繁花》温暖而洋气、当代而传统,如此深切地贴近作品中的精神气质,不断向时间前沿助推,又让这部剧免于地域化和狭窄化,每次音乐一响起,闭上眼睛细细聆听,灵魂仿佛被推进B6用音乐来营造的那座城市风韵和时代繁华。

《繁花》对情绪和美学的有力塑成,B6的音效功不可没。在人们遗憾于未曾亲身感受剧场的震撼之时,在观众依旧沉浸于《繁花》的繁华之际,《繁花:电子乐与四重奏》即将于7月11日晚在上海交响乐团惊喜绽放,音乐会将以电子乐器,室内四重奏乐队、竖琴、环境试验吉他以及人体AI交互设备进行配合与穿插演奏,再次为观众呈现《繁花》中老上海的气息声色和B6的音乐人生。届时B6将在本次音乐会自选其音乐生涯中的15首曲目,用原声室内乐和电子音乐相结合的方式重新作曲(Re-Compose)和回顾这些作品,并在曲目间隙和大家分享每一首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创作历程。

小说《繁花》写尽了上海这座城,舞台剧《繁花》演尽了这座城, B6的《繁花》从新自旧,带你领略电子音乐这个时代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