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媒Kotaku发表了一篇名为 《拳头公司中的性别歧视》 采访报道,主题是拳头公司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从员工的采访来看,拳头公司内部对女性的歧视非常严重,尤其是语言上的。根据一名化名为“Lacy”的女性员工反映,她的经理经常会有意无意地表示Lacy的职位是靠外貌换来的。几个月前,一位男性主管直接在会上公开表明Lacy的家人会在她工作时思念她,暗示女性更适合回归家庭而非进入职场。

在为期几个月的采访中,Kotaku与28名拳头公司的在职及离职女性员工进行了交谈,其中许多员工都表示有和Lacy相似的遭遇。其中有三位表示她们本来正在接受升职培训,结果半路被几个男同事“截胡”,失去了本应属于她们的升职机会;相较于男性,女性也被想当然地排除在核心玩家群体之外,这一点导致她们在工作开展上经常会遇到阻碍。对于男女的双重标准也经常出现,比如同一个问题如果是由男员工或者玩家提出,拳头会很快做出回应;但如果是由女员工提出,得到回应的机会显而易见地减少了。

无独有偶,另一家外媒polygon前几周也发表了一篇披露游戏圈各种歧视乱象的 长篇报道 ,和Kotaku不同的是,polygon的报道更偏向玩家而非业内。报道采访了多名各个领域内的专家教授,就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暴力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内容非常耐人寻味。其中有一句引言让人印象深刻:“电子游戏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属于男性的俱乐部。”

据国外一家知名数据公司statista对2006-2018年间美国男女玩家的数量 统计 显示,12年中两者的比例呈平衡趋势,女性玩家的占比从06年的38上升到了18年的百分之45,整体变化幅度不大但一直在缓慢增长。再结合两家媒体对于玩家和行业的报道可以看出,虽然女性玩家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开发商更愿意针对男性玩家的喜好为他们量身定做游戏,比如加入大量暴力、物化女性之类的元素。换言之女性玩家对他们并不重要,只要能够讨好男性玩家就足够了。比如在很多日式游戏中,女性角色常常是符号化的,多数角色设计时都会突出女性的胸部和腿部,并尽可能让她们着装清凉。

因此很多游戏开发商都会和拳头公司一样,在招聘时更偏好男性员工,因为他们“更硬核、更懂游戏,也更懂男性玩家”。

在polygon的报道中,“厌女症”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字眼。来自不同领域的几位专家解释道,厌女症往往出现在一些处于社会等级地位较低的底层男性身上,他们在竞争中感受到来自女性的威胁,尤其是对自己所拥有的特权的威胁。比如在传统的冒险故事里,英雄的形象往往由男性扮演。而随着平权主义的兴起,游戏里越来越多的女性角色开始挑大梁,这会让一些男性感到不适甚至反感。

更极端的例子诸如《侠盗猎车手》中经常出现玩家操纵游戏人物殴打甚至虐杀性工作者的场景,并且还会将过程录制成视频上传到Youtube。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不就是一个虚拟人物,不必太较真,然而这种行为反映了玩家潜意识里的暴力、厌女思想,或许连他们自己都未曾察觉到。这背后无疑是根深蒂固的父权文化在作祟。

随着近年来“me too”运动的兴起,这股性别平权之风已经刮进了各行各业,前段时间国内的微博也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算是“me too”运动在国内正式打响的第一枪。而游戏行业作为“重灾区”,这些年经常成为抨击的对象。但我们同时也能看到,经过平权者身体力行的努力,这个圈子正在慢慢地变好。比如游戏中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角色开始打破刻板印象,靠她们自己的力量进行冒险,而不再像以前那样扮演一个等待男性拯救的公主。

而这类打破偏见的角色设计得益于越来越多女性游戏开发者的加入。如《古墓丽影》及其续作《古墓丽影崛起》撰写剧本的首席编剧Rhianna Pratchett、《镜之边缘》系列的制作人Sara Jansson等等。同样,事实证明女性制作人在制作男性视角的游戏也不遑多让,如育碧旗下的《刺客信条》和《看门狗》都是出自女性游戏制作人婕德·雷蒙德和宝琳·杰基之手,原顽皮狗创意总监艾米·亨格尼也参与制作过《神秘海域》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

无论是游戏还是其他行业,平权运动的初衷并非“侵占男性的权利”,而是女性在努力争取自己曾经被剥夺的权利。并且性别平等这也有助于减少贴在男性身上“刻板印象”的标签,他们能够释放自己的天性做任何事,而不会被指责“不像个男人”。

总体而言,减少性别歧视依旧任重而道远。多一些换位思考、建立更多的法规来保护女性权益,也许就能让我们热爱的游戏变得更好。

作者:S